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紹一本由樂金文化出版的書,作者是日本的渡邊淳一,全球暢銷600萬冊一生發表130多部作品,於2014年病逝。
在這個做事要求注意細節,與人相處要注意對方感受,和資訊快速變化、訊息爆炸的時代,作者提倡大家要擁有鈍感力,不要太在意每一則接收到的訊息,不要對每一件事情都有所反應,不要將每個外來的情緒都放在心上,人生才會快樂。
一般我們都會希望自己能對身邊發生的事情能有敏銳的反應與感應,對於反應遲鈍的人,通常都會獲得負評,這個詞也明顯帶有貶意與否定的成分,但遲鈍一點是否真的是不好的呢。
作者一開始就舉了兩個例子,譬如,有兩個人在戶外乘涼,一個人被蚊子叮咬後,趕緊趕走了蚊子,由於感覺癢癢的,於是他開始抓癢,此時被蚊子叮咬處就開始變得紅腫,如果他還不停手,可能就會抓出傷口,甚至被細菌感染而讓皮膚變得潰爛。
與之相反的另一個人,被蚊子叮咬後只是輕輕拍打一下,被叮的地方好像並不怎麼癢,他一臉豪不在乎的表情。如此情況下,第一位是敏感型,第二位是遲鈍型,以結果來看,遲鈍型的皮膚會相對健康一些,由此看來,有時反應遲鈍的皮膚會比敏感行為佳。
反映到人的心靈層面,一位在公司表現平平的員工,某天因一時疏忽在工作上出了差錯,剛好碰到上司心情不爽,所以他在眾人面前被上司狠狠地責罵了一頓。當時周圍的同事都感到震驚,十分同情被責罵的同事,甚至有人擔心他隔天會因為心情低落而不來上班了。
可是事情與同事們擔心的正好相反,他在第二天早上不但按時出現在辦公室,並且滿面笑容的跟大家問好,似乎昨天挨罵的事情他已經忘得一乾二淨了,同事戲稱,他可真是為遲鈍的傢伙。
換做另一位同事就不同了,他回到家後仍然無盡的沉浸在個人的煩惱和思慮中,然後開始鑽牛角尖,隔天就不去上班了,接下來,他一直擺脫不了這件事情的陰影,一而再的休息,恐怕最後就會辭職。
同樣的事情也可以表現在感情關係中,體現在身體健康上,因為有鈍感力的人,不會一直把不開心的事情放在心上,長時間影響自己的情緒,讓自己維持樂觀與心情愉悅,也較不容易將失落與表現出來,讓自己的表情顯得陰沉,心情好,自然身體也比較健康,將笑容掛在臉上,人際關係自然也會比較好。
作者用了十幾篇故事,將鈍感力的好處演示了一遍,清楚表達多種擁有鈍感力的好處,身心安頓,保持開朗與放鬆的心態,自律神經運作良好,能讓血液循環暢通無阻,身體就能保持健康,若五感敏銳過頭,反而是一種負擔,還會影響睡眠。
若感情要長久,也不妨睜隻眼閉隻眼,維持長久的婚姻,大多都是經過漫長忍耐的結果,在夫妻雙方互相忍耐的背後,是出色的鈍感力一直在支持後守護著他們。
譬如常聽到的擠牙膏事件,有的人習慣直接從牙膏的中間擠壓,常會留下一個手指壓痕,而有的人習慣從牙膏末端擠壓,甚至還會把用完的末端捲起來,讓牙膏前端為飽滿的狀態。如果是擁有頓感力的人,就不會過於在意有沒有飽滿或有壓痕,這種小事怎樣都行,就不會衍生出雙方口角或爭吵。
作者在書中強調,不要對生活小事太敏感,把太多負面情緒放在心上,相愛需要的不是運氣,而是稍退一步的包容力,能夠對摩擦與不快一笑置之的人,才能生活得更美好,鈍感力,其實也是一種適應環境的能力。
同樣的概念套用在投資上,如果你對金融市場與消息太敏感,聽到甚麼消息就直接反映會影響甚麼公司的股價,會造成股價上漲還是下跌,根據趨吉避凶的人性,你就很容易會隨時想要交易,投資就很容易變成投機。
培養一點鈍感力,不要將帳面上的短期損益放在心上,讓每天的財經消息不再影響你的心情,好好生活就是善待自己,投資只是手段,過程可以輕鬆,目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在過程中凌虐自己。
若你常感到煩心與精神緊繃,建議你可以帶本回家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