不再被單一職稱定義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無論是在私人或是應酬的場合,最常見的自我介紹都是由自己的工作當切入點,也就說我們習慣於用一個人的工作來定義自己和別人。不同的職業也成了人與人交往方式的捷徑與標籤,某某是個醫生,那麼他應該很認真、聰明,某某是個律師想必他辯才無礙,某某是個工程師,他做事一定嚴謹。

這樣的做法不但用了專才大於通才的一種價值觀,更淡化了個人興趣和個性的重要性,我們把自己與主要的生財方式畫上了等號。也許在一個人人皆可找到自己Ikigai(存在理由)的理想社會裡,在我們所從事的職業就等我比畢生最大的熱誠的架構下,這樣的自我介紹還說得過去,但現實社會中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存在理由?

raw-image

如果我們摒除了使用自己工作頭銜的這個捷徑,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嗎? 我們會如何形容自己、以及那些我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做的事? 我想用個角度去思考就會發現用職業來定義自己是一個不負責、侷限、且有一點偷懶的做法。他抹殺了我們的獨特性,當我是一個醫生,我只需專注在一切跟醫學有關的事情上,扮演好醫生這個角色我就能夠給自己和身邊的人一個交代。這樣是不是有點浪費只走一遭的人生。

許多人除了職業外的另一個角色,就是自己在家庭結構中的頭銜,一個爸爸、媽媽、女兒、兒子、先生、太太,但這通常只做到了闡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工作和家庭裡的兩個頭銜以及它們所帶來的職責佔據了每天的全部,人生的一切,除此之外,很多人找不到其他可以定義自己的方式。

自從開始freelance後,我更意識到拿回定義自己主導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雖說策略師是我預期中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沒人規定我一天要花多少時間在這份工作上,更沒有合約限制我可不可以有其他的工作,我不再被迫把每天最精華的時間和最主要的精力花在某件事情上,那麼我何不同時進行許多不同的initiatives, 一次戴多頂帽子,打開更多可以定義自己的方式。

raw-image

雖然這聽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觀點轉變,但這個對待生活的新看法,突然從一個只能全速前進的隧道,變成了一個有許多任意門的大廳。原本等待新研究案子的時間是個空檔、一個downtime、一個沒有主動權的空窗。但當策略研究工作不再是我唯一定義自己的方式時,同樣的時間變成了另一個我上工的時間,這時我已戴上了blogger、作家的帽子,全神貫注的做好我眼前的事情。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在心流(Flow)這本書中提到,幸福就是縮短自己的期待值和現況距離的過程,戴著作家帽在Ikigai中的我把原本的dead time 轉換為向幸福更邁進一步的投資。

