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的總和 -我們共同的「品味」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骨肉的總和》金馬影展有上映聽說評價不錯,完全對導演不熟,也不知道劇情,海報上誤以為是青少年愛情片,看到前段發現不是,看到後面又覺得好像是愛情片。
一開始以為是青春校園片,精神不佳看到快睡著,直到電影前段出事了,整個人清醒。
日常的驚夢,《骨肉的總和》在驚悚、浪漫、獵奇與公路電影等等混血的形式熟練的轉換,或說給人在不同電影類型游移、不斷切換氣氛的嶄新感。令人想到同樣是來自歐洲並在好萊塢發展的保羅范赫文在商業元素與某種的寫實感中絲毫不突兀的置入讓人驚奇的驚悚、色情與暴力。
食肉情節,回想起學生時期看的《此恨綿綿無絕期》(Trouble Every Day)探索怪異的心理狀態,意味著情感與慾望的不可知深淵,而《骨肉的總和》顯然著重的是「怪胎社群」的政治性,與電影形式上製造日常出軌的驚悚感,電影前段營造的彷彿像是《血色入侵》:吸血鬼的日常與社群。
探詢身世之謎,像是不可知「傳說」,以記憶追尋的懸疑性劇本。並在後段漸漸必須錨定的意義中,可以看見如此四平八穩的劇本與出色的電影形式(攝影: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帶入一些事件「之外」的空景。與音樂詭譎氣氛營造很棒)。女主角漸漸拋開已經不太重要的過去,與面向未來,落向現實的存在條件,與必須負擔的道德責任 (吃人要尋找不會傷害任何存活者的目標,自己心想不然就跟醫院或是葬儀社合作算了)並且在恐怖驚悚的必要飢餓殺人感,如此平衡步伐中逐漸向,男女主角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浪漫愛情偏斜。
不知道如何結尾的電影,只好把電影中間把詭異感營造很棒的中立角色變成色老頭被犧牲掉了。
結尾因為破壞了從此過著幸福快樂?所以安排殺了那位突然變成反派,其實是中斷添加電影許多詭異氣氛的中性無害角色,相較之下的處理,比《寄生上流》的死亡還要遜色許多,但這樣說起來好像沒有要特別想表達什麼的形式主義(?)電影要如何結尾?
品味(Tasty),意味著品嘗味道是美學發展的濫觴,而《骨肉的總和》以同為食肉族人的氣味相互吸引,與傳說中全排(人)套餐(片名:Bones and All)的爽翻天滋味,企圖闡釋的美學政治化,其實就是一種政治性的美學;就像是時常聽到什麼,你是我的「菜」(my type),就是如同片中剛開始男主角Lee闖進死者房間判斷他生前的種種美式大麻宅男習慣,並播放KISS的重金屬黑膠唱片然後很嗨,內行人就會明白,這是我們擁有著共同的「品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瘋狂富作用》在「不正確」的亂流中,盡情佈署著階級、性別、種族等等的政治符號象徵,卻也展現了準確的敘事結構:名模情侶的開展,與電影結尾男女關係的結束。在充滿意識形態的混亂邊緣,重新拉回探討人性與慾望,性別與權力。不管在敘事的創新,與劇本的完整性來說,確實金棕櫚實至名歸。
《一家子兒咕咕叫》不難看見其創作上的作者論意圖,用了複雜的劇本與剪接結構,卻在事件與事件上相對鬆散,甚至表現出意義上的迴避,在在呈現電影大部分對於寫實故事的敘事猶豫,只是盡可能在故事既定的索引中:電影就像一團雜亂的毛線,只給觀眾看到線頭。
導演利用繁複的音畫組合展示不同時空的疊合、交錯,技術性的表現敘事上新的可能性,在前段「可以更自由」的含糊、曖昧,如迷霧般,而到了電影中後段主控權漸漸必須讓渡以內容為主,無法擺脫劇本上繁雜,與電影時間上積累,必須讓觀眾「看懂」,讓人入戲進入男女主角的情感糾葛。
