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2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ChatGPT 退燒了嗎?什麼都知道,其實等於什麼都不知道?

人們適應科技的速度還真快,轉眼間ChatGPT就彷彿是Google一般的存在了。 經過幾次和ChatGPT互動的經驗,這時再回看這篇文章也是蠻有共鳴的。
如果只是單純的需要搜集整理資料,當然他是做的很好的,但偶爾還是會有些不準確的內容。你還是要去判斷、考證他內容的正確性。
AI已經發展到了人類無法判斷他的資訊是否合理的階段,我們應該更小心使用這個工具,不能一昧的相信他提供的資訊。但不可否認,他仍然是一個很方便又節省時間的工具!
ChatGPT剛推出時,引發了社會的大量關注和討論,但過了幾個月後,使用量竟然開始下滑了。
根據國外數據公司 Similarweb 的資料指出,ChatGPT 在 6 月的全球造訪量出現 9.7% 的下滑,並且在美國本土的 iOS 下載量更是暴跌 38%。而這現象不僅出現在 ChatGPT 身上,類似的情況包含微軟的 Bing 以及 Google 的 Bard,顯示人們對生成式 AI 漸漸失去興趣,專家也認為「答題品質下降」與「公司禁止員工使用」和「隱私問題」等都是主要原因之一。
姑且先不談這個現象的成因(也有人說是因為學生都放假了,導致使用率降低),答案的品質的確是這種大型語言模型的缺點。
當初剛知道ChatGPT時,我就很好奇他的能耐。所以除了一些資料整理的問題之外,我也問了他一些哲學問題和有爭議的議題,想知道他的見解。但只要問到一些較具爭議性的議題,他的回答就會變得超級官腔,模稜兩可,讓人覺得很不痛快。
當然可以理解,一開始的程式設計,就是要讓他是個完全中立的工具,不能偏頗任何一方。但這個互動經歷,就變得好像在跟一個超級鄉愿的人聊天,他說什麼都會語帶保留,完全不能得罪任何一方。這個聊天頓時也變得了無生趣。
什麼都知道,其實等於什麼都不知道
想到好久以前《奇葩說》這檔網路節目中,在討論人類知識同步共享的議題。梁文道在裡面說了這樣的話:「全知的狀態,其實是無知的。」因為知識是要透過篩選產生洞見,才會產生意義。知識過於發散,會變得難以收斂,什麼都知道以後,反而會抓不到重點。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個人觀點,應該會變得超級無趣吧!
可以從1:00開始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