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逃避現實壓力?心理師:用三種思維方法緩解焦慮

透過這篇文章,可以引導您思考:
1思考當自己以犧牲者心態在做事時,會有什麼問題?
2快樂,是擁有很多嗎?
3想要快樂生活,在現實中如何開始第一步?
正文:
最近有八年級的朋友買房,原本以為買房後會開心,但沒料到開心不了太久,就直呼自己太衝動了,想到房貸就壓力好大。
事實上,買房這種大手筆的投資花費,真要保守衡量自己的能力,謹慎決定,不然就容易落入喜憂參半的矛盾之中。喜的是有自己的地方,憂的是這個殼是沉重的負擔,手上能動用的現金沒了,每個月的房貸也是壓力來源,只有在確保工作都穩定的狀態,一切才能維持「動態平衡」。
關於買房的世代循環,到底成就了誰?
當每個成年成家立業的人,除非和家人同住或多間房,不然自己手邊資產到達一定程度(就是有頭期款啦),大多都會想要不要買房的事,買房某種程度上象徵能獨立、安身立命的概念。可是也會說,我們人類的一生,就是在重覆這樣的循環,買房-有個小家庭-有後代-小孩成長-再買房-有個小家庭…
這是人類相同的奮鬥史嗎?那在這奮鬥史當中,我想有些人,應該會希望自己的努力是可以庇護後代,希望自己的孩子過的比自己好,但換到孩子時,是不是又是相同的想法,也是希望自己的辛苦,來換來孩子的好環境,在這樣複製一樣模式下,每個人都犧牲自己,到底是誰有享受到了?
在心理上看來,一種自我犧牲的想法,就容易伴隨情緒勒索,要別人也對自己的犧牲給予補償的討債者心態,這樣的人最容易給人負擔感。
幸福是一種能力,不是你擁有的多少
所以,當要做決定時,一定會伴隨著一個決定中的好,與不好,要能把好、不好,都看個通透,都能接受,那就能完全負責,且感到心安理得,那就會是個合適的決定,可以說,世界上沒有正確的決定,只有適合當下的合適決定。
此時,是買了房子,那很好,只要還完貸款就有完全屬於自己的地方,太好了!
此時,不買房子,那也很好,錢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做活用,也沒有房貸壓力,太好了!
人為什麼可以開心?不是要有什麼要有什麼,才能夠開心,而是有開心的能力,能欣賞自己有的,不擔憂沒有的,那就開心,說到這邊,也舉個心理學實驗和大家分享。
不是擁有什麼而快樂,是因免除煩惱而快樂
實驗者找來一群人,分成兩組,這兩組人,每人都給40美元,第一組的人要花錢買東西,但他們同時要完成一些被教派的工作,第二組的人不買東西,但他們可以拒絕做那些工作,例如你要求我打掃環境,我花20美元找人打掃,或是你讓我去做打逐字稿,我花10美元找人幫我打。這兩組人用不同的方式來花這40美元,結束後,實驗者詢問這兩組人,對於這一天感到更滿意?
結果都是花錢減少事的人感覺更好,花錢買東西那組感覺沒這麼好,實驗者解釋到,如果我們買的東西「沒法一直幫助到我們的生活」,那就只有在買時興奮,買完後卻可能覺得後悔、控制不了自己。
從簡單生活做起,減少內心的的執著
所以像在希阿榮博堪布的書「透過佛法看世界」一書中,說如果你想要讓內容獲得平靜,那你應該從簡化自己的生活做起,因為當執著的東西太多,會需要花心力關注的事物也會變多,那心理負擔多,就會容易覺得心亂。
如果能對生活減少執著,我們的心理就不會倚賴於物質,世界除了物質外,還有很多精神層次的真、善、美值得追求,在蘇軾的前赤壁賦中就這樣描述:
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是說天地萬物,各自有主,各自有因緣,不是自己的,那便是一點也不要取用。但是山河大地之景致,是殊勝美好的存在,且不限制人們欣賞,是只有有情者、有閒者能感覺到。
所以,還房貸的人生可以快樂,躺平的人生也可以快樂,只要選擇適合自己,擇其所愛,愛其所擇,就是最好。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超直覺心理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
歡迎按愛心、留言、轉閱分享,你的善意與鼓勵,都將帶來溫暖,使人了卻煩憂,創造覺知的喜悅。
#若你在生活壓力感到焦慮 #若你想調整生活卻不知道如何做到 #歡迎你來養心齋超直覺諮詢,定能直指問題核心。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快速預約諮詢=》點擊連結,就可寫下你的焦慮心事,給您專業意見+超直覺洞悉,讓您對問題有概念的處理方向
https://forms.gle/QJtLNCbEGpHY8n9KA 加入養心齋好友,查看諮詢方案與價格 https://lin.ee/CC80iV1 養心齋官網 https://sites.google.com/view/yangxinzhai/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