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是扮不來的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⑪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37】
孔子說:「君子總是胸懷寬廣,小人總是憂懼悲戚。」
君子之所以能坦蕩蕩,經常都能安詳舒泰,因為他整個人生的重點,都落在公義上,即使得,不以得為喜,就算失,不以失為憂,以致寵辱皆忘,隨時都有「求仁而得仁」的滿足。
小人之所以會長戚戚,因為他經常記掛的就是得失,而哪些得失的本質是外求的、無把握的,所謂十個樽九個蓋,試問又怎能不時時憂心忡忡,誠惶誠恐,患得患失呢?
⑫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衛靈公2】
孔子說:「君子雖窮,但依然謹守做人的原則;小人一旦窮了,就會放棄做人的原則而無所不為。」
「窮」,是指現實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阨,也包括一些突如其來的打壓,以致被逼向窮途末路。這些困阨在人生的旅途中是在所難免的,不因你人格上的賢或不肖而有別。孔子當年也曾幾次絕糧挨餓,甚至生命都受到威脅,故君子亦會遭遇到困境的。
但,面對困境時,君子不會動搖做人的原則,因為他在人格上,得到充分的自我肯定,即使面對種種不平的打壓,君子依然謹守做人的原則而泰然處之。這便稱為「固窮」。
至於小人面對逆境時,自必憂心忡忡;面對不公時,自然氣憤難平;面對患得患失時,便會驚疑憂懼,力圖苟免。於是,他便很自然地作出自衛,竭力掙扎,諉過於人,乃至不擇手段,違理犯義,鋌而走險。這便稱為「窮斯濫矣」。
當面對困阨、打壓、不公的對待時,就是君子嚴峻考驗的時刻啊!要扮也扮不來的呀!(待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⑨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23】 孔子說:「君子和睦相處而不盲目認同,小人盲目認同而不能和睦共處。」 和,即調和各種不同的意見而又不失自己獨立的人格。 同,就是不問曲直,盲目地認同對方,甚至對群體的賣身投靠。 君子能「和而不同」,即在尊重彼此都有人文理想、人格尊嚴、人道關愛、社會
    ⑦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14】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衆而不拉幫結派,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衆。」 周,指周到、周詳、周全,樣樣事情都會考慮周到,而對別人的處境、背景,以致對他的所作、所為、所想,都能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於是,多一分感受,就多一分諒解;多一分諒解,就多一分尊重。如
    以上六則,孔子藉着君子的心志品格與小人的財利衣食來作定位,這並不是說君子不吃人間煙火,以致高處不勝寒,這反而是虛飾矯情而有失孔子平正通達的本義。 要成為君子,何難?
    ⑤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21】 孔子說:「君子內求自己,小人外求他人。」 以上幾章都在說明君子與小人在本質上就已經截然不同,君子所關心的是人格的建立與公義的伸張,這些都是內求,完全操之在己,只要肯踏出第一步,就可以發揮德性的自由,此所以孔子說:「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就是說,立志
    ③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5】 孔子說:「富和貴,人人嚮往,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貧和賤,人人厭惡,不以正當的方法擺脫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
    ①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23】 孔子說:「君子上循天理,日求上進;小人下求私慾,日趨污下。」 達,就是追求、奔赴、爭取。其實,無論君子抑或小人,都同樣奮力去追求、去奔赴、去爭取,只不過彼此所追求的方向、目標、價值不同而已。君子追求的是仁義、是天理、是真善美;而小人追求的是財利、權位、甚
    ⑨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23】 孔子說:「君子和睦相處而不盲目認同,小人盲目認同而不能和睦共處。」 和,即調和各種不同的意見而又不失自己獨立的人格。 同,就是不問曲直,盲目地認同對方,甚至對群體的賣身投靠。 君子能「和而不同」,即在尊重彼此都有人文理想、人格尊嚴、人道關愛、社會
    ⑦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14】 孔子說:「君子團結群衆而不拉幫結派,小人拉幫結派而不團結群衆。」 周,指周到、周詳、周全,樣樣事情都會考慮周到,而對別人的處境、背景,以致對他的所作、所為、所想,都能設身處地,感同身受。於是,多一分感受,就多一分諒解;多一分諒解,就多一分尊重。如
    以上六則,孔子藉着君子的心志品格與小人的財利衣食來作定位,這並不是說君子不吃人間煙火,以致高處不勝寒,這反而是虛飾矯情而有失孔子平正通達的本義。 要成為君子,何難?
    ⑤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21】 孔子說:「君子內求自己,小人外求他人。」 以上幾章都在說明君子與小人在本質上就已經截然不同,君子所關心的是人格的建立與公義的伸張,這些都是內求,完全操之在己,只要肯踏出第一步,就可以發揮德性的自由,此所以孔子說:「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就是說,立志
    ③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里仁5】 孔子說:「富和貴,人人嚮往,不以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貧和賤,人人厭惡,不以正當的方法擺脫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
    ①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憲問23】 孔子說:「君子上循天理,日求上進;小人下求私慾,日趨污下。」 達,就是追求、奔赴、爭取。其實,無論君子抑或小人,都同樣奮力去追求、去奔赴、去爭取,只不過彼此所追求的方向、目標、價值不同而已。君子追求的是仁義、是天理、是真善美;而小人追求的是財利、權位、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有些人的生活很苦,像苦行僧,吃喝睡都很不容易。然而,身而為人,不管家庭環境是好是壞,其實都是在苦中作樂、誤苦為樂。人都有煩惱有擔心,比如擔心自己生病家人生病、擔心工作不保、擔心事業被設計被坑、擔心另一半出軌、擔心孩子不平安、擔心交通、擔心錢不夠用、擔心父母健康,當人就是要承擔這麼多憂愁和不安,而這些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第三)  孔子說:『居上位不能寬以待下,不能以禮相待,很苛刻;行禮時不恭敬,敷衍了事;赴喪而不哀切,神色舉止滿不在乎,這樣的人,我還能怎麼看待他呢?』 孔子之意,如果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做得不好,就
    Thumbnail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述而第七)。 孔子又一次哀歎世道衰落,見不到聖人和善人了,能見到君子和有恆者就不錯了。腹中空空卻自視甚高,內心空
    難道原次中華真有福報,走出分別,失小得大,吉祥亨通。 君子之道興旺,小人之道削弱。不是一個人可以做到的,取決於我們要不要做,不做永遠做不到,原生是我,次生是你,頭撞血流,照鏡同形。這就是沒有福報,還有每一個小人的責任,君子只能感嘆時不我與。 點覺一:兩心眏照,不可直視說明了兩岸之間的緊張關係,以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有些人的生活很苦,像苦行僧,吃喝睡都很不容易。然而,身而為人,不管家庭環境是好是壞,其實都是在苦中作樂、誤苦為樂。人都有煩惱有擔心,比如擔心自己生病家人生病、擔心工作不保、擔心事業被設計被坑、擔心另一半出軌、擔心孩子不平安、擔心交通、擔心錢不夠用、擔心父母健康,當人就是要承擔這麼多憂愁和不安,而這些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第三)  孔子說:『居上位不能寬以待下,不能以禮相待,很苛刻;行禮時不恭敬,敷衍了事;赴喪而不哀切,神色舉止滿不在乎,這樣的人,我還能怎麼看待他呢?』 孔子之意,如果一個人在這三方面做得不好,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