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年我應該依序是先考雄女複試、再來竹中、最後台中女中。雄女我抽到〈石壕吏〉,其實很搞笑的是那時我漏掉沒有print我整份〈石壕吏〉的教案,但有把板書用一張空白紙謄抄在我的資料夾中,所以引起動機跟綜合活動都是在準備室中臨時想的:
我被問到三個專業問題:
1.如果用民歌結合〈石壕吏〉,會如何設計課程。
我好像是說會從人權教育切入,可以用〈島嶼天光〉談政府暴力,那之類的。
2.複試報名表自我介紹中提到「全英文授課經驗」具體如何操作。
那次雄女是要求複試填他們設計好格式複試報名表,我進去試教跟口試時都說他們不看三折頁跟教學檔案。
(所以給讀者提醒:如果遇到像這種複試,填寫報名表時就要好好把自己的能耐亮點表達到!)
我是因為知道雄女有雙語實驗班、我自己又有雙語專長,而且也真的做過全英文授課,所以被考官問到這個就感覺挺幸運的;以下也簡單分享給本文讀者。
我在私校第二年,高中部用龍騰版有一課艾西莫夫的短篇小說〈真愛〉,在備課階段我就想挑戰自己好久沒用上的英語XD,所以事先先找出英文原文、也看了看國外的老師的教學投影片,自己也惡補了一些科幻小說的知識,甚至明明不是讀書會要求的進度,也自己做了份簡單的教案:
那時候有請同事進來觀課,不過在學校裡的教學,那時候又只有一個高中班、只有一次的演練機會,所以時間分配上不太理想。前面Quizlet就玩了十分鐘,後面請學生寫的英語學習單也是完成得「二二六六」的。XD“
所以,在複試被問到這個問題時,我就簡單描述了一下我的準備過程和進行模式、需要調整的地方——事前先給同學所需的單字、原文叫他們要事前閱讀,發現問題(因為語言的障礙而)難以理解的話要用yes or no再問一遍、叫他們分組回答以便在原文理解與英語理解上互相幫助;從學生程度的分析所得可以調整授課模式,比如英語授課聽不懂要翻成中文再講一遍之類的。XD
第三個評審的專業問答是問〈石壕吏〉可以結合什麼SDG,我好像是講公平的教育機會那類的吧⋯⋯那時有點頭昏一下子被問住了,所以我會建議來讀本文的考生在作教案時也想一想每一課跟SDG的結合。
3.台中女中 111年第三間進複試的學校是台中女中,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們試教、專業口試、行政口試是分成三關,也就是試教室的老師們只看試教不提問,專業口試關是單獨一位老師在行政關的最後一位。
試教也挺酷,當天是由應考生代表抽一個題目,所有人教同一篇課文,但只有進準備室才會讓你知道是哪一篇課文,杜絕了提前準備的可能性。那時我抽到偏中後面的順序,所以在休息室就翻自己的教案複習,也很巧我複習時覺得〈鴻門宴〉我自己歸納出來的分析架構很不好記、所以複習了一陣子,去到準備室得知是試教〈鴻門宴〉,算是剛好有準備得相對熟悉。當天他們是不讓帶資料進準備室的,所以我還算順利地有把自己的板書默寫出來(但不完整),剩下時間就是用來讀課文、記細節。說來搞笑,我自己是研究《史記》的,但是在那之前我還沒教過〈鴻門宴〉,所以我認為自己的起跑線應該跟所有教甄備考生差不多。
更扯的是,我當天也有點緊張,所以上台時板書的距離感捏得不是很好、全部文字都擠在黑板右邊;他們好像是用某間會議室當作是教室而不是學生用的教室(因為是在星期三考試,教室都有學生在上課),所以講台的高度沒有墊高,我又矮XD黑板上面的空間都寫不到,整個表格擠在一起,我自己寫到後來都覺得板書超醜的,自己心裡都在想演示得好爛大概不會上了;而且我寫完第一部分的表格就響短鈴了!我心裡超慌!所以教案上原定的二、三部分我就是用口頭帶過,好像連作業我都換了一個符合當下進度的(好像是叫同學梳理人物性格之類的吧),差不多有在響長鈴前一點點時間結束在一個該結束的地方(沒有講不完被長鈴逼下來,聽上去好像原定就是教那麼多一樣),然後道謝完就自己灰溜溜地出去了,臨出門時我恍惚還聽到有評審聲音說「這個也很強欸⋯⋯」的樣子,我心想說「哭啊!我真正的實力都沒有發揮出來Q口Q」,豈料後來因為筆試成績的比例較高使我獲得正取⋯⋯Orz人生際遇真的什麼都說不準。XDDDDD
