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30|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識破鬼扯:讀《數據的假象》

「布蘭多里尼定律」(Brandolini’s principle)為我們帶來的啟示是:「反駁鬼扯所需的力氣,是製造鬼扯所需力氣的十倍!」
我很喜歡聽Joanna王若琳唱英文歌,例如《Times of Your Life》被她唱得很有韻味,比原唱還要好聽。說到王若琳,讓我想起一件有趣的往事。
多年前在某個場合,我跟先生當時的主管不期而遇,不知為什麼,我們聊起歌手王若琳(但為何會聊起這個,如今我一點印象都沒有www)。
一聽到「王若琳」這三個字,那位主管眼睛一亮:「王若琳!對了,你知道她爸爸是誰嗎?」
「哦……呃……。」其實我知道答案,但看這位主管好像滿心期待很想說的模樣,我有點猶豫,心想就讓他說好了,於是心裡想著,接下來他應該會說是「王治平」吧。這位主管看我躊躇著沒有回答,果然立刻大聲答道:
「就是王偉忠啊!」
「欸?」
我猜這麼直率的我本人,當時臉色應該有「大變」,但一方面又想給人家留點面子。可是看到對方這麼有自信的樣子,我又很想笑:
「欸......是王偉忠嗎?我記得王若琳的爸爸是一個音樂製作人耶。」我說。
「真的啦,真的是王偉忠!你看,他們父女倆不是都長得高頭馬大嗎?」他說。
「可是,我記得是另一位耶。」我試著澄清。
「你弄錯了啦,相信我,絕對是王偉忠!不會錯的!」他說。
看到對方這麼肯定的樣子,我猜就算當時我Google答案給他,他可能還是會說,那一定是「假新聞」。於是我只好忍住「追根究底」的衝動,在心裡下一個結論: 好啦!王若琳跟王偉忠都姓「王」。 結案!(猛力敲鎚~敲敲敲敲敲)。

到底是誰在鬼扯?

其實,若要說這位主管是在「鬼扯」,是有點言重了,因為他並非刻意鬼扯。他之所以擁有如此「堅不可催」的錯誤信念,應該是不小心把對象弄混了所導致。而相較於這種「無心」所散播的錯誤資訊,「有心」刻意傳播誤導人的資訊,甚至目的在引導社會大眾偏離真相,導致聽者做出錯誤的、甚至是影響身心健康的判斷或決定,那才真是可怕!
該如何具備批判思考力,主動且審慎地判斷,最終做出不被操弄的正確決策?我非常推薦2022年由天下雜誌出版的這本好書《數據的假象》(Calling Bullshit)。
本書兩位作者是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他們多年來教授資料科學、統計等相關學科,有感於「布蘭多里尼定律」(Brandolini’s principle)所帶來的啟示:「反駁鬼扯所需的力氣,是製造鬼扯所需力氣的十倍」。
鬼扯的「製造」要比「清除」來得省力多了,然而整體社會為此付出的代價,卻是超乎想像的高昂(想想每到選舉,為了抹黑對手而「鬼扯」的誇張鬼話吧,嘆......)。因此,他們希望透過這本書,培養讀者辨識「什麼是鬼扯」、「誰在鬼扯」及「為什麼要鬼扯」的批判思考能力。

培養面對「鬼扯」的防禦力

在台灣,「媒體識讀」是一個大家都聽過、也一定會認為很重要的詞彙,但是,若再仔細追問下去:要怎麼在「眾說紛紜」的數位浪潮中培養媒體識讀能力?該如何讓媒體識讀教育向下扎根(不是在學校做政令宣導而已)?即使具備媒體識讀的素養,如何和與自己不同立場的人理性對話?可能就不是那麼確定了。
《數據的假象》這本書讓人讀來很有收穫的地方在於,書中翻譯文字流暢易讀,兩位作者用淺顯的說明、具體的實際案例,務實培養讀者面對鬼扯的防禦力,可說是一本相當好的「媒體識讀練功書」!
想想你我每天在手機和網路上閱讀到的眾多資訊:
  1. 社群媒體上不斷被大量轉傳,實際上內容卻似是而非的主張。
  2. 讀到一些用科學包裝、內容卻盡是「偽科學」(指科學上已被證偽,或永遠無法被證明/偽)的書籍,有些讀者不但無法察覺,還衷心相信或大力推薦。
  3. 有些作者試圖運用統計分析或數據資料圖強化「鬼扯」的可信度,實際上卻犯了取樣偏誤或數據解讀錯誤。
再加上演算法加遽了問題的嚴重性,推送「你會感興趣」的個人化貼文與資訊,更創造一個惡性循環,增加我們閱讀單一面向的貼文,減少我們閱讀不同觀點的機會。凡此種種,在閱讀《數據的假象》以後,即使我們可能仍然無法培養足夠的能力立刻拆穿鬼扯之說,但至少,不會那麼容易被有心人士操弄思考及情緒。

如何適應深度偽造的時代

我特別想提的是書中介紹網際網路時代中「新型態的偽造者」,例如偽裝成人類的聊天機器人,以及對群體影響力更大的「小號」(假扮其他人的真人)。這樣的真實場景總會讓我想起1982年上映的老電影《銀翼殺手》和後來的續集《銀翼殺手2049》。
我們究竟該如何生活在一個「深度偽造」的時代?如何適應一個「有圖也不見得有真相」的世界?以及如何在這樣的世界中,懷抱著對於「真相」的探索、堅持與勇氣?是我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不斷思考的問題。
作者也提醒讀者必須特別留意,當我們開始擁抱所謂的「部落知識論」(tribal epistemology,這裡的部落指的可能是某個真實生活中的社群,如公司;虛擬的網路社群,如臉書、LINE或各大寫作平台等),那麼事實的真確與否,可能與那些話是由誰說的(名人效應),以及他們所說的內容跟所屬群體的世界觀有多吻合相關,這讓我們傾向於「相信」有些資訊是「真」的,而忘了去質疑資訊的正確,以及傳遞資訊者的真正動機。

拒絕鬼扯,但請保持禮貌

正如作者所說的:「這個世界充滿鬼扯,上自騙點擊率的標題,下至深度偽造影像圖片,都是鬼扯。」既然如此,我們該用什麼態度來拒絕鬼扯?是無情的「打臉」嗎?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末寫到的這段文字:
拒絕鬼扯不只是聚會時引人注目的招式、提升自信的工具,或讓你在老闆面前聽起來很威風的方法。它是一種道德律令(moral imperative)。…… 有些鬼扯無害,有的只是稍嫌討厭,有的甚至很逗趣。然而,世界上有很多鬼扯對人類的健康與繁榮、科學的誠正性,以及民主的決策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多一點警覺、多一些思考,分享資訊時要多一分謹慎,碰上鬼扯時,要偶爾向它說不。
是的!所以,最後請容我對那位無敵自信的主管大聲說:
王若琳的爸爸真的不是王偉忠,是王治平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舊書/老片、新書/新片都讀都看;非書評或影評,純粹記錄下個人閱讀體驗。可能讀起來有點奇怪,但絕對少不了對書/電影滿滿的愛。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