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而樂道,容易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一個人能做到富而無驕,其實也不容易;但要做到貧而無諂,甚至貧而無怨,這實在是人生的節操啊!不過,孔子認為:若能夠上升到貧而樂道的話,那才是正道人生啊!
而孔門弟子當中,能做到「貧而樂道」的,就是顏回了。
顏回小孔子三十歲,是深受孔子讚賞的一個學生,不但好學,聞一知十,為人沉穩自省,德行高尚,也是孔子忠實的追隨者。孔子不但視顏回為子姪,而且更是孔子寄望最高,視之為傳人的大弟子。
但顏回一生人,從未出過仕,不是沒機會出仕,而是一心追隨孔子做學問,同時又不想踏足混濁的官場。可惜,一貧如洗,朝不保夕。在這樣的經濟條件之下,仍然能夠持守節操,仍然能夠不斷地求學問道的,實在少有。故此,孔子讚賞顏回,說:
「賢哉,回也!一簞食(讀飼),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9】(朗讀這則論語是很有韻味的)
孔子說:「顏回真賢德!一籃粗飯,一瓢清水,住在陋室,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回啊,卻仍然不改變他慕道的熱誠。真賢德啊,顏回!」
這則《論語》,重點在「不改其樂」。前面的「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是描述生活如何貧乏,貧乏到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但,顏回卻仍然不改其樂。「不改其樂」,即指無論處於任何逆境,面對任何困難,仍能堅持自己做人的信念,仍然一心問學求道,而在精神上自滿自足,這就是德性的自由,心靈的自由,完全操之在己的啊!
容易嗎?
2021-10-30共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句話乍看好像要認命,有宿命論的意味。但這不是孔子的意思;相反的,孔子面對人生,是相對比較達觀,比較能放得下。 人有怨言、有怨氣,那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只為了一點點個人小事,就會不滿,就會動氣,這就叫做不知命。 前文提到「天命」一詞,天命在商周時期,是指天的命令。這麼一來,人就完完全全受天所支配,而落
前文講到孔子顛沛流離,飄泊一生,竟然要向人問路,那不是諷刺嗎?天天講道,卻不知道何處有渡口,究竟理想的道與現實的道,是否會不相應?為何不閉門立說,以求安身? 但是,孔子就是孔子,依孔子的反省,人若只求明哲保身,遁跡山林,而與鳥獸同群,誠然可以不問世事,狀若無憂無慮,超然於世。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即使修為好的人,也難完全避免的。然則,如何面對人生的橫逆? 孟子說:「有人以強橫無理的態度對待我的話,君子首先必自我反省,檢討自己是否不仁,是否無禮,是否不誠。若經過深刻懇切的反省,對方還是蠻不講理的話,像這樣胡作非為,那和禽獸有何分別?對於禽獸,又何
前文講到孔子以《詩經》的「匪兕匪虎,率彼曠野」,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卻率領成群在曠野上徘徊。難道我的學問方向迷失了嗎?為什麼咱們會落到這種田地呀? 孔子這樣設問,從以上三個大弟子的回應,得知每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都有不同的感悟。 子路的不甘心、子貢的自我降格以迎合世人,和顏回的不容然後見君子,在在都顯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在這種處境之下,也很自然地會在自衛意識下,竭力掙扎,力圖苟免,諉過於人,甚至待機反擊
在困阨的飄泊生涯中,顛沛流離,水盡糧絕,孔子知道學生們心懷忿怨,以致懷疑君子修德,反而遭受惡報。於是引了《詩經》兩句話「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再對子路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卻率領成群在曠野上徘徊。難道我的學問方向迷失了嗎?為什麼咱們會落到這種田地呀?」 子路說:「想必是我們的仁德還不夠吧,人家才
這句話乍看好像要認命,有宿命論的意味。但這不是孔子的意思;相反的,孔子面對人生,是相對比較達觀,比較能放得下。 人有怨言、有怨氣,那是在所難免的,有時只為了一點點個人小事,就會不滿,就會動氣,這就叫做不知命。 前文提到「天命」一詞,天命在商周時期,是指天的命令。這麼一來,人就完完全全受天所支配,而落
