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慈悲10--沒有預期的被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的學習生活開始了,有一些不在預期內發生的事情要重新安排,我對於這些意外之事總是容易感到腦袋一片空白,需要呼吸一陣子才緩得過來,我不很確定那算不算解離,不過在那瞬間,我需要時間。

那些待處理之事,我以為我只會得到最低限度的行禮如儀處理方法,沒想到對方願意和我一起思考有哪些可以應變的空間,我其實受寵若驚。

這種感覺,在小時對我來說異常陌生,當事情不如預期時,我身旁唯一的大人,我的母親會是直接責怪,然後要求我自己一個人負起責任。我於是相信,在遭遇沒有預期到的困難而需要幫忙的時候,獨力面對是我所有的選項,而其他人不提供協助也是理所當然,那是我自己的事情,我也並不明白什麼是支持。

直到長大,我接觸越來越多外面的世界與其他大人,我實際得到的對待與我的母親很不一樣,那些我遭遇的難題,好像對他們而言,並不過於麻煩,並不讓他們厭惡,並不需要轉頭就走,這些,和我母親很不一樣。

我惶恐於他們的伸出援手,並不知道後面我應該如何回報,面對應該報償的交換,像是我母親屢次說的:「這次媽媽幫你,你要聽話、要乖,不可以再頂撞媽媽。」

我不自覺地想,這些善待,我何以回報,如何承擔。

我也懷疑自己是否值得他們的幫忙,會不會,他們幫錯人了?我沒有他們認為的值得。

我至今仍有這些惶恐與懷疑,不很確定這些善意與實際上的善待該如何視之,可是我也慢慢明白,這些對待,是一種叫做「支持」的行動,這件事情,在我的內在之中很是陌生,少有認識。

讓我與自己說說話:

「你花了好多時間認識這個支持,你從前總是以為這些是幫忙,幫忙對你的意思是,你比較不好,或是你過得比較不好,所以可以多少分給你一些資源,讓你稍微不要過得那麼不好。有時候,這讓你猜想,會不會只是對方太善良,他的同情與憐憫之心使然。

你幾乎要到了有孩子們之後,你感受到你的孩子們正在長大,他們正在發展、正在學習,他們也許需要幫忙,但他們更需要支持。你這才認識到支持,其實是一種相信,相信他們值得,相信他們會成長得越來越好,只是目前需要一些助力與資源。

在你支持孩子們的過程中,你知道,如果孩子們沒有如你期許的發展方向與表現,其實沒有關係,因為你只是想要支持他們而已,這些付出如果沒有換來任何回報,其實都沒有關係。

你對於支持的理解,是來自於你接受過的善待,還有在你開始支持孩子之後,你才逐漸明白,被支持的背後,不用交換,不用聽話,不用擔心辜負什麼,因為支持你的人,只是想要祝福你發展自己而已。

漸漸的,你感受支持的背後還有些什麼,好似,有違你母親所告誡的世界,並不冷眼旁觀、並不危機四伏、並不心機盤算,你困惑於你所經驗到的世界與你母親所說的世界並不十分相同。

你開始有另一種懷疑,會不會,這個你所感受到的世界裡,還有一種你母親未曾提及的─「被愛」。原來,支持不是不求回報的投資而已,還有一種可能的情感,是對方所懷抱的寬闊情誼,相信與欣賞你的價值,透過支持的行動體現出來。

