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評論的終結》序言:藝術與寫作之間的關聯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藝術以書寫自我包裝,藝術創作的元素可以包含書寫在內,也可以是為了回應書寫而作。但無論如何,不管是發表在報章雜誌、部落格與同人誌、新聞稿或學術專刊上,藝術都提供了一個寫作的機會。以培養雄心勃勃的評論家為目標的藝術碩士課程如雨後春筍般的激增,以及吉塔.威廉斯(Gilda Williams)《如何書寫當代藝術》(How to Write About Contemporary Art)一書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在在說明試圖以文字回應藝術的熱切渴望。
儘管藝術與寫作之間存在如此強大的相互吸引力,藝術批評仍然處於危機之中─或者說有很多人如此聲稱。近年來,這樣的看法益發根深蒂固,以至於表達這類觀點的作者甚至不加費心解釋或捍衛他們的觀點。在這些人中,有些人認為藝評只不過是順應畫廊系統發展出的衍生物,另一些人則認為它已淪為對於意識形態模組的教條式應用。(這些言之鑿鑿的文章彼此矛盾互斥的事實值得令人深思。)
還有人主張藝評已被策展人所取代。舉例來說,英國策展人暨泰德不列顛美術館館長亞歷克斯.法爾哈森(Alex Farquharson)便曾提到,策展人快而藝評人慢:是策展人,而非藝評人,在全球化環境中制定了藝術參與的條件。儘管如此,他認為獨立的評論對於健全的藝術生態系統來說仍至關緊要。「毫無疑問」,他寫道:「我們仍需要一個獨立的論壇,讓藝術家和策展人的想法可以在其中得到分析與評價。否則,藝術的檔案將會完全只剩下製作者對於自身活動的論述─而我們都看到這些論述可以有多誤導讀者而淪於自我滿足。」
在本書中,派翠西亞.畢克斯不僅以強而有力的論述,指出藝術評論一路走來的重要性,更舉證說明當前藝評令人驚訝的活力。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曾說過「為了為自身的存在提供正當性,藝評本身理應有所偏私、充滿激情並具政治性。」,本書將進一步主張藝評本身即「有所偏私、充滿激情並具政治性。」
馬庫斯.費爾哈根(Marcus Verhagen,倫敦蘇富比藝術學院資深講師)

《藝術評論的終結》新書上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典藏藝術出版藝文相關論叢,範疇涵蓋電影、建築、手作、哲學、策展、文創、法律、文學、書畫、藝術市場等,將藝術以任何形式分享給所有人。 本專題希望以藝術為媒介,帶領讀者回到生活中,尋找一些日常的美好,或是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藝評已死?當媒體充斥藝術市場消息與畫廊行銷廣告、當藝術明星不斷被製造與追捧,在重重華麗的煙幕彈中,藝術評論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堅持核心價值精神?作者派翠西亞.畢克斯在《藝術評論的終結》中試圖對當代藝術評論現狀提出觀察與擔憂。
從「邁向繆思」到暢遊「繆思意境」!博物館該是怎樣的?博物館可以或可能做些什麼、如何經營?它跟民眾之間的距離該多近、又要如何拉近?
建築可以拯救世界嗎?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𝙸𝚗𝚊𝚌𝚝𝚒𝚘𝚗 𝚘𝚏 𝙰𝚛𝚌𝚑𝚒𝚝𝚎𝚌𝚝𝚞𝚛𝚎 作者:謝英俊、阮慶岳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會是什麼樣子? ​他深入災區,協助社區及家屋重建,解決偏鄉及弱勢族群地區住居問題。他是謝英俊。
「我在路上沒見到半個人」,愛麗絲說。——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1871)。
「一個黑色方塊、一張白色畫布、一片藍色顏料……為何是現代藝術的傑作?」 什麼是單色畫?其脈絡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單色畫看起來如此簡單卻難以理解?單色畫與禪宗、道家哲學等形而上學的關聯是什麼?評論家如何詮釋單色作品、觀眾又如何看待單色畫?
