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捨●離~談親子溝通技巧】

    12.jpg - 106年饒夢霞講座

    這一場講座好精彩~

    邀請到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饒夢霞教授,來為爸爸媽媽們分享這個講題,如何做到斷捨離。

    自己的成長經驗,會影響到成為父母後的行為。

    如果父母被教養為相信必須出人頭地,則也會督促孩子成為社群中令人嚮往的表率;

    如果認為自己有權利依自己的方式行事,則必會促使孩子迎合我們的願望行為。

    然而,父母的期待無形中加諸了孩子的些許壓力,甚至是無法放手,要談到斷捨離就更是難上加難。

    饒夢霞教授用自己的教養兩個女兒的例子,也說明了孩子未來的發展,其實是跟父母的態度很有關係的。

    父母當然是愛孩子的,只是當父母的有時承襲了父母的信念,在沒有繼續學習與成長的狀態下,

    父母其實也常常在結果產生後,覺得破功、沮喪。所以好父母仍是有一些阻礙的。

    「好」父母的壞方法

    孩童所遭受的最大障礙之一,是被「好」所扶養。

    「好」父母是那些對孩子的事涉入最多的人,他們相信自己必須為孩子做每一件事。

    「好」父母會像僕人一樣侍奉他們的孩子,他們要確知小傢伙都準時起床,穿著適宜。

    他們不斷的告誡孩子:「做一個好孩子!」「把大衣扣好!」「不要忘了你的書!」「把鞋帶綁好...」

    用盡一切辦法探視、插手孩子的每一件活動。

    早上上學,一手幫孩子提著書包,另外嘴巴也沒停著;當孩子從學校回來,又會有另一波關切:「今天學了什麼?」「作業拿出來...」

    「把衣服換了!」「吃晚餐了,該洗手了」「時間到了該上床睡覺了...」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沒有指令就沒辦法動作,

    沒有動作,另一波謾罵就出現了。

    「好」父母通常有充分的意願關心孩子,只是,他們的行為剝奪了孩子的自信和獨立,「好」父母自以為要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負責,

    他們認為孩子的行為反映了父母的能力。也關心孩子在社群中的形象,他們擔負了孩子的責任,孩子也沒有機會為自己負起責任。

    其實這是不尊重孩子的行為,沒有給他們從經驗中學習的機會。他們也對於孩子的任何遭遇都採取憐憫和保護的態度,

    阻止他們去經歷對與錯帶來的學習機會,同時也讓孩子依賴使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一旦父母控制、支配、過度保護或憐惜孩子時,他們便破壞了對孩子的尊重。

    教養孩子需要相互尊重,父母需要堅持但不是支配。父母也需要學習負起責任,

    負責任的父母給孩子選擇與做決定的機會,讓他們經驗自己下決定後獲得的結果。

    其實,就是放手與承擔。斷捨離這個講題,對父母來講的確是個課題。

    感謝所有來參與的爸爸媽媽,與阿公阿嬤,這一場講座在輕鬆幽默有趣的過程,直指身為父母的內心,

    貼近感受中,仍是必須省思再省思。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看見孩子,傾聽孩子,遇見未來幸福的起點,就在這裡。 飛玩不可/蒲公英家藝術幼兒園當您…遇見蒲公英… 就將展開一段美麗的……相遇 決定孩子教育的那一刻,是從這個選擇開始。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