這樣的世界,會不會,才是真實的世界,會不會,你的母親不如同你,她接受過許多的幫助,但她從沒有機會理解那是支持,甚至是被愛,被她自己的孩子們所愛著。」


2023.9.21

avatar-img
1會員
26內容數
透過自我對話探索過去所迴避與壓抑的情緒與情感,希望慈悲諒解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布拉喬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現在長大了,你知道有些事情不再那麼艱難,只是你不由自主的想像得很艱難,還有,你以為你無法拒絕一些意外之事,當你這樣相信或以為的時候,這真的很讓你感覺無助,你擔心一個人做不來,你覺得過於困難而無從下手,你被無助感綁架著,不易喚起自己的動力。
你知道自己會有這些失望,而這些失望多是發生在親近之人身上,於是,你不自覺的不敢與他人親近,你想保護他們不受你因失望而生的傷害,也想保護自己不再失望的受傷。 只是這樣一來,你或許唯一安全的選擇,就是與他人保持距離,讓你的因匱乏而生的需要或是因幻想而生的投射沒有機會發生作用。
直到某一次我和心理師說話,我怯懦的說著:「我覺得,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我的母親並不愛我?」然後,不等對方回應,我的眼淚倏然往下直流。然後,我邊哭邊說著:「可是......怎麼會這樣?」我沒有吶喊,只是不住地哭泣。
這些危機的初期發生,卻增強了我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我很難區辨那些是與我的掃描有關,而那些又只是命運中的隨機遭遇。
我知道你可能會想要責備自己過去做得不夠好,質問自己為何無法練習感受與做出平衡的選擇,可我也想要體諒你,在你焦慮著也充滿生活壓力的時刻中,解決眼前之事已經焦頭爛額,恐怕要更深入的去面對那些恐懼與羞愧,會不會,是過於困難了。
對於不在她預期的事情時,便觸動了她對於不確定性的焦慮,也因為她的孩子是她的延伸,孩子的不夠好,便如同她自己遭遇了挫敗而引起她的羞愧,可是她自己又無法與這些焦慮與羞愧相處,於是將之向外投射出來的責備孩子,以保護她自己感覺的安全與自視的美好,就成了最方便的做法。
你現在長大了,你知道有些事情不再那麼艱難,只是你不由自主的想像得很艱難,還有,你以為你無法拒絕一些意外之事,當你這樣相信或以為的時候,這真的很讓你感覺無助,你擔心一個人做不來,你覺得過於困難而無從下手,你被無助感綁架著,不易喚起自己的動力。
你知道自己會有這些失望,而這些失望多是發生在親近之人身上,於是,你不自覺的不敢與他人親近,你想保護他們不受你因失望而生的傷害,也想保護自己不再失望的受傷。 只是這樣一來,你或許唯一安全的選擇,就是與他人保持距離,讓你的因匱乏而生的需要或是因幻想而生的投射沒有機會發生作用。
直到某一次我和心理師說話,我怯懦的說著:「我覺得,會不會有一種可能,我的母親並不愛我?」然後,不等對方回應,我的眼淚倏然往下直流。然後,我邊哭邊說著:「可是......怎麼會這樣?」我沒有吶喊,只是不住地哭泣。
這些危機的初期發生,卻增強了我的「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我很難區辨那些是與我的掃描有關,而那些又只是命運中的隨機遭遇。
我知道你可能會想要責備自己過去做得不夠好,質問自己為何無法練習感受與做出平衡的選擇,可我也想要體諒你,在你焦慮著也充滿生活壓力的時刻中,解決眼前之事已經焦頭爛額,恐怕要更深入的去面對那些恐懼與羞愧,會不會,是過於困難了。
對於不在她預期的事情時,便觸動了她對於不確定性的焦慮,也因為她的孩子是她的延伸,孩子的不夠好,便如同她自己遭遇了挫敗而引起她的羞愧,可是她自己又無法與這些焦慮與羞愧相處,於是將之向外投射出來的責備孩子,以保護她自己感覺的安全與自視的美好,就成了最方便的做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陪我度過一個個困難的人是我的媽媽,我知道有時我不會的題目我問媽媽,媽媽可能也不會,但是我知道媽媽其實是很想幫助我的。 像剛六下時媽媽就急著帶我們三個小孩去買考試的評量,我數學評量買錯了,我本以為會被媽媽罵,但是媽媽卻沒罵我,媽媽反而問我需不需要買新的,我說好阿,隔天我卻沒看到媽媽拿著數學評量回來。
我從出生到現在我最想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關心和幫助我們有困難的地方。爸爸和媽媽在我成長過程中無私付出,我深感感激。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我很常聽我爸在抱怨說「我幫他們這麼多,啊都沒有人感謝我」,小時候我會替他感到不值,但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相同的課題,甚至連我自己偶爾都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就會延伸出幾個詞彙:「過度付出」、「過度奉獻」,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呢? 明明我們都是出於自願,為什麼又會感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小孩一直被媽媽照顧,覺得媽媽愛我,這種習慣就這麼延續下來,什麼時候會改變,小孩反過來愛媽媽、照顧媽媽呢?這是個很奇妙的轉折點。   兒女對於媽媽的「愛」應該不是本系列定義的嚴格的、「真正」的「愛」,比較是: 「回報」—知道媽媽對我很好; 「分擔」—她很辛苦; 「憐惜」—覺得她需要人家的照顧
陪我度過一個個困難的人是我的媽媽,我知道有時我不會的題目我問媽媽,媽媽可能也不會,但是我知道媽媽其實是很想幫助我的。 像剛六下時媽媽就急著帶我們三個小孩去買考試的評量,我數學評量買錯了,我本以為會被媽媽罵,但是媽媽卻沒罵我,媽媽反而問我需不需要買新的,我說好阿,隔天我卻沒看到媽媽拿著數學評量回來。
我從出生到現在我最想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從我出生到現在一直關心和幫助我們有困難的地方。爸爸和媽媽在我成長過程中無私付出,我深感感激。
從小到大,我遇到許多想要幫助我、指導我、教育我的人,包括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所有的人都對我很好,告訴我應該要怎麼做、甚至於服務周到的幫我完成我所遇到困難的每一件事,導致我的潛意識中,總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我是一個無用的人。 長大了,我也萌生了強烈想幫助他人的渴望,而在予以協助之後,內心會有股莫名
Thumbnail
我很常聽我爸在抱怨說「我幫他們這麼多,啊都沒有人感謝我」,小時候我會替他感到不值,但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相同的課題,甚至連我自己偶爾都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就會延伸出幾個詞彙:「過度付出」、「過度奉獻」,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呢? 明明我們都是出於自願,為什麼又會感到...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