如前述,台中女中的專業口試是額外一個關卡,我想他們應該是請比如科主席之類的老師來把關、想要挑到能有助於全體國文科團隊的老師,我被問到四個問題,現在只記得三個了:
1.教學生涯以來最有成就感的事是什麼。
2.個人生活狀態是否適合到台中女中執教。
3.分享語文競賽指導經驗。
第三題的話,因為我剛好在私校有帶一個國中部的學生國語朗讀打到市賽,所以勉強可以說自己在國語文競賽部份也有點擅長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少少的幾次進到正式教甄複試的經驗分享,至於考代理的話那經驗就多了去了。我簡單說說我對代理教甄的看法。
一般來說都會認為正式教甄看的是這位準老師未來的發展性與潛力、代理教甄要的則是可以迅速上手cover課務(或行政業務)的即戰力,所以應屆考上教甄的也時有耳聞、代理老手一再續聘也是常態。但是不管是應屆考生或是代理老鳥,想要考上正式教師的目標應該都是一致的,所以自我的成長應當不會終止;我自己在上岸後仍然每一課都盡量做到重新備課、製作新的教材教具、嘗試不同的教法。現在回頭看過往的代理經驗,也很感謝以前自己的努力,曾經一直考不上的淚水也都是持續進步的動力。雖然也一度想要轉行、給自己設下35歲沒考上就轉行的停損點(殊不料真的35歲考上了⋯⋯也已經算慢了),不過也是前面的累積造就了現在的自己。
因此對於代理經驗,相信大多數人也是一樣,通常會瞄準名校的代理優先選擇,畢竟名校的學生程度好、資源佳、在職老師們也可以好好請教,甚至說有機會讓老師進化,能夠在考上之前先去磨練、觀摩一番那是很理想的。不過即使沒有名校代理經驗也不代表什麼,代理學校都是考上之前收入與教學動能的保障,只要有心到什麼樣的學校都能好好學習。
國文科的代理教甄機會也較多,從我個人感想來說,有續聘當然比較有保障、沒有續聘又沒考上教甄導致要找下一間代理,那也是生命給予的歷練。如果自己的經濟狀況允許,換學校乃至換縣市代理其實都挺不錯的,重點是要抓住機會讓自己成長。
以下再針對行政口試作些簡單的分享。
行政口試經驗分享
我有確實擔任行政職的經驗是註冊組協行和沒有在名目上的類似圖書資訊組的協行,代理階段在私校有當過一年的國中部導師。在複試時,你的行政導師經歷是要列進報名表裡的,年輕新老師沒有行政經驗或是代理老鳥有或者沒有行政經驗,行政關的口試委員都會對你有不一樣的想像,也並不是說沒經驗就比較差或有經驗就絕對好,重點還是看你的人格特質、意願表達與對相關業務的心理準備。
我自己回頭看自己的行政口試經驗,都覺得常常分數大起大落,有時發揮得好、有時有很明顯的問題。狀況好時可以跟考官笑成一片,也有很尷尬大眼瞪小眼的時候XD,所以我覺得我的經驗不算特別值得參考。
從口試備考角度來說,我曾經遇到的一本書也可以推薦給大家:《教師應考特訓班:教甄口試一次考上必勝全攻略》,我是看過後從心態方面覺得有些可以學習的地方;不過口試真的是很吃臨場反應,有些理念上的東西則是從個人價值觀上面就塑形了,總之以下就請參考吧。
首先先列出我這些年考正式教甄複試遇過的行政口試題目如下。
108新店高中:
1.「文學中的經濟學」選修課課程介紹。
2.當導師會如何落實環境教育?
3.提供一個改變學生的例子。
4.擔任註冊組協行做過什麼?擔任註冊組協行一個具體例子。
5.如果當生教組長會怎麼做。
109北一女中:
1.教學歷程中哪間學校印象特別深刻?
2.當行政職的意願如何?
3.上過最挫敗的國文課是怎樣?英語系出身為什麼當國文老師?
4.比較北大陽明特質,教北一女的話對學生特質有何了解?
5.如果進到北一的想法?
109延平中學:
1.報考延平的動機?
2.還有報考哪些學校,會不會選延平報到?
