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對於信仰科學的迷信

    曾經我在某地某大學念研究所的時候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大家都喜歡追求標準答案,好像是老師不跟我們說正確答案是什麼就覺得怪怪的,好像老師沒有盡職一樣。
    對於這種狀況我感到很疑惑,不過每當到期中考或期末考的時候,老師就會主動騰出一堂課專門用來告訴大家重點,幫大家畫重點並說這是一定會考的。
    感到疑惑的還好不只有我,就有一門課的老師沒有在最後一堂課畫重點給大家,結果學生們向老師反映這個問題,老師回答道:「你們之後在用這個知識去面對客戶的時候難道可以要求要重點範圍的才服務嗎?所以不管有沒有教到的,全部都是重點。」
    這位老師的態度就很有趣,沒有為了獲得其他學生的評分而妥協。確實學習知識哪裡來的重點呢?考試不考不代表工作的時候用不到啊!
    這種奇怪的現象還有出現在討論課的時候,當我提出一些假設或是書本上沒有寫的課外讀物的內容的時候,就會有人質疑這樣的想法過於天馬行空,不是學術的範圍。或是相信權威說出來的話語,像是在重複說道課本上的才是對的,我們為什麼要討論?只差沒有翻白眼表示抗議。
    但試想,所有的知識與科學都是來自於假設,然後才去證明它。如果沒有一開始的天馬行空還有空想,哪裡來的科學進步呢?更何況,現在的科學還是有被推翻的可能,即使是歷史上著名的科學家也會有人去針對他們的研究內容去做審視或是更新。
    既然如此,為何人生要要求正確答案呢?如果我們所學的東西我們都照單全收,「盡信書不如無書」不是沒有道理的,當我們越相信我們所學習到的是沒有問題的,我們不去思考,覺得所有的知識都是正確的時候,這不也是一種迷信嗎?對於科學的迷信,和對於其他的迷信都一樣不是一件「科學」的事情。
    當我們能夠去敞開心胸接受新事物的時候,接受世界的多元性,包容他人的言論,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習以為常的事物可能是錯誤,也可能發現新的想法,激起更多的可能性。
    別再相信條規框架,跳脫擁抱各種可能,人生會發現更多有趣的事情。
    許多人在自己的專業裡面專研往往會忘記看看其他領域的事物,有時候不同領域的東西結合在一起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沒有什麼東西是必須要有一個規則去遵循,新事物的產生就是因為更多的天馬行空,以及各種不同的意見結合在一起而產生出來的,推動新的任何事物都需要包容而不是統一。
    人總是害怕不標準,害怕不熟悉,也害怕新事物,因為不了解他是好是壞,我們恐懼的不是壞,而是未知。但既然未知是未知,那我們因為不了解自然不能解決他,既然如此不就乾脆不要管它,直接面對,然後才來感到恐懼也不遲不是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