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欺騙】~颱風前整理植栽之醒悟
大家今天早上看到我在整理植栽都會跟我說一句
「颱風要來了耶~」,「怎麼不要等颱風過後再整理」
「颱風來還不是亂七八糟」
我都笑笑地說對阿!颱風要來了。
但我想把我的想法跟你們分享。
是阿~這些我都我知道颱風來了就會像上次這樣,
把我的花園弄得亂七八糟。
但為什麼我還是要弄,且最後帶著滿頭汗還是整理完了?
這陣子太忙,有園長班、有奧普師資班、有樹德迎新、加上我爸開刀...要寫文章要處裡園務...已經把原本建立的習慣,
早上整理花園、澆水,下午進到插畫館畫畫,晚上用平板畫畫的習慣都打亂甚至暫停了。
事實上,如果不動起來我就是在給自己創造惡性循環了,然後再把所有的一切都怪罪到我很忙。
其實仔細想想這輩子活到現在的狀態,忙就是就一直存在著的?拿來說嘴也不過是給自己找個合理化的理由罷了。
而我想人大概就是這樣,會在不知不覺與不經意中給自己設了限制,然後更不知不覺地進到自己所設的阻礙與挑戰中。
像是,那盆栽裡的小苗早已稀稀落落不健康、土已流失了一半;甚至有那不知名的小草長到猖狂不已。
連自己看了都不舒服,不舒服就更不想去動,不去動就如同廢墟,如同廢墟就會討厭那角落,
而那角落勢必去除不了,因為本來就存在,最後變成爹爹不疼、姥姥不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連你們都懶得看上一眼。
然後雜物開始堆,那紅版凳子、紫板凳、黑板凳,隨意亂擺都無違和感......慘阿!
忘了過去那曾經是一入門口處大家眼睛一亮的一個漂亮角落。而這是誰創造的...當然是我。
所有的一切都發生自我身上,當然只有多起身而動才能還原那原本的清晰美好。
所以我今天做到了且整理完畢。縱使明天我又得全部搬走以防颱風吹得零零落落慘不忍睹。
既然這麼麻煩...何不一切等颱風過後呢?當然這是可以的。
問題是,未整理前我對每一盆的死活其實已經不那麼攸關我的心思,
當颱風來臨前若好好做一番的整理,那麼我會想辦法讓颱風的傷害減到最低,因為我會心疼和在意,
甚至颱風過後該整理的那亂象也不至於太可怕。
好吧!我告訴你們我講的不只是植栽的問題。該處裡的是自己的一顆心。
你的心假如像這一個角落,那麼放著不管,雜草叢生,不施肥營養不良,遇到事件就像是颱風來臨,你只有挨打的份。
不承認自己的狀態,不起身而動,不超越自己的限制,就永遠突破不了。早上這整理我只是在練功夫,練心裡的功夫。
當然,我們都太習以為常的推託理由,所有的一切都因為我很忙而成為了自己困住或無法前進的說法。
事實上,只要想著有藉口可掩蓋那麼何樂而不為,因為沒有人會知道,那完全是自己心理的運作。
所以騙自己也就成為習慣。該閱讀不閱讀、該整理不整理、該積極不積極...最後的結果又不能接受然後就產生幻象了。
「我太忙了」「我是不適合種植的...因為會死光光」「我不適合做這件事...」....其實全部是你創造了這樣的自己。
我們都太習以為常那生活中的習性。而沉潛在那裏頭不願承認是自己的問題。
是否藉著颱風能量的掃除讓自己也掃除自己的慣性呢?
以上文章其實是教導文。希望你們好好閱讀好好服用。
接下來是工作調整事項。延續上面的文章,校園裡的角落我們都曾經用心經營,
以確定那後來要被看見的樣子。但是仍因為習性的干擾而忘了曾經的用心研討與運作。
我講的不只是你們也包括我自己。
那小魔女插畫館前的亂的確是因為多場雨和忙碌而讓我怠惰,(但我今早處裡好了)。
我導致了你們對於進到校園中的物品毫無知覺,我想這是我該修正的。不過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修正與加油。
請大家開始養成一個習慣:
1.只要有東西進到校園來,不管是家長給的還是別人給我們的。
一進來就要發配到他該去的地方。是丟掉或是安置,體驗館人員馬上要下決定(指令)並且馬上動作不要超過半天。
2.體驗管人員有時真的很忙,那麼老師們一定要全力協助,
像今天早上我請老師帶著孩子一個人一個不到10分鐘那些鐵桶就消失不見。
(別忘了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們也學習關心環境)。
3.新老師開始要學習你們也是這個學校的一份子關心環境慢慢變成內化的動作,
你們可以開始變成主人,主動的關心所有校園中的一切。
4.所有環境的一切都有它原本設計與安置的樣子。木棧道上的椅子要盡快回到原本的位置,從視覺上這個空間它才是完整的。
所以再想一下綠色帆布下的工具要不要找較隱密的位置置放,像是百香果園的矮桌子 那個位置或是其他地方?
總之,概念與結構有著原本的初衷,不因為忙亂而忘了共同的校園觀點。
很多學校做不到那是因為沒有概念,所以總是興沖沖建設,而忘了維護和修整。
年久失修或老舊就變成理所當然。而我們的結構概念與專業素質角度也不一樣,
所以我們會有公共藝術維護、植栽評比、以及體驗館的建設和維持這都是一件很專業的事,
這也是我們能在一個舒服環境下生活與工作的一種幸福。
用這麼長的文字來表達概念傳達與教導,希望大家重新創造一個對的初始點,
保護環境,不受任何雜質(怠惰、隨意、方便)傷害,
那麼我們就會繼續享受著自環境中所帶來的美好,而這就是身教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