3.分享對於國文的教學理念。
4.會怎樣推動讓同學願意進圖書館?
5.有什麼可以貢獻給延平的國文科?
6.專任跟導師喜歡當哪個?
7.當好導師要有什麼特質?
110高雄女中:
1.教學歷程中最挫敗的經驗為何?
2.跨領域的經驗如何幫助到教學?
3.如果擔任雙語實驗班導師會怎麼做?
4.「能者多勞」與「平均分工」贊成哪一個?
5.如果在共備社群中有意見衝突怎麼處理?
6.如果被學生在匿名版上攻擊會怎樣?
111高雄女中:
1.曾做過行政或導師的經驗簡述。
2.到雄女會有何挑戰?有什麼特質適合突破?
3.教學曾遇到什麼挫折、如何面對?
4.對於擔任行政意願如何?導師立場與訓育組安排的活動衝突的話會怎麼辦?
111新竹高中:
1.導師經驗印象深刻事件、學生學習動機低怎麼解決?
2.開選修學生陌生、學習意願不足,如何應對?
3.可以當什麼行政?
4.為何選擇唸中文,為何選擇來新竹?
111台中女中:
1.如何帶自主學習、擔任課諮?
2.對於法規通報的理解為何?
3.遇到班上有特殊生會怎麼處理?
以上題目如果我每一題都交代的話,本文的篇幅就真的會太長了(已經很長了⋯⋯XD"),因此我還是簡單說說我的回應原則就好。
首先針對行政職,願不願意當行政這個問題當然是校方很在乎的,畢竟行政工作吃力不討好,大家想當老師多半是想教書的,行政職通常會能躲就躲。而在考教甄時,也許也會耳聞人家說「先說願意,考進去再說」類似的話,這當然也是一種策略——但是難道口試委員看不出來這種態度嗎?
我個人遇到願不願接行政職、願意接什麼職責這樣的問題,都是表現出願意且開放的態度,而且也不是說說而是真心這麼想,也能從自己以前的經驗中舉出原因來說明。像是擔任註冊組協行那一年,發現我自己對paper work的耐心細心毅力,所以我自然也不排斥做這樣的工作;在當圖資組協行的時候協辦國際教育業務、策劃與執行大型活動覺得很有成就感,所以對於承辦活動類型的行政職都很有意願。有時我甚至真的會對口委說出「不接行政職怎麼變強」這種話XD,這對於行政關的口委來說也是看得出你的態度。
順帶一提,自己接過的職位或承辦過的業務,也是稍微要想方法包裝一下、從中提煉出你真正成長的地方。比如我自己也曾經很蠢地說過「我當協行的時候就是一直在打字啊(茫然臉)」這種笨話XD,但隔幾年再回頭看也知道自己成長之處在哪裡、或者積澱成為生命的養分。
另外,不論是應屆生還是代理老師,我也會建議在考上前多想想接行政的問題、觀察代理學校內的行政業務,總不好對於教務處跟學務處有哪些組別、在做哪些事都沒有概念。有些老師在實習階段會有機會在不同處室觀摩,多拿著行政的問題去請教組長、主任,其實也能夠學到東西(本文上引的教甄複試行政口試問題也很適合拿去問、得到組長主任們推薦的回應方式)。
至於導師相關問題,真的是有沒有經驗就有差,我在接導師之前,遇到相關題目都答得很空泛、很理想化,在接了導師之後才能實際從面對班級與學生當中發現自己的盲點,或者重新塑造你的價值觀或處事方式,乃至成為日後帶新班級的經驗與養分,當然有時候也會有進化空間,年輕老師跟資深老師帶班的經驗必然有差,但人格特質也跟帶班模式有關。
舉例來說,我第一次當導師是帶國中後母班,又是私校,所以自然會比較著重留意學生的品德、常規那些;第二次當導師則是純女校高中部,學生們比較成熟獨立,也就保留了我因為年輕所以比較親切的相處模式、而割捨了以往強硬控制型的帶班習慣。帶國中生跟高中生也很不同,家長的參與程度啦、學生需要你留意的問題啦、甚至關係的親密程度也都有差——像是國中生要批聯絡簿,日積月累下來你對學生會相對比較熟悉,高中生就沒有辦法。
在我還沒當導師之前,其實一直是對當導師有些嚮往的,因為覺得可以更貼近學生、陪伴他們成長;有帶班經驗之後,實際體驗過程的酸甜苦辣,再當導師我仍然不覺得會排斥,只是更明白箇中滋味。回到教甄複試來說,我會建議應考者根據自己的人格特質,事先先對相關的情境盡量做多一點想像,自己想一想或者也可以草擬一下能夠怎麼回答,考上前也可以先跟代理學校的資深老師請教,從不同老師身上發掘出可以仿效的心態或經驗,有的資深導師很有一套的那種,不只從理念層次、甚至實務層次都因為豐碩的經驗而能給予新人很多啟發。
