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書心得:書名:LIFECYCLE INVESTING

書名:LIFECYCLE INVESTING
作者:IAN AYRES & BARRY NALEBUFF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獲利公式》~「3階段分配法」:讓投資風險更低,報酬更高,提早過上財務自由的人生。
眾人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呢?是「錢花完,人還沒死」,缺錢通常是人們最常見的困境,大家都想要錢,但錢又好像沒那麼好賺,怎麼想好像都沒辦法賺夠錢?我們該怎麼辦呢?
或許大家會說:靠投資!但怎麼投資呢?好像也沒錢投資?
你的心聲,經濟學家都聽到了,他們致力一生都想為大家找到一種「風險變小,報酬提升」的投資法。
兩位作者是耶魯大學教授,他們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森的投資方法出發,提出一套不增加風險,卻可讓報酬提升50%以上的投資分配法,這套方法強調「時間的多樣化」,就是透過時間的長度來降低風險,並運用槓桿,取得比傳統方法高出50%以上的獲利。
所以……
✓ 沒錢投資?
年輕的時候或初入社會,大家哪有錢可以投資,所以作者建議大家,就運用槓桿買股票吧,用2:1去投資。
運用槓桿就可以解決資金小的問題。
什麼?用槓桿投資!這風險豈不更大?! 試想貸款買房的作法,你是不是也是付出少少的頭期款,貸上兩到四倍的款項,支付利息來買房。沒錯,這樣的槓桿比例,大家都一直在做!
✓ 怎麼投資呢?
運用分散時間法來投資,「分散時間投資法」將投資週期擴展到幾十年,讓投資人在使用槓桿買賣時會更安全:
首先,你必須算出自己每個月可存的金額,到你退休可能獲得的總額,透過這個總額乘於薩繆森比例83%得出來金額來投資股票,其他的投資在債券或其他安全的資產上。但由於儲蓄總額乘於薩繆森比例83%的數字太大,所以你勢必要使用槓桿投資,這時作者建議請分三階段運用不同槓桿比投資:
【第一階段】:通常指工作後的前十年,應該按照 2 : 1 的槓桿對儲蓄進行投資。
【第二階段】:通常指工作後十年一直到投資者 50 歲左右的時候,投資需要槓桿,槓桿比例大於 1 : 1,小於 2 : 1。
【第三階段】:通常指退休前的十年時間,投資完全去槓桿化,投資組合 包括公司和政府債券還有股票。
✓ 這個投資法與一般資產配置法的報酬差異在哪裡?
1. 風險較小:當崩盤來臨時,損失較小。
2. 報酬大增:在相同的投資年限下,報酬多50%
✓ 使用這個作法的禁忌?
謹記,在運用這個方法投資股票市場前,不能有負債(一定要還清學生貸款和信用卡欠債)。
另外還有五個狀況
(1)你能用來投資的金額不足 4000 美元(約新台幣12萬元)。
(2)工作單位已經幫你繳存 401(k)退休金計畫(指的是退休金,這筆錢不可 用以投資)。
(3)你手頭的錢,僅夠支付孩子讀大學的費用(不可以挪用)。
(4)你的薪水高低與市場行情直接掛鈎(本職與投資相關)。
(5)你一旦投資賠了錢,就寢食難安(風險忍受度太低)。
專業推薦
「這是一本劃時代的書籍!它將『時間多樣化』的優點,運用在投資上。」--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羅伯‧席勒
「這是對處在金融危機的年輕人們最重要的投資課程:他們該開始去投資更多的股票和債券,愈早開始進行,風險就愈低。本書的概念不僅合理,而且從歷史中證明有效。」--暢銷書《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作者 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
「這本大膽的著作提倡大眾應該愈早開始接觸股票愈好,不論你喜不喜歡本書提供的投資策略,凡是宣稱自己謹慎、有邏輯的投資人都應該一讀。」——約克大學金融學教授 摩西‧A‧米列夫斯基(Moshe A. Milevsky)
作者簡介
伊恩‧艾爾斯(Ian Ayres)
經濟學家、律師、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他曾是《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新共和》和Slate雜誌的特約撰稿人。
貝利.奈勒波夫(Barry J. Nalebuff)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講座教授、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他教授策略、政治及決策課程,經常為《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撰寫賽局相關文章。他曾在美國運通、花旗銀行、麥肯錫顧問公司等跨國公司擔任顧問,並運用賽局理論協助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設計「個人通訊頻譜拍賣」。著有《思辨賽局》、《競合策略》和《策略思考》等策略經典名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