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了方格子執行長David發佈的
「vocus創作者工作坊#1|建立正確的心態」一文,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精確來說是最有感觸的)部分,是一段關於方格子之於創作者的描述:在vocus積極透過各種方式的幫助下,創作者需假設vocus大多時候做的是「錦上添花」的事,少數時候是做「雪中送炭」的事。
*敘述為我理解之語意非原文貼上,如需詳情請點選原文連結。
當時心中湧起感受,卻遲遲無法在按下「留言」圖案後寫下任何文字。經過沈澱與梳理,我試著整理了這份「感受」。這是一篇關於期待被vocus寫作平台「雪中送炭」或是「錦上添花」的反思。
反思:你期待被VOCUS雪中送炭或錦上添花?
你期待被雪中送炭或錦上添花?
David表達關於「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的那段話,讓我反思了整篇文章中想傳達的「正確心態」,並對自己提問:
- 我是以什麼心態看待方格子平台?
- 我從方格子獲得的資源是哪一種?
- 我是如何應用方格子現有資源的?
3個「自我檢視」回應「自我提問」
我藉由3個面向來自我檢視,才終於回答了上述的「自我提問」,將會在本篇文末中整理回應。我自我檢視了:
- 寫文章動機與選擇方格子的原因?
- 想被vocus「送炭」或「添花」?
- 目前對自我的創作期許與規劃?
一、寫文章動機與選擇方格子的原因?
開始在方格子寫文章,是想留下一些文字給需要的人一點靈感。我的預設是:有需要的陪伴者會主動搜尋文章,並且會找到我的文章,不論別人喜不喜歡、不論有多少人讀到,我只想要將對世界的善意留在一個地方保存著。
在比較多個寫作平台後,我選擇vocus方格子的乾淨風格。清新的版面設計、沒有閃來閃去的廣告干擾閱讀,驚喜的是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發現方格子更新、修正、提供新的系統(不論是互動、操作、協助上的),加上不斷地朝實現「內容有價」方向直行,這些因素都讓我有點離不開方格子,而目前也尚未找到比這裡更適合分享的寫作平台。
二、想被vocus「送炭」或「添花」?
我覺得這兩者可以是(也或許「應該是」)階段性的、可交錯式使用的。在感受上,這兩者我在vocus都曾獲得過,下文會再補充。在此想分享透過我有限的想像,以創作者和vocus為框架定錨,試著感受了幾個「被送炭」與「被添花」的需求:
需要被送炭的困難
- 寫不順手、尚未與自己天賦保持順流的狀態
- 不相信靠自己努力能夠成功,被動期待外援
- 不認同自己能力,無意識地依賴他人的認可
炭資源參考:「創作者學院」是我眼中的炭堆,提供滿多可以嘗試的寫作方法與創作者的思維方式。方格子在「Discord」上也有張貼文章讓格友討論交流的地方(朋朋們很友善)。
需要被添花的時刻
- 文章寫得順手大致流暢好讀,卻沒被發現
- 文章引起共鳴、讀者願意回饋與抒發感觸
- 產出了好內容,用方法擴散還是卡在瓶頸
花資源參考:「Project V」是我眼中的添花寶庫,可以檢視自己目前的狀態外,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特質的施力點。
「被送炭」或「被添花」沒有誰好誰壞,除了階段性需求外,有時只與個人選擇有關,有時則與個人如何看待資源、使用資源有關。
三、目前對自我的創作期許與規劃?
無意間聽到一句:「人脈就是你能夠幫助到多少的人。」這讓我面對按愛心、增加追蹤人數、還有近期的新功能「已讀」、「完讀率」等數據,開啟了全新的看待方式。
於此同時,我也從存放文章的佛係分享階段,隨著留言反饋與專題追蹤人數增加,漸漸地滲入了下一個階段。這個新階段的浮現,要感謝格友的溫馨留言與鼓勵,讓我明白一個沒有諮商背景的普通人,是真的有機會幫助到需要的人。我想提供更多的人一點陪伴上的靈感、孤寂時的療癒。
在這個階段裡,如果想對讀者負責,我必須學習更加精確地表達文章概念,並在機會出現時,能夠順暢地辨識出來、推送出去。醞釀著的我就像是準備要跨上階梯的人,踏穩之後彷彿一切會漸漸水到渠成。然而,這一步對於vocus信手捻來的大IP們或許不成問題,但之於我而言,腳下卻遲遲無法形成踏實的一方平地,我的腳無法落地,階梯只是盤旋在我的腦海裡。
不得要領的我並未能夠撐起這個新願望、帶自己踏上新階段。我不知道是我的表達不夠精確、能量不夠,或是我無法把握機會、看不見機會?直至方格子發起了「Project V」計畫。
截圖自vocus
回到一開始的自我提問
感謝你閱讀到這裡。在梳理完自己的想法後,現在的我能夠回答一開始的3個自我提問了:
一、我是以什麼心態看待方格子平台?
註冊不到一年的期間裡,我見證了許多系統性的規劃與新企劃案上線,原本只想找個地方安放文章的我,卻像找到了一個活生生的朋友(有些平台與使用者的互動很冰冷)。這個朋友願意不斷地尋找內容有價的方法,數據與機制也讓我在寫作的路上清除了自嗨的疑慮,自主地想讓創作更加完整、完善、好讀。起到督促自己的作用外,在內容獲得認可時,也有不同機制與機會等著推你一把。
在方格子推出「Project V」計畫後,不同特質、性格的作者也幾乎能夠在這個計畫中找到適合的發揮方式,實現內容有價的多樣性。
二、我從方格子獲得的資源是哪一種?