當然也必須說,不管是行政職或導師業務,我也都見過一些要引以為戒的例子,有的甚至在實習生的階段就會有所衝擊吧。有時候身為應徵的準老師還沒機會接觸到的校風、各校內情,是你在考教甄的時候一無所知的。比如說,學校裡有黨派怎麼辦?行政團隊沒有肩膀、或是導師學科團隊配合度低之類的,沒進到學校前你也不會知道。(以上都是虛擬的狀況啦,不代表我待過的學校XD)
我覺得自己算是很幸運的,每間代理學校我都有所學習、有能帶走的經驗,我也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成長,常常磨掉自己原先的粗糙、讓自己每一年都比上一年更進步一點。現在回顧這些口試題目,回想自己當時回答的內容和表現,都覺得還可以更好。我在讀書會中是沒有安排行政口試的練習的,大家光是練筆試跟試教就很吃緊了,也就比較少有機會針對行政口試進行共備。但行政口試也不能純靠空想自己摸索,只能說代理階段如果有行政或帶導經驗多少是能幫自己成長的,這也要看各人遇到的代理學校有沒有相對應的機會了。
總而言之,針對行政口試不太擅長的我,只能說要把持好自己的核心教學理念,對於行政職、導師業務、專業學科都要有自己的一份價值,在回應的口條上有恰當的修飾、表現出真誠的自己,相信欣賞你的學校就會給你打高分。
結語
以上是針對高中國文教師甄試複試我的經驗談,也已經盡量把我能夠回想到的歷程與體會總結出來了,現在回看都還會覺得自己能考上實在是運氣好。XD
我也算是毫無保留地把自己考教甄的洪荒之力盡量有結構地分享出來,但也不能說看了我的文章就保證能考上啦,畢竟每個人專長或不足之處也是百百種,我的這些經驗或許過了兩、三年就過時了,現在叫我回去考我也不願意。XD
我要感謝自己一路以來遇到的貴人與夥伴,也感謝自己曾經投注過的心力。到今年我也算教書快八年了,從備課時研發教材教法的學術能量、上台的台風口條形象、對教育的理念與學科的態度,的確都是有大幅度的改變與成長。現階段的我最感謝自己的事情第一個是健身減肥XD,第二個就是參加讀書會拚教甄了。
曾經在最低潮的時候,被人溫暖的一句問候就爆哭、下課去廁所哭、騎車回家在路上哭、在教室外面不想進去而且還想跳樓XD,職涯的挫折的確能狠狠扭曲一個人的心靈,好在我也是挺了過來、也不曾放棄自己的堅持與善良。
考上後學弟妹、讀書會夥伴乃至實習生來請教,我都會有點不好意思地說其實我寫了這幾篇文章,總覺得叫人來參考自己的經驗好像很自大,但其實也只是希望能盡我所能地幫到更多人、不要枉費我走過的冤枉路或者累積的體悟。看到Studyteacher板有些網友推文表達感謝,我自己也會覺得欣慰一點,不只是寫這些文章的時間,還要加上我兩年的讀書會甚至八年的教學經驗。如果我的教學設計和治學方法能夠對他人有所貢獻,我就覺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在我寫這些文章之前,也是有學妹以出價的方式跟我買我的擬答,因為他堅持是尊重我的智慧勞動,所以我也是薄收一點讓他聊表心意這樣。(現在將我的擬答跟經驗談無償分享在這裡其實對他有點不好意思XD|||)重點是,我會希望我的這些經驗分享是有意義的,除開沒什麼參考價值的平台點閱率按讚數,我真心祈禱我這些文章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幫助到一位考上教甄的老師,希望能傳承一點我在這系列文章中的價值觀或者學術能量。
以上,我的教甄經驗談就分享到這一篇為止。未來我的這個方格子會回歸到我自己的教學分享或者教材相關的文本分析,可能就像舊時代的部落格一樣當作是我身為國文教師的抒發管道。願意關注的朋友,仍然歡迎再次來訪。
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