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思維》重新思考擴大你的觀點與決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逆思維》害怕改變的「順思維」讓我們選擇劃地自限
在買書時,選擇這本書的原因很簡單,書名感覺「有趣」就這樣
很好奇這本書它在說什麼,它想說什麼?
花了不少時間在閱讀它,對過去比較少接觸這類型書的我來說,第一次看時覺得有點疲憊...需要花點時間去吸收它裡面的內容資訊;在閱讀的同時,幾乎是每一個章節段落,就會因為它而開始回想,我是不是這樣?平常有這樣做嗎?我週邊的人有人是這樣嗎?平常的我是怎麼做?大大的刺激腦內思考
再粗略的看第二次時,又有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在冒出,有種疲倦但卻過癮的感覺

《逆思維》

是由心理學家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所寫的暢銷書;主要帶領我們從「個人」、「人際」、「集體」的三個面向去重新思考
第一部分是聚焦在開啟自身的思維,
第二部分是檢視我們如何能鼓勵他人重新思考,
第三部分是該如何打造一個終生學習者的社群;
文中多以案例故事來帶入,透過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穿插他所要引領我們思考的概念。
文章的三大部份分別是...

1.【個人的重新思考更新我們的觀點

簡略來說主要在說人對某一件事情時,可能分為「傳教士、檢察官、政治人物、科學家」四種角色,在每一個角色中所宣揚跟處理事情的方式;
在看這個章節的時候,恍然發覺自己似乎時常處在於:檢察官的模式〔列舉理由來證明他人是錯的〕,又或是會進入傳教士模式〔宣揚並保護自己的理念〕,
而身邊周遭,好像也很多相似狀況的朋友;
而我們大多很少處於科學家模式
〔開放的思考,搜尋並修正自己為什麼有錯,並停整自己的觀點〕
學習的目的不是要確認我們的信念,
而是要讓我們的信念有所進化發展

2.【人際的重新思考】開啟他人的思維

每一個人應該都會有和他人辯論自己立場的時候,不論是在工作、家庭、感情、友情上,但應該大多覺得自己與對方是在一個平行宇宙上溝通
至少...我自己就是(笑)
特別是對於一些刻板印象的人,會希望他們能聽聽別人的聲音,而不是那麼的專制武斷;要如何說服並且影響這些人,就是一個很艱鉅的問題
前陣子我發現有時候在跟身邊親友溝通時,有時候用A的方式去說服、有時候用B的方式去說,會帶來不同的效果;但當下並不會想到為什麼,甚至也沒細想過為什麼,只覺得很懊惱。
但在閱讀這篇章節時,同時反覆回想平時的做法,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要影響他人,不該是硬將自己的思想加諸在他人身上,而是要幫助他重新思考為什麼
要當助他人開啟思維,
最有效的方法經常是傾聽

3.【集體的重新思考】打造終生學習者社群

前陣子和一群友人在群組中,爭論關於「仇女」文化的議題,當時是一對多的情況〔我是多方XD〕;雖然在議題中沒有真正吵起來,卻也逐漸感受到了一點火藥味,最後多方選擇的是停止話題不再繼續討論,但雙方當時都還是有點不開心,事後在閱讀這本書時,我忍不住回想:
  • 當時為什麼對方會這麼說?
  • 為什麼我的觀點別人不能接受?
  • 是否我的一定是對的?
  • 同時也審視自己是否在這件事上過度自信了?
如果當時雙方都能夠多想一點,或許可以激盪出不一樣的正向火花,而不是最後息事寧人一般的結束。
開啟思維的一項特點是以好奇和興趣回應困惑
------------------------
發覺,並承認自己的錯誤,重新不斷的思考是我認為作者貫穿全書的重點,鼓勵大家不斷地反問、多想為什麼。
在閱讀《逆思維》時,時常讓我想起小時候有一套書「十萬個為什麼」?
雖然那是一套百科全書,但我一直銘記在心的是「為什麼」
「為什麼你知道這是這樣做?」、「為什麼我不那樣處理?」「當時如果那麼做又會如何?」

你怎麼知道?