眷村未竟的故事,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 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藝術家侯淑姿以攝影之眼,引領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不是他鄉,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 藝術家侯淑姿自2009年踏入高雄左營眷村,因而展開與眷村的不解之緣,持續長達八年的研究調查、搶救行動與拍攝創作...
藝評已死?當媒體充斥藝術市場消息與畫廊行銷廣告、當藝術明星不斷被製造與追捧,在重重華麗的煙幕彈中,藝術評論該何去何從?又該如何堅持核心價值精神?作者派翠西亞.畢克斯在《藝術評論的終結》中試圖對當代藝術評論現狀提出觀察與擔憂。
從「邁向繆思」到暢遊「繆思意境」!博物館該是怎樣的?博物館可以或可能做些什麼、如何經營?它跟民眾之間的距離該多近、又要如何拉近?
建築可以拯救世界嗎? ​《建築的無為:造屋、常民、謝英俊》 𝙸𝚗𝚊𝚌𝚝𝚒𝚘𝚗 𝚘𝚏 𝙰𝚛𝚌𝚑𝚒𝚝𝚎𝚌𝚝𝚞𝚛𝚎 作者:謝英俊、阮慶岳 ​沒有建築師的建築,會是什麼樣子? ​他深入災區,協助社區及家屋重建,解決偏鄉及弱勢族群地區住居問題。他是謝英俊。
「我在路上沒見到半個人」,愛麗絲說。——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1871)。
「一個黑色方塊、一張白色畫布、一片藍色顏料……為何是現代藝術的傑作?」 什麼是單色畫?其脈絡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單色畫看起來如此簡單卻難以理解?單色畫與禪宗、道家哲學等形而上學的關聯是什麼?評論家如何詮釋單色作品、觀眾又如何看待單色畫?
眷村未竟的故事,不再湮沒於人去樓空。 長日將盡,侯淑姿按下快門,呈顯眷村人生命歷程。 藝術家侯淑姿以攝影之眼,引領我們在此相遇, 眷村不是他鄉,是你是我心靈交會的原鄉。 藝術家侯淑姿自2009年踏入高雄左營眷村,因而展開與眷村的不解之緣,持續長達八年的研究調查、搶救行動與拍攝創作...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親愛的,我把香菜、鹽酥雞、鳳梨酥、珍珠奶茶變成一首歌😆😆😆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喜歡看動畫、漫畫,或許會覺得這些作品相當賺錢,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想像中美好。雖然日本動漫產業據說有超過 2 兆日圓的市場規模,並持續推出各式各樣的作品,然而身處第一線的動畫師卻常面臨低薪、工時長等艱辛環境。
2025 年,從分享精彩的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開始! #Myvocus2024 年度回顧通知已送達 vocus 的 2024 有超過 12 萬筆訂單、35 萬則以上的內容、16 萬以上的新會員、4 千+ 筆數位商品訂單,5 萬 + 則貼文! 曬曬你的 2024 vocus 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沙特在寫〈何謂文學?〉時,面對的是當時法國「文學應不應該介入社會?」的問題。但何謂介入?或者反過來說,不介入如何可能?我們要去問得其實應該是反過來的,藝術要不要去「介入」美術館、文學要不要去介入文學獎。作者是在社會裡面寫字與繪畫,不是在某座真空的象牙塔、更不是某個抽象空間。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在平均7天寫一篇評論的生活,評論已與生活不可劃分。然而,為何需要評論?評論有標準嗎?評論與作品是什麼樣的關係?作品的評論與時事評論又有何差異?而評論作為自我辯證的運動,其運動對生活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評論與作品的關係:   當我們閱讀一件作品時,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同,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現代藝術確立藝術的價值,以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藝術家為例,探討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與當代藝術的差異。
Thumbnail
當代藝術家該如何在創作無價值化的時代生存?藝術經濟市場如何運作?怎麼樣才能保住飯碗?本文將以藝術市場的大局觀、社群媒體的運作、以及作品貨幣化的討論來介紹這本書。
Thumbnail
藝術作品的評價一直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議題,引發了一場關於主觀和客觀的辯論。當我們談到一部電影、一首音樂、或是一幅畫時,評價的準則似乎因人而異,使得好與壞的定義在藝術領域中變得模糊不清。這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作品的評價究竟是主觀還是客觀?
