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理服人?|《反動的修辭》不負責任心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因為最近看Netflix《越洋救援》影集,裡面出現真實人物阿爾伯特赫緒曼(Albert Hirschman),而且還是劇中的主角,戲份很多。寫觀影心時想找他書的中譯本介紹連結,赫然發現《反動的修辭》有2021年新版,點進readmoo的試讀看完吳乃德老師等人的推薦文,螢幕跳出試讀完畢立即購買的框框時,想也沒想就下單買回來。
我上次看《反動的修辭》大約是20年前,譯者是研究所的老師,也是我的論文口試委員,他大力推薦本書,自然就買來看。相較於前陣子看《修辭的陷阱》,讀得有點卡卡的,斷斷續續拖了快一個月才看完。這次重讀《反動的修辭》,幾乎一氣呵成讀完,可能是以前曾經讀過(但也20年了),譯者文筆好,加上書中分析的文本與主題我本來就很熟悉,所以讀得很快。

本書的時代意義

本書寫於1980年代,主要是在回應當時歐美新自由主義對福利國家的抨擊而擴展出來的。而1990年代臺灣一方面出現解構黨國體制的民主化訴求,一方面也遭遇國家財政赤字不斷攀升的危機,所以朝野基於不同目的各自援引了新自由主義以及與其相關的新公共管理理論,企圖將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政權打造成一個小而美且有效率的政府。政府高舉尊崇自由市場機制,開始了各項政府改造工程,如國營事業民營化,電信與金融市場自由化以及晚一點的山也BOT海也BOT的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等政策。
雖然新自由主義成為經濟學、商管學院與公共行政等學科領域的顯學,但如本書有關作用與反作用的分析架構。其他社會科學領域也興起了批判新自由主義的”反動”浪潮。那時還在當學生米蟲的我,自然也跟風讀了不少。所以讀到書中有關福利國家正當性危機的論辯時,真有一種遙遠的熟悉感,好久沒看到這術語。
除了圍繞在福利國家的相關論辯,書中對於法國大革命、普選權擴張等歷史事件的文本分析,就算沒讀過原典,但對這些原典文本的作者,如亞當斯密、邊沁、伯克、托克維爾,巴列圖、海耶克等人的思想主張,一般社會科學領域的學生應該也大多熟悉,畢竟是教科書一定會提到的人物。看完本書等於複習當年讀書時的記憶。

Action vs Reaction

反動或反動派,在中文通常具有很強烈的貶抑與負面意義,在英文原意雖然也有類似負面意涵,但也有中立的意涵,即反作用力。Reaction在中文除了可翻成政治思想與改革行動上的反動,也可翻成物理意義上的反作用力。本書的Reaction概念,一方面是指涉政治思想與改革行動層面上所引起的反動,一方面又具有反作用力的中立意涵,因為作用力必然會產生反作用力。
所以赫緒曼很強調反動修辭不只是反動派的專屬工具,進步派也會使用。書中主要論證架構雖然是從反動派的文本去分析如何利用反動修辭去反對改良/革命行動,但也分析不少進步派人士如何使用反動修辭去支持改良/革命行動。本書對於「反動」與「進步」等詞彙的使用方式,較我們日常使用脈絡更為複雜一點。
本書主要是分析反動修辭論證邏輯上所造成的問題,而非深入分析各種反動或進步思想與行動本身的實質內涵,並從道德價值層面去斷定誰對誰錯—雖然作者本身立場是偏向進步改良光譜。思想與行動實際產生的內容是一回事,如何用修辭去評價這些思想與行動又是一回事。所以本書區分兩個層次:修辭言說的推論與現實發展的結果。
本書所謂的反動修辭,就是透過特定修辭邏輯去阻礙人們去改變現況的行動,修辭本身簡潔有力,又根深蒂固的論證邏輯限制或僵化了人們對於特定行動的分析視角,有點像所謂的刻板印象,讓人無法探究各種可能性,一旦身限於這些反動修辭的固定套路,會讓人簡化現實的複雜性與可能性,無法客觀評價現實中各種行動與思想可能引發的發展結果。

