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5/26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034生活記錄:瞭解慣性,讓溝通更有溫度!

💟我的粉絲專頁https://reurl.cc/kqgLdb 歡迎按讚加入追蹤
034生活記錄:瞭解慣性,讓溝通更有溫度!
先跟大家講一個故事,也許這件事你也曾經歷過。
每當母親節,妹妹一定會精心挑選蛋糕,但其實年紀到了一定的歲數,那些高糖高油的點心,雖然真的很可口,但是爸媽都會盡量避免。
於是姊姊就建議,不如就徵詢爸媽的意見,看他們有沒有比較想吃的,不見得要送蛋糕,也許爸媽比較想要其它的東西。
去問了爸媽,爸媽其實很不喜歡女兒每次過節都要花錢買蛋糕,因為妹妹每次買的蛋糕都不便宜,還要專程先找和預定,所以時常說:「包現金比較好啦!」
每次只要一談及這個話題,妹妹就會很不高興:「難得慶祝一下,又不是常常吃蛋糕,有必要這樣嗎?」因為她覺得大家感受不到她的用心。
所以有時候很開心的節日,時常因為一兩句話而鬧的不開心。但是站在每一個立場,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好的,為什麼到最後會這樣?
我在《有溫度的溝通課》書中,看到小虎老師的一句話,解釋了原因,他說:「那是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
在成長過程中,因為家庭經濟背景、地位、信仰等等因素,形塑我們獨一無二的思考方式,當我們思考方式不同,理解同一件事的方式也就不同!所以才會常常發生:「當我心裡想著A,嘴吧說了B,可是對方只聽到C,最後又解讀成D。」
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說話方式,我們也會因為自己的習慣,誤解他人的意思,或是說話讓人產生誤會。所以,瞭解說話慣性,就會用比較正確的方式去解讀對方,也會讓溝通成效提高。
在這本書裡,小虎老師根據每個人發出的聲音,就可以聽出每個人的思考習慣。說話的時候,由聲音的節奏「快」與「慢」,再搭配聲音溫度「冷」與「熱」,歸納出溝通的4種類型。
說話節奏快、急促,個性比較「重結果」。
說話節奏慢、緩和,個性比較「重關係」。
說話溫度冷、靜態,個性比較「重規則」。
說話溫度熱、動態,個性比較「重創意」。
在書中有一份檢視表格,做完測驗就可以檢視自己偏重哪一項。找出溝通慣性之後,小虎老師還有針對這4種溝通型態詳細說明,以及應對的方法。

(1)重結果的人

說話特色「又快又重」,追求成果、有行動力、有掌控欲。但缺乏耐心,容易因此起衝突。
與重結果的人溝通:要直接。
先講重點(Point),再講理由(Reason)。開門見山,並說明這件事對他有什麼幫助,說完理由後稍加停頓,給對方詢問機會,增加對方接受提議的機會。

(2)重關係的人

說話特色「又慢又輕」,維護關係、善解人意、高配合度。但無法堅持原則,容易因害怕衝突,而陷入更複雜的狀況。
與重關係的人溝通:有意義。
先講理由(Reason),再講重點(Point)。重關係的人,會因為被人看見而感動,然後因強烈的「意義感」而行動,所以可以用這3種方式,提高意義感:表達對他的肯定、提出針對他的好處、有利他性的提案。

(3)重規則的人

說話特色「規律和冷靜」,冷靜、合理、有原則。但容易壓抑自己的情緒,也忽略他人的感受,導致事情解決了卻留下委屈。
與重規則的人溝通:要合理。
先講重點(Point),再講理由(Reason),並附上證據(Example),最後再強調重點(Point)。因為重規則的人表達習慣有證據,所以在談任何主張之前,都會用很多事實、數據來鋪陳,因此沒有足夠合理性,不會輕易相信。。

(4)重創意的人

說話特色是「變化和熱情」,熱情、樂觀、有感染力。但容易因為壓力而逃避,讓人覺得沒責任感,或是話太多反而把事情搞砸。
與重創意的人溝通:有畫面。
透過比較輕鬆閒聊的方式,有一種「互動如朋友、描述如親臨」的感覺。像是多描述一點情節與感受,或是加入一些趣味性的互動方式,並多給予讚美與肯定。
我自己做完後測驗表格後,統計分數的結果,發現自己偏「重規則」和「重關係」,也滿準確的,我做事情和思考方式,滿符合書中所描述的,連帶也影響自己的說話方式。
但是小虎老師也特別提醒讀者,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都同時擁有這4個面向,因為我們都會因應不同的場合和對象,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當然我們不可能每次與人溝通還特地將對方分類,但我們可以每次與人對話完,試著用這4種類型去回想,如果下次與這類型的人說話,該如何應對會是比較好的方法。
雖然大家都說,與人溝通最重要的,就是有沒有「真心」,以及有沒有「誠懇」。但很多時候,即便我們如此,面對不同思考習慣的人,我們無法我們說出的一句話,他聽了之後會怎麼想。
就像剛剛前面那則故事,妹妹其實很熱情,覺得過節就是要有儀式感,買個蛋糕全家開開心心。但是姊姊認為可以先徵詢過爸媽的想法,也許爸媽對吃蛋糕有顧慮。至於爸媽,則是擔心女兒這麼忙,為了買個蛋糕浪費時間,還不如直接包現金更方便。
該怎麼做會比較好呢?其實也沒有一個固定答案,但是我覺得在對話的時候,如果能夠知道對方的個性,至少可以先降低雙方的衝突。因為,我們對話溝通的目的,不就是要達到我們想要的結果嗎?
因此,就像書中第二章的標題「溝通,從聆聽他人延續—配合慣性建立有效對話」,從對方聲音瞭解他的思考方式,用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應對,這樣才是有效的溝通,也是一場有溫度的溝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