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自傳(上冊)
作者:張忠謀
天下文化出版
時間拉回到1998年,民國87年,當年的台積電股價約為173元,那一年我國中三年級。準備著高中聯考,那個時候是國中教材國立編譯館的末代,然後高中是開放教材的初代,等考大學那一年也是第一次的指考由各校系自行決定採納科目與權重。當年的國中導師王美雲老師(應該是吧),為了增加我們作文拿分的練習之一就是閱讀,這本張忠謀自傳與田長霖的柏克萊之路就這樣進到了我的世界。
那個時候,數學老師總愛開玩笑,念這些東西做什麼?(但我不太確定當時指的是要我們背誦一些古文還是看這些書),不過好像也不太記得當時老師為什麼選這樣的書?是對我們激發有一些可以出國念書的機會呢?還是希望那個理工掛帥的年代可以多一點文學氣息?我其實也記不得,不過當年看完書隱約只記得兩件事,理工科好像就是得一直往上念到碩士博士,另一個是作家真的不是一個選項呢。
過了25年的現在,因為楊醫師的二月選書,回到家中挖出了這本書重新再看了一次,好像又有一些不同的感觸,我想現在的讀書心得應該會比那個時候要好得多吧,哈哈。
#追憶是享受
別於一些由作者口述再做編譯的自傳,這本親自撰寫的書籍或許也看得出作者小時候的那個作家夢,或許也透過這些文字傳遞出來,然後是以一個更加理工的思維敘述,但又不失那些人文素養的感受。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之前看葛洛夫自傳現在看張忠謀自傳,或許那樣戰爭的年代真的能夠砥礪出一些很不一樣的性格。但在這些大老的成長環境之中,總會有那麼些教育者能夠真正的以身作則,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把做人應該有的品格或是人生的經驗,以一種諄諄教誨的親和姿態傳遞出來,無怪乎教育也在書末被再次的提起。
#以誠相待
這些大老也一定是有相當的聰明,不然哈佛大學又麻省理工也不是凡人可以辦到。但哈佛大學這一年的學習倒是讓我看到了多元學習的重要性,升學主義掛帥的年代,國中時期一堆課程被移去國英數,然後上了大學雖然有通識課程,但卻沒有好好利用多多認識其他學院的內容,某個程度也侷限了大學生該有的思維以及見識。所幸當年因為熱衷社團活動,參與了一些營隊的舉辦籌畫,認識了好些不同系的學長與同學,真的回顧起來,或許這過程比其本質學能索對未來的幫助來的更多。
#大師級教授從不輕視任何問題
越是大師越沒有架子,當然你可能會說作者在公司內部的會議是多麼的嚴厲與嚴格,不過這些人總還是會關心著一些社會的議題,可能是教育環境或是其他議題。即便我們還不是甚麼大師,面對後輩或小孩的一些提問,要能夠做到所謂深入淺出,然後依材施教的給予指導,或許也是考驗著我們能否成為自己領域上的大師。
#我可以參加你們嗎
書裡德儀總經理加入員工餐廳用餐,與產線上的人員親切對談,你說這是老外的作風,但這就是人才希望得到的互動。反觀我們周遭的許多環境,或許受日本商業制度影響,階級化明顯,老闆與第一線人員距離越來越遠,會不會就像是作者在希凡尼亞與德儀中所見,也是一種警訊呢?你有好好關心你的夥伴嗎,你知道他家的貓狗叫什麼?或是你小孩的最好朋友是誰呢?
#持續學習
在我那個時候與現在,大概完全無法想像如同作者這樣由公司提供全薪念博士然後保證服務五年的機會。公司不投資自己,那麼自己更應該投資自己,如同作者提到當時的:一字、一句、一段慢慢地讀,讀了又想,想了又讀。況且現在有更多的學習資源,甚至是AI的協助,這個年代資訊不太匱乏,只是要做篩選,更需要篩選的是自己的專注力與時間。
#世界級的經營方式
MJ老師的財報課,讓我們去看一家公司經營的好是地區性的還是世界盃的水準。台積電這幾年毫無疑問的就是一家世界盃的公司,當然有一些如我或許不太有機會加入這樣的團隊,不過還是有一些方式,第一個當然就是專注自己的本業擅長,讓自己的收入能夠增長,第二個就是當這些世界盃水準公司的股東。這樣應該也不算太遲。
後來念了鳳山高中,當年的傑出校友曾繁城回校演講,還捐了幾台筆電給了當年號稱電腦班的我們。雖然當年大家用筆電結果還是看看片子,打打電動。但當年卻也開啟了一段對於程式語言的投入,或許時過境遷後來大學也沒有繼續這樣的理工之路,但是程式語言的邏輯思考架構,倒也在後來的許多時候幫上了忙。也或許就像這一本書一樣,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要面對的課題,也會有許多不同的學習與投入,投入的時間在哪成就就在哪裡,相當的好奇1964年之後張忠謀先生後來的故事,也期待著下冊能在這幾年有機會閱讀,透過閱讀或許能帶給我們的遠高於當下,能夠書寫與紀錄又是個不同的思路摸索,追著股價的同時,我們想要更加知道經營者的為人,或許這些自傳書籍都很值得我們再好好地讀一讀。好書分享給大家,也謝謝楊醫師的選書總是能夠有很多不同的閱讀刺激。
#阿崴閱讀
#張忠謀自傳上冊
#楊醫師二月選書
#國中老師應該滿開心的
#2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