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小時候的農村,一般人家普遍收入不多,生病不敢輕易上醫院。在那個沒健保的年代,進醫院意味著患了大病,意味著要花大錢,有的人必須典當金銀首飾,甚至要賣掉田地。假如財力難以供給,或者繳不起手術保證金,迷信的人會去求乩童施法,否則也只好聽天由命了。下文就來談談生小病時怎麼辦。
鄉下人遇身體不適,會先自己當醫生,從家裡的「寄藥包ㄚˋ」(註)裡找成藥吃,或去藥房買,便宜省錢。由於頗具市場,那時各廣播電台的「工商服務」充斥藥品廣告,所以在鄉人口中,「賣藥ㄚˋ」成了廣播、電視廣告的代名詞。所有成藥廣告詞都陳述著落落長的功效,「嗽嗽嗽嗽有痰嗽無痰肺管炎感冒嗽老人喘嗽囝仔百日嗽食菸菸嗽久年嗽症治未好緊來食…」,唸白的人無不練就機關槍般的快嘴,把盡量多的字句擠在10至15秒之內,「萬試萬靈」「一必一中」是經常聽到的辭令。彼時尚未有法律取締不實廣告,誇不誇大就沒人去管了。
再來就是不用錢的偏方。通常是到田野、山林間去採集藥用植物,調理後內服或外敷。而鄰里間也會很熱心地把所知道的偏方,不管是自己用過的,或是聽聞來的,報給他人。(咦?現在頗多網友喜歡傳閱保健、食療影片,莫非遺風猶存?)誰家宅院內若有堪充藥材的草木,也不吝於任鄉親砍挖割取。還曾見父親不知從何處帶回一本「驗方大全」之類的書,編輯者標榜濟世行善印行分贈,內文蒐羅大量偏方以及對治的症頭,但看起來許多似乎是編者道聽塗說,並非醫家處方。
鄉人親友也愛傳報哪裡的「神醫」有「祖傳秘方」,能根除各種疑難雜症。先慈正是容易輕信的人,她為了身體的病痛,北至台北南到屏東,迢迢路途不以為苦。幼小的我也曾被父親帶著,依鄰里傳言到遠地求醫,盤轉於火車與公車之間,意外地有機會跨出閉塞的鄉下,張看外縣市的風貌。
長大後我曾開車載著長輩去尋求秘方醫療,在鄉間小路左彎右拐,原來隱身於偏僻田野之間。附近停了不少車,顯然就算不掛招牌,也吸引了眾多求治者。在排隊等待的時候,旁觀診療過程--有人關節痠痛,大夫看看之後,進入內室,不久取一大塊塗著赭紅膏藥的貼布出來,貼上患處;之後有皮膚起疹的、肚子悶疼的,大夫都如是步驟重複一遍。長輩最後也是貼上一塊赭紅膏藥回家。我瞧那每位患者的膏藥並無差異,難道這真是萬應神方?對所有疾病果然萬試萬靈?
那些手握祖傳秘方者,縱使曾有祖輩懂得醫道,其後代也未必是合格醫生,但即便沒進醫學院也不愁吃穿。如果有一種行業可以單用一招應付所有問題,就能賺錢領薪水,會不會令人艷羨?然而,萬一你是被醫療或被服務的人,又將是甚麼感想?
註: 藥廠會將所生產的各種成藥,裝在一個袋子預先放在許多家戶之內。接受寄放的人家遇身體不適,可從中選擇合適藥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