反正只要是「有趣的事情」。如此口吻表面是上對傳統的揚棄,像是不斷在探索新事物的資本家,卻也由於電影中暫時的把角色放在現象之後的敘事感,這樣看起來像是歷史唯物論式觀點,讓推陳出新的資本家也像極了革命的左派份子。
電影大量著墨,血與汗還有泥濘等等映照出坦克內恐懼、憤怒、悲傷等等戲劇情緒,以及坦克中油漬黏膩如嘔吐物屎坑般的視覺感,那種幽暗、煩噪、悶熱都讓我遙想起當兵時軍中的封閉場域,一種身體髒了不能洗澡演變成男人眷戀的體臭,這些「再現」的感覺,比較像是一般女性同胞不用服兵役,卻時常從男性們口中「愛講當兵」所得知
身為長期關心社會中低階層的作者,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階級關係的跨越,而是那些抽象的精神自由、生命的意義甚麼的,對於那弱勢族群來說有甚麼意義?某種程度上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兩種飢餓:一種是肚子餓,另一種great hunger是精神上的餓,會不斷去尋找生命意義的人,也通常是不會太窮的人。
《瘋狂富作用》在「不正確」的亂流中,盡情佈署著階級、性別、種族等等的政治符號象徵,卻也展現了準確的敘事結構:名模情侶的開展,與電影結尾男女關係的結束。在充滿意識形態的混亂邊緣,重新拉回探討人性與慾望,性別與權力。不管在敘事的創新,與劇本的完整性來說,確實金棕櫚實至名歸。
《一家子兒咕咕叫》不難看見其創作上的作者論意圖,用了複雜的劇本與剪接結構,卻在事件與事件上相對鬆散,甚至表現出意義上的迴避,在在呈現電影大部分對於寫實故事的敘事猶豫,只是盡可能在故事既定的索引中:電影就像一團雜亂的毛線,只給觀眾看到線頭。
導演利用繁複的音畫組合展示不同時空的疊合、交錯,技術性的表現敘事上新的可能性,在前段「可以更自由」的含糊、曖昧,如迷霧般,而到了電影中後段主控權漸漸必須讓渡以內容為主,無法擺脫劇本上繁雜,與電影時間上積累,必須讓觀眾「看懂」,讓人入戲進入男女主角的情感糾葛。
反正只要是「有趣的事情」。如此口吻表面是上對傳統的揚棄,像是不斷在探索新事物的資本家,卻也由於電影中暫時的把角色放在現象之後的敘事感,這樣看起來像是歷史唯物論式觀點,讓推陳出新的資本家也像極了革命的左派份子。
電影大量著墨,血與汗還有泥濘等等映照出坦克內恐懼、憤怒、悲傷等等戲劇情緒,以及坦克中油漬黏膩如嘔吐物屎坑般的視覺感,那種幽暗、煩噪、悶熱都讓我遙想起當兵時軍中的封閉場域,一種身體髒了不能洗澡演變成男人眷戀的體臭,這些「再現」的感覺,比較像是一般女性同胞不用服兵役,卻時常從男性們口中「愛講當兵」所得知
身為長期關心社會中低階層的作者,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階級關係的跨越,而是那些抽象的精神自由、生命的意義甚麼的,對於那弱勢族群來說有甚麼意義?某種程度上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兩種飢餓:一種是肚子餓,另一種great hunger是精神上的餓,會不斷去尋找生命意義的人,也通常是不會太窮的人。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如果說《瀑布》是以一個天然景觀來暗喻人生中所遭遇的巨大洪水,那我想直言不諱的說:其實我們都生了病,重如瀑布,輕如雨滴,差別在於有無病識感。我們都渴望著身旁能有如小靜一般的人,在我們被沖刷往下墜落時,能用一雙手把我們輕輕地、穩穩地接住,就算沒有人理解也沒關係,你做第一個理解自己的人,做你生命裡的小靜。
然而,面對煉獄,少年們想說:「難道怕就不出來嗎?」沒錯,這正是《少年》最動人的精神。即使再怕,都要出來。電影最後,少年少女們緊緊握著彼此的手,至今想來,仍然讓我熱淚盈眶。在這一片黑暗且困頓的時代裡,《少年》讓我看見了,香港還有希望,還有看見燦爛陽光的希望,和人間可以是天堂的美好想望。​
