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大學越來越遠之後,越來越深刻的感覺到,過去的選擇影響到了現在的此刻。記得剛到台南工作的時候,看著偌大的辦公室,抬頭看著日光燈,也許有點眼眶泛淚,一位上司第一眼看到我說:「為什麼你會來這裡?」如今走在仙台的街上,剛好只有自己一人走進電梯的時刻,關門時電梯說著日文,突然發現,咦,自己果然、真的、居然、在日本。
你說你不想在這裡,我也不想在這裡
但天黑得太快想走早就來不及
──《但》 草東沒有派對
曾經我以為的博士班是這樣的
在還沒來到日本之前,對於念博士班的出發點,大概都是充滿了未來感的想像居多,想像著以後可能可以在日本工作、可以學到更多不一樣的知識 、可以體驗日本生活、可以交到日本朋友、可以讓日文變得更流利、可以得到一個博士學位、可以賺更多的錢、可以更有面子。
這些出發點,都是我在出國前曾經所嚮往的,也希望能夠完成的目標。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日本生活體驗被大打了折扣,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在台灣利用網路來學習,連帶影響到也沒什麼機會交日本朋友。學習方面也打了折扣,未來也許不會特別多賺什麼錢,而為了拿到博士學位,也必須趕上疫情期間落後的超多進度。
決定要念博之前,充滿希望,實際念下去之後,就會發現要面臨的困難非常非常多。
慌亂之中也還是走到了這裡
關於氣候和家的味道
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實際到了日本之後,博三的年紀也沒有機會可以慢慢適應環境,一來到學校馬上就是on-board狀態,為了多爭取老師對我的良好印象,每天我都到學生研究室報到,就算是假日也經常到研究室用功。但是高緯度的氣候一開始真的很不習慣,10月份已經需要穿兩件長袖,白天越接近年底就變得越短,早上起不了床,外食不方便,學校的宿舍的便當口味也不大習慣。實際上有精神工作的時間不多,效率不是很好。
終於撐過冬天,迎接春天的時候,已經剩下半年的時間博三就要結束了。這時也才算終於習慣了氣候的考驗,有效率的工作時間也慢慢增多。但是如果要照表操課順利畢業的話,還有必須要完成的研討會、論文發表,仍然沒有太多時間到處遊玩或放鬆心情。
為了完成共同研究的實習學分,回了台灣做了兩個星期的實驗,回台灣之後跨上陪伴我多年的機車,在台北市穿梭,儘管只是從家裡到大學而已,但也已經很足夠覺得有安全感了(不是交通的安全感XD)。其中一個假日,去參加了好友的婚禮,男方女方都是我的好友,因為我的介紹他們互相認識,後來進一步交往,今年結婚了。
看著女方好友穿上白色婚紗,男方好友穿上筆挺的西裝,心裡很高興,但也五味雜陳,想想著自己如今的生活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婚禮上和其他朋友聊天的時候,我意外發現其實我喜歡關注的是社群媒體上好友們的結婚喜訊、孩子出生的消息、夫妻之間互動的種種。
儘管日本很美,但也美不過一個有家的地方。
關於在日本的留學生們
日本留學的目的是學習?是賺錢?是生活?是什麼呢?
在日本,一個人的時間很多,遇到各式各樣不同人的機會也很多。
日本人的碩士生同學們都是從大學之後直升碩士班,也有從其他大學過來念碩士班的例子。日本人的博士生大都是碩士生直升,碩博連讀。從中國大陸過來的留學生,有的是大學畢業之後來日本留學,有的曾經上過班,但因為各種理由辭職了想找更好的發展所以來日本留學。
日本的習慣是院生們在碩二初期就找好畢業之後的工作,多數的留學生都選擇了留在日本工作。很多留學生在這裡時間久了,自然也有了交往中的對象,既然來到了日本,也想要多嘗試在日本多多學習,挑戰自己。
原本我一開始想要念博士班的理由,也是想要留在日本工作,甚至長居。但是如今想到親友們都在台灣,目前為止實在沒有跟日本建立太多的連結,唯一留在這裡的好理由可能就是薪水也許會比較高,但這麼做也只是為了錢,很容易就會因為薪水的波動而影響到自己心情,想想還是回台灣吧。
關於做了讀博的這個決定
當有人問我為什麼要來日本留學,我常只是開玩笑說,因為我剛好會日文
人生很容易遇到各種突發事件,殺得人措手不及,過去的我的人生風平浪靜,那是很大的幸福,但是也因此從來沒有想過每一個重大的人生決定,背後也都隱藏著可能的得失。
從一開始在決定要念高中的時候,也有很高的機率影響了再來要念的大學。關於大學的選擇,受到了念高中時候的老師和同儕很大的影響。選完大學之後,也沒有很認真地思考自己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職涯,就是一股腦兒的遇到想嘗試的事情就都試著嘗試看看。後來大學快要畢業,沒有思考自己想要受多少年的教育,或是畢業之後的人生、職涯,同樣也沒有仔細想過,大學畢業之後又一股腦兒的升學,如今走到了這裡。
在日本,有一個現代的教育方針叫做「個性教育」,就是要尊重每個人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利用個性上的不同來發揮所長。但每一次每一次,遇到人生可以有機會選擇的時候,我依照成績來決定了方向,選擇了因為成績剛好可以去的地方。所以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所長,甚至也磨到都沒了個性。
職業的選擇其實也是生活型態的選擇
選擇成為什麼樣的人,那是抽象而具有共同性的。但是選擇成為一個會什麼技能的人,會影響到自己能選擇的職業,也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方式。
做各行各業的人有各種不同的個性,但每一種行業也都有每一種行業大概的樣貌。大學畢業之後,過去一樣都過著學生生活的同學們,有的人選擇了資訊業、有的人選了金融業等,各自在不同的地方發展,過去同學們之間差不多的生活開始有了金錢面和時間面的收入與支出的不同。有些職業需要花很多錢治裝、社交,有些職業需要投入彈性的時間在工作上,有些職業需要朝九晚五過著規律的日子......
在學生時期的時候,沒想過這社會上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或者學生時期的時候,不到22歲的年紀,身體健康又強壯,規律的也可以,不規律的生活也可以,很快都能適應。但幾年下來,每日孜孜不倦地念書衝成績,揹著長期的壓力與睡眠不足的狀態,影響到身心之後,也發現原來自己好像不太適合太高壓以及不規律的生活型態。
不過也了解到其實不是每個人一次就能選到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活法,人生還是會狀況百出的一直打擾自己的步調,然後就要再不停地調整。
畢竟現在也都還來得及轉換自己的跑道與職業,我常常想著要退出學術界的江湖,不過也不知道論文寫完之後又是什麼樣的心境。最好的做法也就是把當下該做的事情做好吧。
選擇其實也沒有什麼好壞,選了A之後,可惜了的是B,選了B之後,可惜了的是A,這個世界上的觀念很多,有的人覺得可惜,有的人覺得很值得,就我目前的價值觀來說,選到一個可以讓自己和所愛之人都健康平安的生活,比什麼都重要太多了。
問題是沒問題
於是我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