悖謬論、無效論、危害論

本書提出了三種反動修辭類型,分別為悖謬論、無效論、危害論,本想簡潔說明這三種論述的內涵,但覺得書中的推薦文,就已經介紹的很清楚,所以直接引用推薦文的文字。
「悖謬論」的論點是:由於世界的複雜、或人類知識的限制,改革只會帶來和目標完全相反的惡果。
「無效論」的論點是:社會發展自有其邏輯,人類的改革措施不能帶來任何改變。
「危害論」的論點則是:改革雖然可能是好的,可是卻會摧毀其他更重要的價值。
這些反動修辭讓人可以將複雜多變的事件發展趨勢簡化成強大而有說服力的論證邏輯,就事後諸葛來看,很多歷史上曾經受到熱烈支持的反動論述目前看起來是錯的。但這些反動修辭的論述架構仍然持續在當代社會興盛,雖然分析的事件與議題不同,但論證的架構依舊。
本書聚焦在三個重要歷史事件,18世紀法國大革命的爆發、19世紀普選制的擴展以及20世紀福利國家的興起,分別對應了公民權三種不同面向:自由權、參政權、社會權,這些公民權的發展,激發了各種反動修辭。書中有一章圖表,將反動修辭與這些歷史事件的對應關係整理得非常清楚。
我們現在都已經接受法律對個人自由的保障,總統普選、全民健保與國民年金等國家制度,但歷史上曾經有很多有識之士應用各種反動修辭來反對這些制度的實施,我們以後見之明來看那些有識之士的言論,會覺得很荒謬,但是環顧我們當今社會,仍然可以看到很多議題出現這些反動修辭。本書2021年新版最後特別新增了一篇朱家安寫的小習作,針對防疫封城、移工/外勞、教改文言文、同婚等社會爭議課題,讓讀者參照本書論證方式去分析這些議題中出現的反動修辭。

