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制外教育的那三年:你可以不用逼自己上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校的課程制度很有趣,因為要住校,所以把兩個禮拜的時間挪成上十天課放四天假,每天上午都是正課,也就是經典的國英數自社,下午就是一系列興趣課程跟社團,音樂欣賞、單車課、戲劇課、吉他社……,記憶最深的是有一學期,有個女生開了一個養雞社,我們真的去附近的農場學怎麼抱雞(對,雞可以抱),學雞的生活習性。
  由於是小五到高三混齡上課,所以正課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程度去選,可以看到國三跟高二的同學,在同個課堂寫同樣的教材,也沒有像大學每學期有規定的必修課,除了自治會和登山課程,所有的課程都是自己安排的(但畢業還是有必修學分的門檻,像國文需要修到10學分)。
圖片來源:全人中學2022年春季(110-2 學期)開課課表

你要學習不學習

為什麼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
  高一剛入學的時候,我一直抱著「這個學校給我這麼自由的空間,我應該要非常自律」的心情,所以國英數自社每科我都排了一堂課,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想上那些課上。過了幾個禮拜,我發現國文課選讀的書,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了,可是不上那堂課又違背了「自律」的初衷,我把這個煩惱跟當時的導師說了,導師問我為什麼覺得一定要去上那些課,我說:「我現在還不知道我想做什麼,在我找到之前,應該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吧,我現在想得到有意義的事就是去上課。」
  「為什麼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導師反問。
  「不然要幹嘛?」
  「什麼都不做也是一種學習啊。」
  「學習什麼?」
  「學習發呆、放空,學習跟找不到目標時的徬徨共處,體驗那個感覺,這樣也是沒有意義的嗎?或是說,沒意義又怎樣,沒意義就不能去做嗎?」
  我的三觀在當下整個震碎了。所以不學習也算一種學習?
  後來我試著放掉一些不知未何而堅持的課,學習所謂的「放空」,其實真的要完全做到真的很難,會開始不由自主的焦慮,這樣做真的好嗎?我是不是在浪費時間?也是第一次體驗到完整為自己負責是怎麼一回事,當你不再受一些無謂的規則約束時,能約束你的就是你自己,沒有辦法再把任何的失敗怪罪到任何東西上,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就是「自由」的形狀。

