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決定你是誰》閱讀心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hoto by Tanbir Mahmud on Unsplash
「Watch your thoughts, for 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for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 for 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 for 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 for it becomes your destiny.」曾任英國首相的 Thatcher夫人說過這句帶有豐富人生哲學的話,而因富有深意,也因此成為我一直以來的座右銘。
很長一段時間,我曾認為看人的「眼睛」,能看出對方的「靈魂」,也就是能從眼神,看出他或她的個性、意圖或態度等(因為當時篤信「眼睛是靈魂之窗」嘛!),然而,在專心運用「端詳人們眼睛」的技能,且歷經極其多次判斷錯誤的識人不明後,才發現這件事的不準確率之高。人的眼睛可以很有神、很漂亮、很真誠,但同一時間的行為,卻可以很失控、很齷齪、很欺騙。當人們把焦點關注在臉部時,對其他地方就會失去注意力,反而會露出端睨。
曾有個有趣的開會經驗,當時與會者討論的主題十分發散,不斷偏離會議主題,且會議主持人未適時停止發散的議題,隨著時間的推移,發現其中一位中階主管產生違和的身體表現。雖然對方眼神很溫柔、話語很溫和,且語速相當緩慢,但其左腳卻始終停不住的上下抖動(已確認對方沒有身體上的問題),我們可以想像「一個人上半身的動作,處在 0.1 倍的速度,但下半身卻 10 倍加速的不停移動」的畫面,當然這樣描述有些誇張,但這情景的確如此衝突和充滿趣味感。在發現到這點時,我試著將討論轉移到會議議題上,並讓會議盡快結束,對方於會後對我露出微笑並點點頭,彷彿告訴我:「喔!謝謝你讓看到了問題。」
這件事情給我的反思是:「心口合一」的重要性。心口合一,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這也是 Amy Cuddy 在整本書中反覆提及的觀念。很令人敬佩的部分尤其在:這樣一項抽象的議題,她靠的並非是以華麗辭藻去說服他人,而是善用她擅長的科學研究,扎扎實實地做到實質的科學驗證,用數據研究證明了「心口合一的相信自己,就能讓自己發揮最佳狀態」的這件事。坦言而論,整本書唸起來就像在念研究論文般的有意思,有充足的研究引用和證實,研讀起來感到非常踏實(有確切的數據和研用,總是比較讓人安心,不是嗎?)。
其中,我特別偏愛第 91 頁提到的這句話「當人們把自己的獨特性帶進工作中,他們會比較快樂而且會表現更好 。」由於在下是個喜歡開心工作、聰明做事的人,所以特別重視「快樂工作」的這件事。快樂工作,顧名思義,不外乎越開心工作、績效就能越好,更包含到思考到普遍工作者每天工時至少 8 小時,若無法開心、樂在工作的話,那麼如此漫長的日子,打算怎麼過?再說了,「工作績效和快樂或幸福指數之間的關聯成正比」的這件事,已在各大小研究論文上一再被驗證,雖然也許哪天會出現一份恰好相反的論文,打臉這些前輩們的研究,但在此之前,我仍願意信任這些學者的研究成果,畢竟也確實有成功經驗的實際體驗。
我們人類的社會(無論哪種性別),常因各種規範或期待,讓許多人活得壓抑、缺乏自我,然每個人於公於私,都具備多種的角色身份,都「被期待」能詮釋到位,若未達標(達到某些人的期待),則很輕易被貼上各種標籤,撇開被期待、被貼標籤的這些事,也許我們可先想想,自己能有多少時間、程度關注「自己」?或者,自己在十分內,能信任自己幾分?有些人可能會說「我太忙,所以沒辦法活出自己」或「我被要求這樣做,所以無法活得像自己」,但捫心自問,有沒有可能,只是自己基於各種因素,而不願或不夠信任「自己能做到」,導致不斷有這樣的想法出現?
信任自己,讓自己活得自由、活得像自己,其實很簡單。要先說明,這邊講的不是活的任性唷,任性較偏向於只管自己爽,卻不管別人爽不爽,這邊提到的「活得自由、活得像自己」,則是跟「心口合一、信任自己」屬於相同的事情。當心口合一時,我們表現出來的會是大無懼、會是尊重、會自充滿自信的強大能量。
然而,由於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我們無法輕易複製其他人的方式,就達到完全一致的成果 — 讓自己相信自己,我們不是單靠 SOP 就能長出來的模板複製人,每個人有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做到相信自己,但我相信有一個簡單的小方法,也許能多少提供幫助,即多思考、多鼓勵和多感謝自己,時常對自己說:「你好棒,謝謝你一直以來的努力」,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其實也能讓自己隨時充滿能量。
讓自己全然地接受、相信自己,就能不在乎結果的全然享受當下,也就能全然地展現自己的最佳狀態,這能達到的結果經常是令人滿意的,通體順暢的體驗,是多麽讓人感到滿足哪!