補語

這三種反動的修辭在歷史上有各種不同的變形,其中有些是進步派發展出來的,而且也與反動派一樣犯同樣的錯,簡化事情的複雜多元,採取了一種命定說。如反動派的悖謬論是主張做了某事反而會造成更大災禍,所以最好不要做。進步派的悖謬論則是主張不做某事情,反而會造成更大災禍,所以一定要做。
赫緒曼的思想立場是反對歷史決定論或命定說的觀點—強調歷史一定會怎樣發展,如主張無產階級必定戰勝資產階級,民主必定戰勝專制等等。然而就像法國大革命一樣,人類一開始採取的行動,可能會如悖謬論所說的引起大災難,但隨著人類的行動經驗與知識的累積,人們透過試誤,可以不斷修正調整各種行動策略與方案構想,因而降低行動所引發的非預期效果或災禍,提升行動的有效性。
反動的修辭不只在政治經濟社會公共議題常見,老實說也充斥在我們日常生活,如這樣做沒效,那樣做你會自食惡果八拉八拉的。很多警世名言通常會結合反動修辭的意涵,而讓人不採取行動或做出改變。但這很難避免,畢竟反動的修辭就像刻板印象,可以方便人類簡化複雜的社會現象,判讀現況,讓人想當然爾,不用費太多心力就對外界做出反映。
即使很難避免這些反動修辭的流傳,但我們對很多重大爭議課題,仍然有需要警惕小心這些修辭對我們行動與思維先入為主的影響,而讓我們無法客觀地評估事態的發展,進而採取適當的行動。 本書雖然不否認人類行動可能會如反動的修辭所預測的一樣發展,但這不是絕對永遠的,因為人類的行動不是一次性,第一次嚐到苦果後,第二次就可以記取教訓而調整行動策略。把反動的修辭當成必然絕對的行動準則,就會忽略人類行動的各種可能潛力。如果反對的修辭是不破的真理,我們現在應該還在當農奴,沒有言論自由,沒有健保,無法投票選總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9會員
135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菜有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幹嘛幫英國人賣命 因為只有他們在對抗納粹 英國這次是正義的一方 所以我跟他們一起奮戰
完全沒有雷,純粹是一個RPG玩家看完後的murmur。 先說看片心得,很娛樂的一部奇幻冒險片,劇情偏向《法櫃奇兵》、《神鬼傳奇》的喜劇冒險動作風格,但仍保有RPG的精神,組團四處跑,不斷打怪解任務。
我很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不過幾乎沒買過幾本,大多是假日下午到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或西門町的誠品,坐在地板或階梯吹著冷氣,花個兩三個小時看完一本。疫情前,這是炎熱下午我很常做的消暑活動。
《重啟人生》完結了,有點惆悵。今年追的冬番剩下異世界居酒屋三跟逆轉交響樂團還沒完結,開始坐等春番作品。 《重啟人生》應該是本季最強日劇,沒有之一。今天看完結局,我還滿喜歡,真得是大推。 一開始看片名跟簡介其實完全沒有興趣,但有夏帆、木南晴夏ㄟ,還是有點心動,加上一開播網路佳評如潮,所以還是點來看
要不是因為主演是有村架純,我可能就錯過《我是千尋》這部有意思的片子。Netflix對於影片的簡介總是讓人感到莫名奇妙,一點都不吸引人。然後用啥性工作者這麼政治正確的名詞,為何不直接翻成風俗業或八大行業等等比較接地氣的用語。
本來看到片名以為是恐怖片,看到簡介標籤歸類是親子、青少年片,還是點來看,果然就是。但也不難看,劇情我是覺得還滿有趣,除了散發了點政治正確的氣息,其他都還滿不錯。雖然用了很多的電影老套路,但結合一些新時代的氣息,所以不會讓人發膩。 故事主軸是老到不能再老的套路,一家人搬進了一間鬼屋,然後家中鬼作祟,最
你幹嘛幫英國人賣命 因為只有他們在對抗納粹 英國這次是正義的一方 所以我跟他們一起奮戰
完全沒有雷,純粹是一個RPG玩家看完後的murmur。 先說看片心得,很娛樂的一部奇幻冒險片,劇情偏向《法櫃奇兵》、《神鬼傳奇》的喜劇冒險動作風格,但仍保有RPG的精神,組團四處跑,不斷打怪解任務。
我很喜歡看日本推理小說,不過幾乎沒買過幾本,大多是假日下午到重慶南路的三民書局、或西門町的誠品,坐在地板或階梯吹著冷氣,花個兩三個小時看完一本。疫情前,這是炎熱下午我很常做的消暑活動。
《重啟人生》完結了,有點惆悵。今年追的冬番剩下異世界居酒屋三跟逆轉交響樂團還沒完結,開始坐等春番作品。 《重啟人生》應該是本季最強日劇,沒有之一。今天看完結局,我還滿喜歡,真得是大推。 一開始看片名跟簡介其實完全沒有興趣,但有夏帆、木南晴夏ㄟ,還是有點心動,加上一開播網路佳評如潮,所以還是點來看
要不是因為主演是有村架純,我可能就錯過《我是千尋》這部有意思的片子。Netflix對於影片的簡介總是讓人感到莫名奇妙,一點都不吸引人。然後用啥性工作者這麼政治正確的名詞,為何不直接翻成風俗業或八大行業等等比較接地氣的用語。