我認為如執行長David所描述的:「錦上添花」為大多時候,而「雪中送炭」為少數時候。個人感受上的力道比例大約是70%:30%。
以我的例子而言,當初在尋找一個安放文章的寫作平台,方格子無異於是提供了我一個安置概念、保存想法的安居之所,對我而言是雪中送炭。只是這炭的呈現是一直佇立於一方,等著每個需要的人取之、用之。平台也會主動推送炭如
「創作者學院」。
在Project V中,以我申請的項目「焦點流星」為例,透過在首頁曝光專題的機會,確實更有效地讓我最想分享的
「陪伴憂鬱伴侶」系列提升能見度,讓需要相關靈感的讀者找到我、看到我。這部分之於我而言即是「錦上添花」,會這樣認為並不是想自詡為錦,而是與Project V的模式有關。
截圖自vocus
我眼中的Project V模式:
- 「主動申請」就像邀請百貨方在無數的櫃位與商品之海中,親自來看看我的主打商品。由於本人並非一直獨秀、也沒有引人入勝的文筆,想試著透過公開管道(機會)來檢視自己分享的內容,是否真的只能被商品之海沖到體無完膚。
- 「填寫資訊」時,我更有意識地了想了一遍「商品」的特質,並且確定自己是否真的了解這項商品、是否願意持續提供或是改良?重新檢視我到底想要給讀者什麼。
- 「審核結果」讓我了解目前的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想?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閱讀方式?畢竟已經不再停留於佛係階段,如果想要帶給更多人一點陪伴上的靈感,就必須用更流暢的文字表達。
究竟是遺珠之憾,抑或真是魯莽上梁山?Project V 機制,提供一個自我檢視的機會。
三、我是如何應用方格子現有資源的?
在創作者工作坊的文章中,David以百貨公司比喻方格子,當過櫃姐的我一秒領會了其中的精妙。知名大櫃位就算不主動發起活動,還是會有人主動靠櫃,他們的能見度高、給出的東西也幾乎是品質穩定、富有價值的優良商品。不用等到週年慶,業績就是會默默地破百萬、破千萬。
而我就像是百貨公司設立的臨時櫃位,一個試試看水溫的小商家,我在百貨開張了,不管形式如何,我都為自己想做的事踏出了第一步。雖說在百貨裡商品夠好、業績夠好、話題性夠大,大致看起來無雷、品質穩定的店家,總是容易受邀請成為正式櫃,但難免會有遺珠之憾(曾看過幾位文筆流暢又有內容的創作者,默默地沒被發現)。當櫃位太多,多到還沒走完一遍就已經額滿、已經要當日閉店,多到樓管、主管依相當的標準評選,在無法看完全部櫃位又有新櫃湧入時,多少都會讓揀選結果出現遺珠,我想這也是方格子想要重視的事。
發起「Project V」計畫無異於是讓真正想在方格子(百貨)中經營下去的作者(商家),主動填寫意願書、申請一個展示自家品質的機會,並依商家的個人意願選擇自己想要設櫃的方向與規劃。
在此也跟格友分享我在梳理規劃後,所應用到的資源項目:
前面提到滲入新階段但不得要領的我,幸運的遇到方格子發起了「Project V」計畫,其中項目「焦點流星」讓我在平台的曝光中,接觸到更多需要一點靈感的人。我想我幸運在辨識出這是個機會,也嘗試抓住它,並且真的實現了(看來我有神佛格友們保佑)。
Project V計畫也重新開啟了申請「Premium創作者」的機會,對於還不確定自己斤兩的我而言,初體驗了平台的「內容有價」。簡言之,這種感覺就像先讓衣服濕一半,試試看自己會不會溺水,如果苗頭不對(能力不足)又隨時可以在岸上晾乾再重新跳進池中挑戰。除了更好的檢視自己內容的品質,亦是以相對不挫折的方式開啟「內容有價」。
為了實現對自己的期許(帶給更多的人一點靈感),我也報名了Project V計畫中的另一個項目,因為有點害羞所以暫時先不分享項目名稱。這個項目實現了我想要實際接觸需要幫助的人、和有對話需求的人說話、交流的機會。
截圖自vocus
總結
我認為我在voucs方格子上,曾獲得了「送炭」與「添花」。在平台推送對寫作、經營有益處的內容時,就像「被送炭」;在文章獲得肯定時被推送出去、應用在更多元的地方,就像是「被添花」。當然這是我個人的感受與詮釋,如果尚未閱讀原文,在此也建議大家親自閱讀,畢竟本篇文章只是我個人的闡述,畫的也是個人感受上的重點,原文中有更多、更廣、更深的細節,相信依每個人的歷程與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感觸與著重的地方。
經過這次的自我檢視、將感受歸整為文字後,我想再次感謝支持過我的每一位讀者、每一個反饋、每一則無私分享自己故事的留言,讓我能夠在「分享一點靈感」這條路上更加踏實、也獲得了更多的靈感。最後,感謝方格子團隊提供的所有。祝福大家。
一個喜歡觀察的閒人
以片段的眼界紀錄小事
👉🏻感謝您閱讀閒人的覺察心得
👉🏻如果能為您提供一點靈感並按下愛心❤️
將會是我持續分享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