入圍金馬7項大獎的《美國女孩》,作為阮鳳儀導演的首部劇情長片,絕對是一部來勢洶洶,可能橫掃獎項的傑出作品。《美國女孩》一氣呵成地將美國華人的認同問題搬回台灣,用導演銳利的眼光和一流的技術,展現出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華人無處生根的徬徨與何處為家的迷惘。
《瀑布》的故事十分私密,親近的人出現身心疾病,那種消耗精神的無力感,我相信有類似經驗的朋友一定很有共鳴。「不要想辦法治療它,而是理解它」,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想辦法與之共存,似乎就是如何在失序中找回秩序的最好方式;不管是片中所提到的思覺失調,還是現在的疫情,都是。
不可否認的是,一切的掌控與自願受制、討價還價的互動關係,在這永遠浮動、散漫不信任感的長三書寓,紙醉金迷只是男女構築出的自我防衛,而最終都只突顯出了浮根們對穩定狀態的內在祈求、以及對實際家庭關係或「自我歸位」的期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世界沒有放棄我,他們把你們帶來我身邊,也讓我有機會與你們相遇。 我需要做的,最想做的,就是遇見和把握與我同頻共振的夥伴。 話說那松明老師雖然只是網路上的一位專家,但真的很謝謝他們努力釋放自己的攻擊性,讓我們有機會看見更多可能與自己頻率相近的人。 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這真的好重要。
Thumbnail
記得一位作家汪培珽說過: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兒子進入青春期後,這句話就獲得了印證。只有非常偶爾,他會在某些時刻,自動靠過來,突然又成為我的小寶貝。那樣的時刻愈來愈少,所以顯得愈來愈寶貴。就像台北的中秋夜,常常在厚厚的雲層之間,會有那一時半刻,稍微露出皎潔的滿月,讓人得以一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果你正在搜尋「小紅書線上課程」並希望在課程前就開始結交好友 , 交流使用心得,停止使用內耗! 那麼這個LINE社群就是為你而設 , 我們相信,集結共同熱愛學習的夥伴,將讓你在參加小紅書線上課程時擁有更深入的理解與吸收效果!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Thumbnail
《彼此的日子》鏡頭彷彿兩個平行時空間交錯推進,兩段故事分別展現了三名角色相處時的面貌,離不開的試洪常秀總愛將角色「送上餐桌」共食的導演印記。這次的好看之處不只在「餐桌之上」,就連「餐桌之下」的貓咪都成了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一環。最有意思的在於兩段故事中產生「交集」的時刻,舉例像是:先後用辣椒醬拌泡麵、
Thumbnail
看到片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想不到是不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前面的鋪梗會讓你覺得劇情很普通無聊,但是細看真的每個細節都是是高智慧ㄟ,且假冒的殺手非常高塑性的扮演不同的樣貌及個性出現,運用高智慧完全沒有血腥的將嫌犯繩之以法,再來遇到女主角從買兇者變成心儀的對象,兩個互相鬥智到最後卻也變成了一對佳偶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看血腥電影,注意,是血腥電影而不是暴力電影。 讓我歸類為暴力電影的是那些有大量兇殘打鬥場面的電影,譬如《突擊死亡塔》和《標殺令》,而血腥電影則是那種血漿噴不停,讓人看得驚聲尖叫的電影,譬如《德州電鋸殺人狂》系列、《恐懼鬥室》系列、《死神來了》系列,甚至是《食人魚》那種把人咬到支離破碎的電影
