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3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學習在關係裡成長】#6 理解並接受自己,才是成長的開始

    過度反省,有時候會讓你糢糊掉焦點。陷入一種自我責備的負面標籤裡。
    在一段關係裡,不自覺的將兩個人之間的問題,歸究於自己。
    經常在想,為何對對方總是那麼沒有耐心。動不動就發脾氣。沒辦法跟對方好好說話。
    一個人想了很久,也試圖從對方身上尋求到解答。但時間一分一秒的過,自己除了更加困惑,情緒沒有得到任何的紓解。
    一直以來自己最在意的就是自己脾氣不好這件事。因為原生家庭,父親也始終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因為害怕成為自己眼中那個脾氣不好的父親,所以一直在壓抑自己的情緒及脾氣。
    壓抑只是一種逃避的方法,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就像洪水需要的是疏通,而非阻斷。
    因為對自己一直存在著這樣的負面標籤,當與人意見有分歧時,就會無意識的喚起那個脾氣不好的自己。然後陷入一種自責的情緒裡。
    那個憤怒的自己,從來沒有得到理解,反而被自己拒於門外,因為自己也沒有接受那個自己。
    每個人的情緒都是有高有低的,唯有讓情緒正常的流動,並找出那些讓你感到沮喪、傷心、不安的情緒來源,去面對它,處理它,你的情緒才能得到有效的紓解。那個被你否定的憤怒的自己,也才能得到釋放。
    以前的自己沒有意識到,需要讓自己的情緒有一個出口。習慣性的壓抑,否定它。
    因為一直把問題的重心放在別人身上,沒有真正的去認識並理解自己。所以就無法理性的去面對在自已身上發生的問題。
    另一個人如果也只看到你性格上的陰暗面,就只會更加深你對自己負面的想法。
    在關係裡,最常遇到的問題是兩個人發生衝突,需要進行溝通時,對方習慣性的指責我脾氣上的問題,怪罪於我的脾氣,讓她沒辦法好好的表達她的想法及情緒。
    於是兩個人的溝通就陷入無止盡的迴圈裡,漸漸的我也選擇了沉默。最終關係走向結束。
    壓抑脾氣,會讓情緒沒有得到適當的紓解,它會一天天的浸蝕著你的內心及你們的關係。總有一天還是會爆發,那時候的殺傷力,可能是更大、更讓人無法承受的。
    當你不試著去認識、理解自己時,你就無法明白及解決那些在你身上發生的問題。
    另一個人如果也只看到你性格上的陰暗面,就只會加深你對自己負面的想法。因為你會對自己存在著很多負面的投射。
    在結束了一段關係後,透過自己向內探索及挖掘。那些對自己的自我預言,讓自己確信了,在這段關係裡,自己永遠是那個錯的人。
    在一段關係裡,兩個人是互相陪伴及成長的。那個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在你溺水或受困時,能不能適時伸出手,或拉你一把。雖然很多事的責任是在自己身上,但我們還是需要有人適時的指出你的盲點。
    如果只是一昧的指責你,認定問題都在你身上,這樣的關係,最後會讓你完全失去自我。
    一路走來,自己一直在檢討自己到底那裡需要改進、成長。卻還是無法改變兩個人的關係。走到今天才猛然發現。光是一個人的成長及改變是不夠的。
    而利用對方的弱點進行道德綁架也是不對的。 也許每個人都是這樣吧!總要求別人改變,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
    希望別人以自己期待的方式對待自己。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無法成為誰心中理想的樣子。
    時光流逝,物換星移。人也會隨著成長改變對事物的看法及觀點。沒有人是一成不變的。
    有的人安於現況,想著就這樣平平順順的過完一生。但最後才發現失去了自我的價值。整天怨天尤人,對生活充滿抱怨,卻也不願做出改變。
    有的人不斷的求進步。想往更好的地方前進。這都是個人的選擇。
    以前總覺得在這段關係裡不快樂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脾氣差,讓對方受盡了許多委屈。
    自己改變了,但兩個人的關係卻沒有因此得到改善。反而是走到了終點。
    慢慢的才意識到,自己在無意識的狀態下,過度承擔了別人的情緒。
    在這段關係裡,自己一直把人生的主動權交給了對方。從來沒有好好認識自己、理解並接受自己。
    每個人都有他此生的人生課題及責任必須去完成及擔負。
    身為伴侶,除了做到陪伴,不該把對方的責任往自己身上攔,也不該期望對方為你承擔你必須面對的責任。
    人要為自己而活,不要把自己的快樂依附在別人身上。
    你也曾在愛中迷失過自己嗎?試著去認識並理解自己,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向。不論好或壞,都是你的一部份。理解並接受它,你才能成為那個完整的自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