等確定好,再來上課吧

明確地了解到自己「正在幹嘛」跟「為什麼要這樣做」
  山上的冬天很冷,早晨要從被窩裡爬起來簡直是地獄,冬天的蹺課率有理所當然地提高。有天我坐在教室外頭吃早餐,上課時間已經過去三十分鐘後,一個老師一臉無奈地從教室裡走出來,我問他不用上課嗎?他說,冬天大家都起不來,沒人去上他的課。但另一邊的教室,還是有那麼幾個學生裹著最厚的羽絨服在算數學,我驚訝他們如此的有毅力,其中一個男生說,他這學期想要完全做到跟自己約定的事,讀書就是他跟自己約定的其中一件事。其他坐在教室裡的,各有各的理由,不過每個人都很明確地了解到自己「正在幹嘛」跟「為什麼要這樣做」,也不是為了考高分,可能只是為了完成跟自己的小小約定這麼簡單的事,但都是有意識地去完成每一件事。
  當不知道為什麼要上課的時候,就讓自己好好休息一下吧,有意識地去做任何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狗坑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年來,台灣的體制外教育蓬勃發展,不管是國際學校、實驗學校、森林小學⋯⋯等等,都可以稱為體制外教育,很多有條件的家長會跟隨小孩的性格和自己的理念去選擇更適合的教育體制,當支持該教育體制的家庭到達一定數量,甚至能發展出一套有規模的體系,近來很有名的華德福實驗國中小就是這樣。   基於每套體制都有不
  近年來,台灣的體制外教育蓬勃發展,不管是國際學校、實驗學校、森林小學⋯⋯等等,都可以稱為體制外教育,很多有條件的家長會跟隨小孩的性格和自己的理念去選擇更適合的教育體制,當支持該教育體制的家庭到達一定數量,甚至能發展出一套有規模的體系,近來很有名的華德福實驗國中小就是這樣。   基於每套體制都有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學習即自由 在學時期,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 所有的學習都來自外在世界的推動。我們為了工作、為了收入,被逼選擇讀些什麼。 出來工作後,一切都不同了。 「學習」變成了一個選項。 我們不再說「需要」學習,而是「想要」學習。我們擁有學習任何一種知識的自由。 如果你仍然覺得:「不是啊,我仍被逼著學
  「怎麼剛回家就癱在那?快去做該做的事。」、「你練完琴完了嗎?」、 「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睡覺?」父母的提醒聲持續不斷,被催促著去寫作業、練琴、洗澡、睡覺,一直到躺上床關上燈提醒的聲音才漸漸消失,接著,同樣的場景隔天再一次出現。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為何自律能帶來自由? 〈自由的兩種概念〉這是
當一堂課沒有學分的意義是什麼?是心態放鬆的開始,是不再翻起那本課 本的開始?還是又一次「棄保效應」的開始呢?當然,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 ,我們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能無條件公平分配時間,常常我們會因輕重緩 急、個人喜惡,而有了各自不盡相同的時間規劃,而這些在成績單上,看似無 足輕重的學科,自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今年過年特別因為孩子有其他安排,家中就不安排圍爐。我有年假也和寒假,為自己訂了閱讀目標。回想很多課程,我因時間無法參與而覺得遺憾。學習讓我覺察及自我陪伴。會先讓自己有感受在內心流動,接納跟允許有比較清晰的頭腦。上半學期學習可以因著作業的繳交期限來安排進度。感謝老天,讓我閱讀一石二鳥,並完成心得報告。這段時間是我最充實的時刻,帶著體驗的心情,取、捨失落、未滿足的期待,連「不得不」,都可以讓生命保有一種美好與享受。
Thumbnail
因為習慣在單純的世界中,不喜歡事情干擾自己的修辦道生活。   是學校生活中,與學生的互動,尚有衛生組長的職責,我全心的投入,但是腦中常常出現伙食團道務的成長,以及如何加強學弟妹的修辦理念。   是佛堂生活中,每天作息正常,晨起運動,如果没有好的身體,如何有體力全力衝剌呢?   是增進道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想申請自學卻無從下手嗎?沒關係由我這個在家自學生手把手教你(聽起來好像推銷喔XD),棕枝想申請自學我們需要來了解自學是什麼?又有何區別。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學生時期,不算是個愛讀書的人,有趣的是,大學可以自主選課時,超修了學分外,也跨修它系的課。 如果給予學生時期的自己自主權,可以一頭栽進自己喜歡的領域,可以自由表達需求,可以去嘗試各式各樣的課程,去體驗自己的喜歡或擅長的技能是什麼。 學生時期一直不懂背多分的意義, (現在想想,根本是...
學習即自由 在學時期,我們沒有選擇的自由。 所有的學習都來自外在世界的推動。我們為了工作、為了收入,被逼選擇讀些什麼。 出來工作後,一切都不同了。 「學習」變成了一個選項。 我們不再說「需要」學習,而是「想要」學習。我們擁有學習任何一種知識的自由。 如果你仍然覺得:「不是啊,我仍被逼著學
  「怎麼剛回家就癱在那?快去做該做的事。」、「你練完琴完了嗎?」、 「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睡覺?」父母的提醒聲持續不斷,被催促著去寫作業、練琴、洗澡、睡覺,一直到躺上床關上燈提醒的聲音才漸漸消失,接著,同樣的場景隔天再一次出現。 真正的自由是什麼?為何自律能帶來自由? 〈自由的兩種概念〉這是
當一堂課沒有學分的意義是什麼?是心態放鬆的開始,是不再翻起那本課 本的開始?還是又一次「棄保效應」的開始呢?當然,人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 ,我們不可能在每件事情上,都能無條件公平分配時間,常常我們會因輕重緩 急、個人喜惡,而有了各自不盡相同的時間規劃,而這些在成績單上,看似無 足輕重的學科,自
Thumbnail
為了自我實現而學習,探求人生意義;自古至今,學習的意義與人生需求息息相關;從先秦時期的個人修養,到香港的教育自由,教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然而,仍然還有許多地區的人無法獲得教育,教育對於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Thumbnail
在學校裡的上課時光真的很珍貴, 108課綱的課程規畫,大量刪減了學科課的節數,卻增加了探討活動(實驗)的次數。 美意是要學生透過"動手體驗"而能更切身感受欲探討的主題,而引發學習動機及求知慾! 但這就是"超級自相矛盾!!" 在考試(學測)領導教學之下, 得分CP值低的"實驗課",常被教
Thumbnail
今年過年特別因為孩子有其他安排,家中就不安排圍爐。我有年假也和寒假,為自己訂了閱讀目標。回想很多課程,我因時間無法參與而覺得遺憾。學習讓我覺察及自我陪伴。會先讓自己有感受在內心流動,接納跟允許有比較清晰的頭腦。上半學期學習可以因著作業的繳交期限來安排進度。感謝老天,讓我閱讀一石二鳥,並完成心得報告。這段時間是我最充實的時刻,帶著體驗的心情,取、捨失落、未滿足的期待,連「不得不」,都可以讓生命保有一種美好與享受。
Thumbnail
因為習慣在單純的世界中,不喜歡事情干擾自己的修辦道生活。   是學校生活中,與學生的互動,尚有衛生組長的職責,我全心的投入,但是腦中常常出現伙食團道務的成長,以及如何加強學弟妹的修辦理念。   是佛堂生活中,每天作息正常,晨起運動,如果没有好的身體,如何有體力全力衝剌呢?   是增進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