Thumbnail
多年前曾被學生問的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藝術」是什麼? 猶記得當時自己無語, 近期聽到一些有創意的答案, 在此分享(回應)! 藝術是什麼? 藝術它是一個在有限的框架裡面最高的自由。 例如一幅畫, 你可以透過畫框,去感受裡面的故事、情緒。 例如一段表演、一首歌, 它的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沙特在寫〈何謂文學?〉時,面對的是當時法國「文學應不應該介入社會?」的問題。但何謂介入?或者反過來說,不介入如何可能?我們要去問得其實應該是反過來的,藝術要不要去「介入」美術館、文學要不要去介入文學獎。作者是在社會裡面寫字與繪畫,不是在某座真空的象牙塔、更不是某個抽象空間。
Thumbnail
中途我突然理清楚這個展覽搞的是甚麼藝術了...「與一眾創作者的思維共建」即屬於 Collaborative curatorial practices... 參與式藝術體驗... 對於觀眾培養,從人文關懷層面培養藝術或藝團跟觀眾的需求關係所構成的社區文化,或是更深層的哲學上「觀者的存在」的影響...
Thumbnail
曾經有人問我,我創作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這喚起我上現代詩課的記憶。 我們老師講課只講70分鐘,剩下的30分鐘會檢討我們的作品,給予我們一些建議。 具體情節如何我忘記了,不過大概就是,老師看不懂我的詩,覺得我的詩寫得太跳躍。那時我真的不甘心,心裡murmur:「反正老師看不懂
Thumbnail
  在平均7天寫一篇評論的生活,評論已與生活不可劃分。然而,為何需要評論?評論有標準嗎?評論與作品是什麼樣的關係?作品的評論與時事評論又有何差異?而評論作為自我辯證的運動,其運動對生活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評論與作品的關係:   當我們閱讀一件作品時,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同,
Thumbnail
  上篇簡單介紹了西洋藝術1840至1960約120年發展的理論。從寫實主義→印象主義、象徵主義、維也納分離派、後印象主義、德國表現主義、立體主義、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到觀念藝術。當然,同時期的西洋藝術理論不只這些,還有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等。然而,筆者所欲討論的不是各藝術
Thumbnail
  在哲學家柯靈烏(R. G. Collingwood, 1889-1943)認為的:「歷史就是思想史」之下,藝術史便是「藝術思想」的歷史,建築史則是「建築思想」的歷史。那麼,何謂藝術的思想?本文試圖從西洋藝術史19世紀寫實主義至20世紀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探討藝術理論發展的限制與可能,並藉此
Thumbnail
現代藝術確立藝術的價值,以克萊門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藝術家為例,探討藝術的純粹性及其與當代藝術的差異。
Thumbnail
當代藝術家該如何在創作無價值化的時代生存?藝術經濟市場如何運作?怎麼樣才能保住飯碗?本文將以藝術市場的大局觀、社群媒體的運作、以及作品貨幣化的討論來介紹這本書。
Thumbnail
藝術作品的評價一直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議題,引發了一場關於主觀和客觀的辯論。當我們談到一部電影、一首音樂、或是一幅畫時,評價的準則似乎因人而異,使得好與壞的定義在藝術領域中變得模糊不清。這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作品的評價究竟是主觀還是客觀?
Thumbnail
多年前曾被學生問的一個問題, 如何用一句話來說明「藝術」是什麼? 猶記得當時自己無語, 近期聽到一些有創意的答案, 在此分享(回應)! 藝術是什麼? 藝術它是一個在有限的框架裡面最高的自由。 例如一幅畫, 你可以透過畫框,去感受裡面的故事、情緒。 例如一段表演、一首歌, 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