是書中特別標黑字的一句話,也是提醒我們需要更常提出的問題,對自己或是他人都是。但不是加以批評,而是表達好奇與懷疑,卻不至於讓對方有了防備心
我想說,這是一本很值得反覆閱讀,並思考的書。
「真正的知道,就是承認自己不知道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35內容數
「閱讀使人成長」最喜歡的是閱讀後的沉澱,更重要的是閱讀後的執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ena想說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出社會一段時間了,剛畢業的那幾年,存到的錢大都花吃喝玩樂上,甚至還有裸辭的勇氣,幾乎可以說是花到零存款,甚至差點負債(現在回首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瘋了XD)...
記者:「會不會覺得大家看了電影之後,覺得你是一個花瓶?」 林志玲:「...那我現在覺得說,花瓶中裝的是小喬如水的水。」 這段話是我對志玲姐姐最深刻的印象的一句,也是讓我從這句話開始再次認識到這位女性的智慧...
當時和朋友在誠品閒晃時,突然浮出了一個想法,不論是從FaceBook、Podcast、線上課程...等,幾乎吸收與接觸的,幾乎都是跟商業有關的資訊,總覺得自己最近好像接觸了太多的理性,而少了點感性,就在這時候遇見了《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原子習慣》說「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而你,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呢?
糜爛很長一段時間後,最近有點迫切的想重拾『閱讀』的習慣,重新拿起書本來填充自己的知識庫,想起之前朋友曾經推薦這本《習慣致富》,感覺似乎很適合現階段想要重新調整腳步的自己?...
出社會一段時間了,剛畢業的那幾年,存到的錢大都花吃喝玩樂上,甚至還有裸辭的勇氣,幾乎可以說是花到零存款,甚至差點負債(現在回首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瘋了XD)...
記者:「會不會覺得大家看了電影之後,覺得你是一個花瓶?」 林志玲:「...那我現在覺得說,花瓶中裝的是小喬如水的水。」 這段話是我對志玲姐姐最深刻的印象的一句,也是讓我從這句話開始再次認識到這位女性的智慧...
當時和朋友在誠品閒晃時,突然浮出了一個想法,不論是從FaceBook、Podcast、線上課程...等,幾乎吸收與接觸的,幾乎都是跟商業有關的資訊,總覺得自己最近好像接觸了太多的理性,而少了點感性,就在這時候遇見了《因為尋找,所以看見》...
《原子習慣》說「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而你,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呢?
糜爛很長一段時間後,最近有點迫切的想重拾『閱讀』的習慣,重新拿起書本來填充自己的知識庫,想起之前朋友曾經推薦這本《習慣致富》,感覺似乎很適合現階段想要重新調整腳步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如何教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書中揭示了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和期許偏誤),並鼓勵我們保持懷疑和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學習與更新觀點。從人際關係到職場規劃,這本書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技巧,開闊視野,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逆思維》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不到30歲即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本書揭示「重新思考」的核心精神,從個體、人際、集體三個層面,鼓勵人們抱持自信的謙遜,面對既存現實或問題時,以懷疑、好奇的心情去探其根本,傾聽異議,方能促進理解與思維的新陳代謝。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Adam Grant的《逆思維Think Again》如何教我們重新思考自己的信念,突破固有思維模式。書中揭示了認知偏誤(如確認偏誤和期許偏誤),並鼓勵我們保持懷疑和好奇心,像科學家一樣不斷學習與更新觀點。從人際關係到職場規劃,這本書幫助我們提升溝通技巧,開闊視野,實現更有意義的人生。
Thumbnail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是《Think again》,重新思考,為什麼要重新思考呢?因為我們的大腦思考有慣性,喜歡用舒服的方式思考,很少挑戰固有的信念,長久下來,就會讓我們越來越來僵化,看不到其他想法的可能性。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逆思維》作者: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本書曾榮獲《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博客來書店2023年暢銷總榜前三名。作者是知名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主要探討如何成為一名思考的科學家,透過重新思考、提醒自己認知的盲點,找出新的解決方法來解決正面臨的問題。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Thumbnail
《逆思維》作者Adam Grant畢業於哈佛大學,並獲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博士,不到30歲即成為華頓商學院最年輕的終身聘教授。本書揭示「重新思考」的核心精神,從個體、人際、集體三個層面,鼓勵人們抱持自信的謙遜,面對既存現實或問題時,以懷疑、好奇的心情去探其根本,傾聽異議,方能促進理解與思維的新陳代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