本來看到片名以為是恐怖片,看到簡介標籤歸類是親子、青少年片,還是點來看,果然就是。但也不難看,劇情我是覺得還滿有趣,除了散發了點政治正確的氣息,其他都還滿不錯。雖然用了很多的電影老套路,但結合一些新時代的氣息,所以不會讓人發膩。 故事主軸是老到不能再老的套路,一家人搬進了一間鬼屋,然後家中鬼作祟,最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法西斯暴力的出現以及對法西斯暴力的反思向我們揭露了左派思想中現存的兩重危險性:由於「階級鬥爭的歷史」的思維方式,歷史中的各種不正義都成為了一種常態。人們對於法西斯式的暴力或各種在國家制度內的荒唐行為感到驚愕,但這種驚愕卻因為「歷史自動進步的進程」與必然勝利的信仰而未能轉化為一種知識與哲學的開端。
  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參與公共討論,而是為了壓抑與結案一切可能的公共討論,來讓社會保留在當前的狀態。保守主義者對批判思考的一個看似理性的回應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規範/主流價值有問題,你有更好的、可行的與立即的改變方案嗎?」,而它的暴躁版本是「只會批評誰不會?」、「你行你上啊」。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編按︰本篇文章純熟鳩up。概念起源於2019年下旬,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感覺就如《三體》故事描述和預言的一樣,恰巧作者因為身處的政治立場不得不以政治正確的態度表明自身立場。遂萌生起一個「不如老屈佢係背後中心思想指導者」之類的,後來因為覺得想法太荒謬,擱下數年。最近《三體》影集上映,恰巧想說,趁一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簡述包曼的著作所畫出的路徑,乃「直接」面對「現代性」——亦即,社會學此一學問,只要問題探究夠深,或讀者能與著述者達成默契,或多或少都在處理著「現代性」的問題。ㄧ如此導讀黃厚銘教授指出,沿著《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含混曖昧》(1991)、 《後現代性及其不滿》(1997),直到我們手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
  法西斯暴力的出現以及對法西斯暴力的反思向我們揭露了左派思想中現存的兩重危險性:由於「階級鬥爭的歷史」的思維方式,歷史中的各種不正義都成為了一種常態。人們對於法西斯式的暴力或各種在國家制度內的荒唐行為感到驚愕,但這種驚愕卻因為「歷史自動進步的進程」與必然勝利的信仰而未能轉化為一種知識與哲學的開端。
  這些人提出反對意見很多時候不是為了參與公共討論,而是為了壓抑與結案一切可能的公共討論,來讓社會保留在當前的狀態。保守主義者對批判思考的一個看似理性的回應是「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社會/規範/主流價值有問題,你有更好的、可行的與立即的改變方案嗎?」,而它的暴躁版本是「只會批評誰不會?」、「你行你上啊」。
Thumbnail
阿焦所灌輸的各種「應該」,並不是來自於外界的教條,而是因應極權的正向自我信念所產生的一種反動──希望 Riley 可以先為未來做好準備,以免因為天真而受傷。只可惜,這個反動一樣試圖統治精神世界,結果變成另一種反噬,圈養出完美主義這頭巨獸,鋪天蓋地的自我批判就此降臨。
Thumbnail
編按︰本篇文章純熟鳩up。概念起源於2019年下旬,社會上各種各樣的人類活動感覺就如《三體》故事描述和預言的一樣,恰巧作者因為身處的政治立場不得不以政治正確的態度表明自身立場。遂萌生起一個「不如老屈佢係背後中心思想指導者」之類的,後來因為覺得想法太荒謬,擱下數年。最近《三體》影集上映,恰巧想說,趁一
Thumbnail
作以「關係和概率」的歸納,取代「類型和概念」的概括,是人類思想革命的典範轉移,顯示與概率論相關之統計學也已進入美國思想家的視野。霍姆斯、詹姆斯、皮爾士、杜威想把理念、原則和信仰帶到人類的層面,他們不想看到藏在抽象層面的暴力。這是南北戰爭的教訓之一。他們四人的哲學設計出來,要支持的政治制度是民主。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遇到觀點不同的人實在沒必要一直去爭論什麼,所以起初就抱著輕鬆的心情讀這本書,沒想到內容蠻燒腦。作者算是很擅長運用理性跟邏輯來推翻不同立場的人,偏偏遇到的對象都很容易被激怒,導致失去自己堅持的立場,不敵作者的反攻。
簡述包曼的著作所畫出的路徑,乃「直接」面對「現代性」——亦即,社會學此一學問,只要問題探究夠深,或讀者能與著述者達成默契,或多或少都在處理著「現代性」的問題。ㄧ如此導讀黃厚銘教授指出,沿著《現代性與大屠殺》(1989)、《現代性與含混曖昧》(1991)、 《後現代性及其不滿》(1997),直到我們手
Thumbnail
這本書針對假新聞、後真相、資訊戰的議題進行詳細的解析,深入探討了大腦快思與慢想的機制、大腦認知偏誤的機制以及虛幻真相效應等,並從舅舅是佛洛伊德的公共關係之父愛德華.伯內思和希特勒的角度出發,藉由大量引用美國真實案例,讓讀者更清楚理解這些複雜的概念。這本書不限年齡,值得學齡生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