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啦"心"知識?!這明明是鴨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之前有跟大家提過,心理學作為科學的一環,可立功於韋伯(Ernst Heinrich Weber)與費西納(Gustav Theodor Fechner),他們用實驗與量化的方式研究人的主觀感覺。他們比較知名的研究是 韋伯-費西納定律: 引起感覺的最小刺激量與標準刺激的強弱呈現正比,而且可透過數學公式進行演示。
  假設人拿著500公克的杯子,再放進5公克的砝碼,人會感覺到重量增加;那當拿著1000公克的杯子時,要再放進10公克的砝碼,當事人會感覺重量變化。 然後我們也曾提過馮特(Wilhelm Maximilian Wundt)這號人物,他將韋伯與費西納的研究做為基礎,設立心理學實驗室,讓心理學正式走入科學。
  後續你聽過的各種心理學學派或分支,都要歸功於這三位德國人。在當時,德奧區域要講比較知名的學派,就屬" 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 " 你很可能聽過這個學派,也幾乎看過完形的實驗圖。
  其代表人物有衛泰莫爾(Max Wertheimer)、柯勒(Wolfgang Köhler)、考夫卡(Kurt Koffka)。 衛泰莫爾主要研究為什麼有時候眼睛會看到,明明是靜止的,但卻看起來像在動的現象,也就是" 似動現象(Phi phenomenon) "。他的理念也建築於感官知覺的研究上,但與之不同的是,完形的核心撇除公式那麼絕對的概念,並認為刺激與反應並非一對一的關係。就像是每個人的反應會根據對環境的整體變化而有所不同。
  與馮特的結構主義持相反意見,因為完形心理學覺得,我們不能單純將所有影響感官知覺的要素合併起來,就說一定是如此,或許要將這些要素的排列和組成方式也納入考量才完整。例如下面這張圖
這三角形真的存在嗎?
  • 我們稱為卡尼薩三角,明明是三個有缺口的圓型,但中間好像有個三角形 ?!
還有其他代表完形的幾張圖
燭台還是側臉 ?!
多個缺角不規則形還是正方" 體 " ?!
少女還是老奶奶 ?!
是兔兔鴨
才沒有兔兔
明明是鴨鴨 ~

從完形理論可以提醒我們,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你看到的,就像為什麼疫情期間戴口罩變好看,很多時候都是大腦把未看到的或是將不相關的感知進行腦補,甚至延伸出其他理念 (對喔,我在偷臭一些占卜圖) 。
  完形理論不只推動心理學的發展,也促使人們的藝術創作與生活變得更有趣 然而,當德國正在發展" 完形心理學 "時,美國也接繼發展" 行為主義學派 "。另外,上面這些圖片讓你產生錯覺了嗎 ? 那錯覺與幻覺又有什麼不同呢 ? 這又是之後" 隨便啦心知識 "的內容惹~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avatar-img
38會員
64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張等很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聽過巴夫洛夫的狗勾嗎? 你有空看一下,這樣才能順便知道為啥怕蟑螂 ! !
有聽過巴夫洛夫的狗勾嗎? 你有空看一下,這樣才能順便知道為啥怕蟑螂 !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的作者孫廷沇以「完形療法理論」為基礎,通過察覺和接觸改變思考慣性。文章內容介紹了察覺練習和接觸幹擾的方法,以及接觸寬容的六種方法。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個人的療癒之旅,並且提出讀者應該對自己更加寬容的重要性。
之前談論功能整合(FI)的進行有提到一個問題:「老師們是如何用雙手達成與學生的神經系統連結?(如果是阿凡達應該就是用髮辮)」,通常費登奎斯老師會以「韋伯-費希納定理」來說明,節錄維基百科如下: 韋伯定理:在同類刺激之下,其差異閾限的大小是隨著標準刺激強弱而成一定比例關係的,K=ΔI/I K為常數。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皮諾主義(Pyrrhonism)的塞克斯圖斯(Sextus empiricus),其理論屬古典懷疑論,認為懷疑主義不是一種可陳述的理論,而是一種「能力」或心理「態度」,我們產生心靈的懸而不決狀態,是為了達到「不被擾亂」或「寧靜(ataraxia)」,因此先將矛盾的苦惱懸擱而不做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理學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章節中的內容。 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哲學家開始探討人類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
Thumbnail
有四十多年臨場經驗的澳洲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寫的《完整的人》,提出兩個關鍵概念。 第一個是超感知,第二個概念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組成有「四層公寓」......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你的心,今天還安好嗎?》的作者孫廷沇以「完形療法理論」為基礎,通過察覺和接觸改變思考慣性。文章內容介紹了察覺練習和接觸幹擾的方法,以及接觸寬容的六種方法。這篇文章討論了作者個人的療癒之旅,並且提出讀者應該對自己更加寬容的重要性。
之前談論功能整合(FI)的進行有提到一個問題:「老師們是如何用雙手達成與學生的神經系統連結?(如果是阿凡達應該就是用髮辮)」,通常費登奎斯老師會以「韋伯-費希納定理」來說明,節錄維基百科如下: 韋伯定理:在同類刺激之下,其差異閾限的大小是隨著標準刺激強弱而成一定比例關係的,K=ΔI/I K為常數。
Thumbnail
  何謂建築現象學?何謂建築的意向性?建築如何被我們知覺?或者說,如何在知覺中意向建築的同一性?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必須先回答我們如何知覺自我的同一性?   以正立方體為例,同一個面相在不同的時間中呈現不同的輪廓。藉由輪廓,我們得到正立方體的「同一性」。我們之所以能夠在前一秒與下一秒的
  「現象學是理性在可理解對象的顯現中所獲致的自我發現」、「現象學是在釐清屬於某一個問題對象的顯現與不顯現以及滿實與空虛意象的組合」、「現象學是去發現當顯露活動發生時,事物與心智的必然樣態」、「現象學所做的,是透過主張意識的意向性,來矯正笛卡兒與洛克思想對心智公共性的偏見,以及對事物表象之現
Thumbnail
  本書作者為皮諾主義(Pyrrhonism)的塞克斯圖斯(Sextus empiricus),其理論屬古典懷疑論,認為懷疑主義不是一種可陳述的理論,而是一種「能力」或心理「態度」,我們產生心靈的懸而不決狀態,是為了達到「不被擾亂」或「寧靜(ataraxia)」,因此先將矛盾的苦惱懸擱而不做
Thumbnail
意識與物質,或說心物,是一元還是二元的呢?很多人誤以為,心物二元是近代哲學之父─笛卡爾( Descartes)所提出的,於是陷入思考心物如何產生關係的問題。但其實笛卡爾在後來發明的「解析幾何」中,明確的表示了所有的物質都能夠用數學來表達;而數學是非物質的存在,是屬於心靈的,因為就算沒有物質,
Thumbnail
心理學概述 在本章中,我們將介紹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心理學的起源、發展和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了解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後續章節中的內容。 心理學的起源 心理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當時的哲學家開始探討人類思想和行為背後的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
Thumbnail
有四十多年臨場經驗的澳洲心理學家史蒂夫·比達爾夫,所寫的《完整的人》,提出兩個關鍵概念。 第一個是超感知,第二個概念是,人的身體與心理組成有「四層公寓」......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淺意識是由心理學家所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位於我們意識之下、較難察覺的心靈層面。這一概念的形成歷程涉及多個心理學派的研究和理論,以下是一些對淺意識產生的主要影響: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 許多對淺意識的研究起源於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他認為,人的心靈活動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前意識和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