Thumbnail
抱著比天高的期待點開收看,不預期被滿溢著肉香的幸福感襲擊,真是好看又好吃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少女們越過彪悍魁武的保全,偷偷溜進俱樂部,以大膽的時尚風格吸引眾人的目光,歡笑著穿過酩酊大醉的人群走到前台,在歡呼聲中手舞足蹈,度過無憂無慮的夜晚,最後與心目中的偶像纏綿一晚,這就是 "骨肉皮寶貝"(Baby Groupie)的日常生活。
Thumbnail
這世界沒有放棄我,他們把你們帶來我身邊,也讓我有機會與你們相遇。 我需要做的,最想做的,就是遇見和把握與我同頻共振的夥伴。 話說那松明老師雖然只是網路上的一位專家,但真的很謝謝他們努力釋放自己的攻擊性,讓我們有機會看見更多可能與自己頻率相近的人。 沒有什麼比這更重要,這真的好重要。
Thumbnail
記得一位作家汪培珽說過: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 兒子進入青春期後,這句話就獲得了印證。只有非常偶爾,他會在某些時刻,自動靠過來,突然又成為我的小寶貝。那樣的時刻愈來愈少,所以顯得愈來愈寶貴。就像台北的中秋夜,常常在厚厚的雲層之間,會有那一時半刻,稍微露出皎潔的滿月,讓人得以一窺......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如果你正在搜尋「小紅書線上課程」並希望在課程前就開始結交好友 , 交流使用心得,停止使用內耗! 那麼這個LINE社群就是為你而設 , 我們相信,集結共同熱愛學習的夥伴,將讓你在參加小紅書線上課程時擁有更深入的理解與吸收效果!
Thumbnail
十年前吉姆賈木許導演的《噬血戀人》為觀眾建立了文藝頹廢風格的「吸血鬼電影」,談的是長遠時間下互補的靈魂伴侶關係。而後上映的《吸血鬼家庭屍篇》,以偽紀錄片的形式,解構人們想像中的吸血鬼生態鏈,走向了塔伊加維迪提導演擅長的黑色惡搞喜劇類型,那麼亞希安路易塞茲導演的《人道主義吸血鬼徵求自願獻身者》則為觀眾
Thumbnail
《彼此的日子》鏡頭彷彿兩個平行時空間交錯推進,兩段故事分別展現了三名角色相處時的面貌,離不開的試洪常秀總愛將角色「送上餐桌」共食的導演印記。這次的好看之處不只在「餐桌之上」,就連「餐桌之下」的貓咪都成了故事情節發展的重要一環。最有意思的在於兩段故事中產生「交集」的時刻,舉例像是:先後用辣椒醬拌泡麵、
Thumbnail
看到片名時我以為是一部愛情喜劇片,想不到是不一部很有深度的電影,前面的鋪梗會讓你覺得劇情很普通無聊,但是細看真的每個細節都是是高智慧ㄟ,且假冒的殺手非常高塑性的扮演不同的樣貌及個性出現,運用高智慧完全沒有血腥的將嫌犯繩之以法,再來遇到女主角從買兇者變成心儀的對象,兩個互相鬥智到最後卻也變成了一對佳偶
Thumbnail
我很喜歡看血腥電影,注意,是血腥電影而不是暴力電影。 讓我歸類為暴力電影的是那些有大量兇殘打鬥場面的電影,譬如《突擊死亡塔》和《標殺令》,而血腥電影則是那種血漿噴不停,讓人看得驚聲尖叫的電影,譬如《德州電鋸殺人狂》系列、《恐懼鬥室》系列、《死神來了》系列,甚至是《食人魚》那種把人咬到支離破碎的電影
Thumbnail
抱著比天高的期待點開收看,不預期被滿溢著肉香的幸福感襲擊,真是好看又好吃的一部電影
Thumbnail
少女們越過彪悍魁武的保全,偷偷溜進俱樂部,以大膽的時尚風格吸引眾人的目光,歡笑著穿過酩酊大醉的人群走到前台,在歡呼聲中手舞足蹈,度過無憂無慮的夜晚,最後與心目中的偶像纏綿一晚,這就是 "骨肉皮寶貝"(Baby Groupie)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