前文講到孔子顛沛流離,飄泊一生,竟然要向人問路,那不是諷刺嗎?天天講道,卻不知道何處有渡口,究竟理想的道與現實的道,是否會不相應?為何不閉門立說,以求安身? 但是,孔子就是孔子,依孔子的反省,人若只求明哲保身,遁跡山林,而與鳥獸同群,誠然可以不問世事,狀若無憂無慮,超然於世。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即使修為好的人,也難完全避免的。然則,如何面對人生的橫逆? 孟子說:「有人以強橫無理的態度對待我的話,君子首先必自我反省,檢討自己是否不仁,是否無禮,是否不誠。若經過深刻懇切的反省,對方還是蠻不講理的話,像這樣胡作非為,那和禽獸有何分別?對於禽獸,又何
前文講到孔子以《詩經》的「匪兕匪虎,率彼曠野」,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卻率領成群在曠野上徘徊。難道我的學問方向迷失了嗎?為什麼咱們會落到這種田地呀? 孔子這樣設問,從以上三個大弟子的回應,得知每一個人在人生路上都有不同的感悟。 子路的不甘心、子貢的自我降格以迎合世人,和顏回的不容然後見君子,在在都顯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事的問題,古往今來都是如此的。無論是聖哲,抑或是神人,都逃不了這個人生的考驗。 當處於人事傾軋的環境之下,被孤立、被針對、被排擠、被中傷、被莫須有,一般人,都難免會憂鬱自怨,驚疑惶惑,以致戚戚度日。在這種處境之下,也很自然地會在自衛意識下,竭力掙扎,力圖苟免,諉過於人,甚至待機反擊
在困阨的飄泊生涯中,顛沛流離,水盡糧絕,孔子知道學生們心懷忿怨,以致懷疑君子修德,反而遭受惡報。於是引了《詩經》兩句話「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再對子路說:「不是犀牛也不是虎,它卻率領成群在曠野上徘徊。難道我的學問方向迷失了嗎?為什麼咱們會落到這種田地呀?」 子路說:「想必是我們的仁德還不夠吧,人家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輕裘,輕軟的皮衣。皮革處理得輕軟,越貴重。伐,誇耀。施,散佈。
Thumbnail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公冶長第五)。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魯國人。醯(xī),醋。      時人認為微生高很直率,但孔子不以為然。舉例說,有人來向他討醋,他沒有,卻到他鄰居家討了再轉給討醋的。言下之意,孔子認為,微生高沒有醋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語譯】 孔子說:「富裕和顯貴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若是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它,君子就不會去享受;貧窮與低賤是人人都厭惡的,但若是不用正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雍也第六)。  簞(dān),古時盛飯用的竹具。    孔子最喜歡顏回,多次稱讚他,這次稱讚顏回安貧樂道。說,『真是賢德呀!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貧民窯的破房子裡。換了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曰:『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曰:『願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曰:『願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公冶長第五)。  輕裘,輕軟的皮衣。皮革處理得輕軟,越貴重。伐,誇耀。施,散佈。
Thumbnail
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公冶長第五)。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魯國人。醯(xī),醋。      時人認為微生高很直率,但孔子不以為然。舉例說,有人來向他討醋,他沒有,卻到他鄰居家討了再轉給討醋的。言下之意,孔子認為,微生高沒有醋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裡仁第四)。  孔子常將君子和小人的品性對比,增強說服力和訓誡效果。  懷,內心存有;土,家鄉。孔子認為,君子內心常懷有道德,而小人則懷有鄉土;君子做事會考慮會不會違反刑法,而小人做事則考慮有沒有實惠。『君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