備註:
  1. Amy Cuddy 在 TED 的影片:https://www.ted.com/talks/amy_cuddy_your_body_language_may_shape_who_you_are?language=en
  2. 書本金句摘錄:https://kktalks-tw.blogspot.com/search/label/Amy%20Cuddy
— — —
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幫助大家對好需求怎麼寫能產生啟發,甚至有不同的新觀點!若想給予我feedback,或有受到啟發,或甚至產生行動,請務必讓我知道,我很樂意跟每一位對我的分享有興趣的新舊朋友們聊聊:https://www.facebook.com/kaitlyn.peng.56
    avatar-img
    9會員
    28內容數
    一生懸命在「改善臺灣職場與職人能力」的使命,有十餘年產品和團隊管理經驗。期待透過推廣產品管理知識與管理實務,改善對臺灣職人能力,讓企業因此而更有競爭力,因此創立臺灣產品人學會 (POA) 。 現任: - 臺灣產品人學會 (POA) 理事長 - 生活和職涯教練 - 臺灣百大企業 Agile Coach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Ktalks 的其他內容
    由於想回顧這本第一次買的產品管理書籍(印象中是),因此快速瀏覽這本書後,我覺察到曾被自己認為是經典好書的書,似乎已不全然是本好書,內容與現況的連結,似乎與當今現況產生一些脫節。 就我看來,這本書十分像 NPDP 、PBA 和 PMP 的混合版,單獨閱讀各章節,章章是經典,不僅各章節邀請到當時業界大咖
    由於想回顧這本第一次買的產品管理書籍(印象中是),因此快速瀏覽這本書後,我覺察到曾被自己認為是經典好書的書,似乎已不全然是本好書,內容與現況的連結,似乎與當今現況產生一些脫節。 就我看來,這本書十分像 NPDP 、PBA 和 PMP 的混合版,單獨閱讀各章節,章章是經典,不僅各章節邀請到當時業界大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為什麼會心動? 因為身體告訴你, 對方與你頻率共振。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最近收聽大人學時一邊思考有關自我價值與定位,覺得唯一不恐懼於受他人看法影響的方法是心口合一。 若一個人的認知與行為能夠保持一致並且相信自己所做的選擇對自己來說是最好的,就不會因恐懼於受到評斷、比較而使自己的情緒與決策搖擺不定。所說的、做的與腦中想的必須完全一致,才能做到無論周圍如何動盪都不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身心相互影響的傳說故事,並談到了一些與人體健康相關的真實案例。 這證明瞭心念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例子和實驗結果來支持這一觀點。 同時指出了摒棄刻板印象和執著的道理,以及心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Thumbnail
    今天一早我就感受到了一股無比的行動興奮!那句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名言:“魔鬼和上帝在進行鬥爭,而鬥爭的戰場就是人心。”不斷在我的腦海中迴盪。這樣的日子總是讓我感到充滿活力和挑戰。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曾提到智力的三大核心要素:邏輯能力、語言能力和熱情。這些核心素養正是我一直努力培養的方向。 當我
    Thumbnail
    由於心思會反映在肢體上,加上再怎麼短暫的微表情變化,對方都看得出來,所以我們必須先從內心著手,才能由內而外、有效展現具有魅力的行為。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為什麼會心動? 因為身體告訴你, 對方與你頻率共振。
      透過這種「身體性的心靈」的思路,我們會意識到傳統的「他心問題」建立在一種心靈與行為的二元上面。而實際的情況中,我們不僅僅可以直接經驗到他人的心靈,我們自己的心靈也以同樣的方式直接表達於行動上。
    最近收聽大人學時一邊思考有關自我價值與定位,覺得唯一不恐懼於受他人看法影響的方法是心口合一。 若一個人的認知與行為能夠保持一致並且相信自己所做的選擇對自己來說是最好的,就不會因恐懼於受到評斷、比較而使自己的情緒與決策搖擺不定。所說的、做的與腦中想的必須完全一致,才能做到無論周圍如何動盪都不會...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身心相互影響的傳說故事,並談到了一些與人體健康相關的真實案例。 這證明瞭心念對健康的重要性,並提供了一些具體的例子和實驗結果來支持這一觀點。 同時指出了摒棄刻板印象和執著的道理,以及心態對生活質量的影響。
    Thumbnail
    今天一早我就感受到了一股無比的行動興奮!那句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名言:“魔鬼和上帝在進行鬥爭,而鬥爭的戰場就是人心。”不斷在我的腦海中迴盪。這樣的日子總是讓我感到充滿活力和挑戰。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比奈曾提到智力的三大核心要素:邏輯能力、語言能力和熱情。這些核心素養正是我一直努力培養的方向。 當我
    Thumbnail
    由於心思會反映在肢體上,加上再怎麼短暫的微表情變化,對方都看得出來,所以我們必須先從內心著手,才能由內而外、有效展現具有魅力的行為。
    Thumbnail
    行動和想法是組成我們身份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的行動方式能夠拉近或推離我們身邊的人和事物,就像是我們人格風格的大聲公一樣。這篇文章探討了行動和想法之間的關係,並提出了一些思考的觀點。
    Thumbnail
    世人常言:「說話不經大腦。」其實我得說,我說話常常只經大腦,不走心。說話若少了同理心與關心,就容易傷到人,當然啦,傷了人之後就要有反過來被傷害的心理準備。 後來,我想了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如果開口前,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問題的話,就是只經大腦;如果開口前是想探索答案的話,就有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