就這樣的一個念頭轉變,最近的我雄心壯志的寫下了幾個我想要定義自己的方式: 精通三國語言的人、旅遊blogger、作家、珠寶設計師,當然這同時,我還會繼續努力地當個策略師。對我來說有沒有透過這些定義自己的方式得到金錢的酬勞並不重要,但我期許他會讓我成為一個更豐富飽滿的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倫敦策略師的沙龍
4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打造職場個人品牌,提升職場競爭力。文章從身份認同、人設構思、習慣養成和突破自我框架等方面,提供逐步提升職場個人品牌的策略,並以作者自身經驗和案例說明,強調持續反思、自我提升和實踐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人設思考法」打造職場個人品牌,提升職場競爭力。文章從身份認同、人設構思、習慣養成和突破自我框架等方面,提供逐步提升職場個人品牌的策略,並以作者自身經驗和案例說明,強調持續反思、自我提升和實踐的重要性。
Thumbnail
當我們進入大三大四,我開始注意到一個現象:我們不再談論自己是誰,而是只談論自己從事什麼工作。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能恰如其分表達這個狀態的詞語: 「花了幾年時間發散的自我探索,終於有了第一次的收斂,重新定義了自己是誰。」
Thumbnail
當我們進入大三大四,我開始注意到一個現象:我們不再談論自己是誰,而是只談論自己從事什麼工作。 經過長時間的思考,我終於找到了一個能恰如其分表達這個狀態的詞語: 「花了幾年時間發散的自我探索,終於有了第一次的收斂,重新定義了自己是誰。」
Thumbnail
這時代很多人說要做自己,但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 大多數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 導致最後追逐的是其他人說服他的目標, 活在一種假象的追逐當中。 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是從你靈魂的聲音中,提煉出來的答案。 不是其他人的意見、不是從其他人那裏繼承的主張。
Thumbnail
這時代很多人說要做自己,但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是: 大多數人其實也不清楚自己想要成為怎麼樣的自己。 導致最後追逐的是其他人說服他的目標, 活在一種假象的追逐當中。 你想要成為的自己,是從你靈魂的聲音中,提煉出來的答案。 不是其他人的意見、不是從其他人那裏繼承的主張。
Thumbnail
你會經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喜歡什麼?對未來感到迷茫、焦慮,懷疑自己在世上存在的意義呢?我想告訴你,其實你並不孤單,每個人都會感到迷茫,不管你現在的人生階段是什麼,都會有各自的問題要解決。
Thumbnail
你會經常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喜歡什麼?對未來感到迷茫、焦慮,懷疑自己在世上存在的意義呢?我想告訴你,其實你並不孤單,每個人都會感到迷茫,不管你現在的人生階段是什麼,都會有各自的問題要解決。
Thumbnail
沉寂了一陣子,也想跟大家聊聊我的近況,有長期追蹤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其實是有正職的在經營這個專頁,然後因為興趣開始寫作和閱讀、開始學習當職涯諮詢師。 ​ ​ 擔任職涯諮詢師的確常常被問到或是自問:「你才出社會幾年,憑什麼當職涯諮詢師?」;「你又不是心理系,憑什麼?
Thumbnail
沉寂了一陣子,也想跟大家聊聊我的近況,有長期追蹤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其實是有正職的在經營這個專頁,然後因為興趣開始寫作和閱讀、開始學習當職涯諮詢師。 ​ ​ 擔任職涯諮詢師的確常常被問到或是自問:「你才出社會幾年,憑什麼當職涯諮詢師?」;「你又不是心理系,憑什麼?
Thumbnail
無論是在私人或是應酬的場合,最常見的自我介紹都是由自己的工作當切入點,也就說我們習慣於用一個人的工作來定義自己和別人。不同的職業也成了人與人交往方式的捷徑與標籤,某某是個醫生,那麼他應該很認真、聰明,某某是個律師想必他辯才無礙,某某是個工程師,他做事一定嚴謹。 這樣的做法不但用了專才大於通才的一種價
Thumbnail
無論是在私人或是應酬的場合,最常見的自我介紹都是由自己的工作當切入點,也就說我們習慣於用一個人的工作來定義自己和別人。不同的職業也成了人與人交往方式的捷徑與標籤,某某是個醫生,那麼他應該很認真、聰明,某某是個律師想必他辯才無礙,某某是個工程師,他做事一定嚴謹。 這樣的做法不但用了專才大於通才的一種價
Thumbnail
Photo by Clark Tibbs on Unsplash 如果人生不止一項所為何來(天職)又何妨? 上一篇提到多重潛能的五個超能力,作者艾蜜莉提到,身為一個多重潛能者迎向快樂人生的重要秘訣,對於工作最大的期望有三個,分別是:多樣性、意義和金錢。工作應該是要讓人覺得,那是支持人生中的一股力量,
Thumbnail
Photo by Clark Tibbs on Unsplash 如果人生不止一項所為何來(天職)又何妨? 上一篇提到多重潛能的五個超能力,作者艾蜜莉提到,身為一個多重潛能者迎向快樂人生的重要秘訣,對於工作最大的期望有三個,分別是:多樣性、意義和金錢。工作應該是要讓人覺得,那是支持人生中的一股力量,
Thumbnail
做為他的伴侶 做為媽媽的女兒 做為學員的內在療癒師 做為生命禮物團隊的領航員 做為朋友的傾聽、鼓勵者 做為自己 有的人特別執著於某種角色 有的人特別執著於不要帶有角色,自己最重要 有的人執著於角色所達成的功成名就、豐功偉業 有的人在乎自己的角色是否被他人認同 也有人完全不想費任何功 不費心思
Thumbnail
做為他的伴侶 做為媽媽的女兒 做為學員的內在療癒師 做為生命禮物團隊的領航員 做為朋友的傾聽、鼓勵者 做為自己 有的人特別執著於某種角色 有的人特別執著於不要帶有角色,自己最重要 有的人執著於角色所達成的功成名就、豐功偉業 有的人在乎自己的角色是否被他人認同 也有人完全不想費任何功 不費心思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