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學習是一種家長的思維邏輯下的產物】 文/黃莉莉園長

    【其實,學習是一種家長的思維邏輯下的產物】

    我在網路看到一篇連結天下雜誌的一篇文章。

    這一篇是畢業校友王貫立的媽媽寫的。

    看完之後覺得「對阿~學習應該就是這樣」,我就在上面留言「媽媽真棒~」

    這個媽媽回應我「是你教得好!」

    這一句話將我的畫面拉回阿立在幼兒園時期的卓別林班,是莊鴻如老師的班。

    每一個班都由老師連結著每一個家長,不管是班親會、課程說明會、親職演講....

    當老師聚攏了班級的家長,所參與的每一個活動都是一種極正向,為了孩子的教育而努力的過程。

    這是不簡單的!活動本身就有著目地,要思考、要審核、要執行事前準備...

    之後要邀約、要溝通希望家長排除萬難,也不斷地告訴家長孩子的童年不長,機會是有限的,

    要家長也一起來學習,要參與...仍是不簡單,

    但這些不簡單,是會改變一些東西的。所有走過的路都不會不見。

    包括觀念、想法,意念的堅定、信念的成形、甚至是教養的方式與策略...

    慢慢的伴隨孩子遇到的問題,也跟著一起解決問題,家長也有著自己的信念在成形,

    也試著帶著堅定的力量去面對孩子與自己的未來。這樣的過程是會感動人的。

    從「參與」才能產生「感受」,有感受才能進入「感動」。

    如今孩子長大到國中了,如如老師也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

    而這個國中的孩子有著他自己的學習歷程,媽媽也用著堅定的心陪伴著孩子。

    我們的校園文化裡有一條核心原則,常常告訴老師們要『改變觀念,取得信任』

    這句話完整地來說應該是這樣子的「要改變自己的觀念,取得自己的信任,再來才能改變家長的觀念,取得他們的信任」。

    的確,「後來」的日子仍有著觀點的崩盤,太虛弱了,導致自己必須打回自己原生觀點的原型,

    因為成績低了、孩子沒自信了...所以應該要補習...

    所以應該要有那種屬於國中生的壓力才叫做國中生,要學測了也要有屬於高中生對應學測的那個樣子才是高中生...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仍有許多樣貌、仍有許多條路、更有許多彈性可以發生。

    這個媽媽也曾經虛弱過、能量也曾經消耗過....但是每當這種時候她就會回來聊聊,真的只是聊聊,其實沒有教她什麼!

    聽她聊聊是放一些壓力,也分享著可以繼續的觀點,然後她就鬆了,鬆了之後她就會回到她原本的清晰之中,繼續做選擇與下決定。

    原來大人與孩子都是一樣的阿!只有在鬆鬆的能量狀態下,在安靜之下才能知道自己要什麼,與不要什麼!

    她寫了下面這篇文章,我詢問了她,希望借來分享。

    一個會講英文是英語系畢業的媽媽,對英文有著不一樣的觀點與方法。

    其實就好像過去我與賴老師學美工設計,卻不在課程中排進去美術課程一樣,

    因為我一直認為,藝術與美感不是排課程上一之後就能建立的。

    -----------歡迎閱讀------------------

    【分享下方連結文章給有英語學習焦慮症的朋友】-文/邱美君

    周遭的朋友都知道,雖然我是英文系畢業的,但是我卻不主動教我的孩子英語。

    一開始,連我媽都說,自己當英文老師怎麼不教你的孩子呢?
    我總是笑笑回他:他們現在用不到的東西,我教了也是浪費時間,用不到很快就忘(住台北久了,

    連客家話和台語都變不輪轉了),不如把時間拿來做更有趣的事情。

     

    恰巧,阿立一年級時學校剛好被選為高雄市唯【五】可以從一年級上英語課的學校。

    新生家長座談會聽到家長的雀躍,我卻一點都不開心,因為那二堂課可能是從學校覺得不重要的藝能、體育等有趣的科目挪過來的。

    一年級的阿立,開始學注音符號,剛開始的挫折是老師擦掉他歪七扭八的字開始。我告訴阿立,因為老師以為這麼做是符合多數家長的期待,但是我不是。所以我和老師溝通,請他給阿立時間學習,我不在意孩子的字醜。後來老師放低標準,果然阿立在一年級上學期結束前就學會了注音符號並且字跡端正。同時期,英文卻是我放在一邊的科目。我告訴阿立,若是沒有時間寫完功課,只要寫國語,不需要寫英語。

    就這樣,阿立的國小時光都是英語最低分,但是,若是阿立沒有主動要我指導英語,我就是放任他爛。

    時間來到了國中,阿立現在國一下學期了,我們都堅持著不補習的前提(至今班上只有二個人沒有補習),

    因為我們希望放學後可以親子閱讀、玩遊戲,做開心的事,還有早睡早起。
    剛上國中,阿立說:英語好像是很重要的科目,因為只有一天沒有英文課。

    一開始,我仍然保持我的態度,你不請求協助,我就不主動教學。

    沒有意外,第一段考很糟。
    這個時候,阿立求救了!
    第二次段考,阿立大進步,班級排名進步15名、校排進步將近200名。

    他有什麼改變?
    唯一的改變是,他想要成績再高分一些,說白一點就是羞恥心。

    因此,他開始有目的的學習,而且會主動運用在生活中。連帶拖累他的媽媽,因為需要念給他聽,原來現在的課本沒有KK音標,所以我得要教他自然發音(國小好像有教,但是那個時候他沒有認真學呀!)或是字根規則等。

    所以,現在的他像小時候不認得中文般,對於周遭的英文超有感。看到招牌上、電影字幕上、歌曲中有他認得的字,都會興奮地和我分享,並且順帶教小立。這樣的態度,如同孩堤時發現自己會認字時的興奮,也加強了他要學好的心。

    我和朋友說,早學英語和晚學英語最大的差別是發音及語調。
    但是,語言是拿來溝通和認識外來文化的工具。
    難道我們聽不懂台灣國語嗎?同樣是國語,只不過是發音沒有那麼漂亮,但是那又何妨?

    我寧願孩子把時間拿來看電影、聽音樂、看書、運動、拼圖、桌遊、打麻將和家人聊天,也不要浪費在他十年內不會用到的東西上。

    ,外面出現一堆剛下課的國中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