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段長時間的旅程,更是履承。
走段一段旅程,並履行一種承諾。
一種當我有了一個開始,不管是學習,或演奏樂器,或是面對自己的各種能力的養成,
我會知道,我在學習中,所以我願意努力與為自己負責的一種承諾。
但,學習這些需要技巧、屬於結構式、與需要練習的項目,有時就得反映出另一種事實,
就是「學習不見得都是快樂的」、或者「有趣的」,或是「我真正喜歡的」,
而這些產物,都是旅程中極能會發生的,也必須去承認它的發生,並接納這些事實。
也因此,我們所規劃的學習藍圖,是在一開始的「教養三部曲」中
所提到的第一部曲「要快樂學習,教育必須被嚴肅的對待」。
當家長急著看見成果,壓抑不住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孩子的期待)時,
那麼這成果很可能胎死腹中,甚至學習旅程很快就中途下車了」。
因此,家長也必須嚴謹的面對自己所謂的期待與渴望是放在哪個點,一打壞胃口,吃了就想吐了。
在選修弦樂的這兩年,別急著買琴,
因為我們的目的,不是要孩子學會拉琴,
沒有一定要學會,但一定要去體驗與懂得享受其中,不要變成一是件苦差事。
當你買了琴,開始試圖說服與囉嗦中,或許嘴臉就不那麼好看了,
買了一把琴掛在牆壁一輩子是一種極可能的風險。
玩樂器,可以有更多面向,多聽音樂,參與演奏會...或者有更多可能性。
當孩子真正有興趣,引發了學習動機,有了學習飢餓感,似乎未來的可能性要延展出去「什麼」或「狀態」?
就真的可以像是那麼一回事,親子間為了學習可以更好的應對就出得來。
但是以上,當然不是絕對。
因為,有的孩子擁有天賦,天賦不能拒絕,更可以開展;
因為,有的父母了解孩子,並很嚴謹的面對自己的期待與渴望,
所以他們很小心,不去打壞孩子的學習胃口,
更能小心的挑選時機,給予孩子擁有一把樂器的機會,
讓孩子擁有一段長時間學習樂器的旅程,並在之中履承一場對的意願。
未來要走多久?當把焦點放在音樂的國度裡?沒人能說得準?
其實,連父母都無法行使他們身為父母的權利來決定,孩子要不要,肯不肯,願不願意繼續下去。
有一天,會中斷,是因為什麼?
有一天,孩子會繼續,會是因為什麼?
要記得,身為父母的你,可以給予支持,可以給予協助,但你永遠無法操弄,屬於你以為的「那是你的孩子」。
當孩子是他自己時,
有一天他可能會告訴你,「媽媽,我不要學了,可以嗎?」這時你怎麼看?你怎麼做?
有一天他可能會告訴你,「媽媽,我好想再繼續學習,可以給我一個機會繼續嗎?」
其實,真的不能怎麼辦。身為父母要學習的是「支持」與「接納」。
蒲公英家的每一道藝術與人文的料理,都在一種支持他的想要,與接納他的不要中,持續不斷的開展,
與要求家長去做到嚴謹的看見自己。
這一場畢業盛會,是一個奇異恩典,兩年的學習,並不以它為核心,
所以他們的演奏並不像專業好手,或花時間不斷練習的那種成效。
或許現場看他們,會覺得怎麼這個上下弓不對,這個姿勢不漂亮,那個音色沒要求。
而蒲公英家仍以他們為榮,為他們驕傲,
因為,蒲公英家要埋下的是在他們心中音樂的小種子 。
我們的小種子在長大以後也絲毫不遜色。
每一個在小時候拉大堤或小提的,長大之後,也能識別自己真正的想要,並持續下去。
不見得是音樂班,但興趣的維持很可能是一輩子,甚至連家人都一起進來了。
畢業校友李政澤就是一個例子,在慢慢長大之後,繼續學習,連他的爸爸也一起學起大提琴,
我們將在畢業典禮這一天也看見爸爸一起擔任大提琴手,一起為畢業生演奏畢業歌。
這一次李政澤,張呈亦,潘奕廷,都獲得了音樂比賽的大獎。
而這三個男孩和第四屆已經大四的許筱妮也在畢業典禮回來一起演奏
劉佳惀、陳建霖、李沂倫擔任小提琴手;
劉佳忻、陳冠宇擔任鐵琴手,與演奏口風琴,
第五屆的賴學承擔任吉他手。
有時候我們發現,所謂的展現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當有需要,我願意上場,
是在一種有期待,有意願,也有承擔的責任與期待下,那麼音樂成為一輩子 的陪伴,就更是確定的一條路了。
未來呢?
說不準的未來,各自發展,但各有機會。
期待這一首好棒好有感的奇異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