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006 楞嚴(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2023/06/1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不獨《楞嚴》,近時於諸經大都不用注疏。
夫不泥先入之言,而直究本文之旨,誠為有見。然因是成風,乃至逞其胸臆,冀勝古以為高,而曲解僻說者有矣!新學無知,反為所誤。
且古人勝今人處極多,其不及者什一;今人不如古人處極多,其勝者百一。則孰若姑存之。
喻如學藝者,必先遵師教以為繩矩;他時後日,神機妙手,超過其師,誰得而限之也?而何必汲汲於求勝也?而況乎終不出於古人之範圍也!
【演蓮法師譯文】
不僅《楞嚴經》這樣,近來有許多法師在講解諸大乘經時,大多不用古人注疏。
若不用注疏,可以避免先入之言為主,且能直接探究經文的旨趣,誠然是高見。但若是不看古人注疏成了風氣,甚至於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華,希冀勝過古人,這樣便有可能導致曲解佛經或產生偏見的情形。初學的人淺見無知,反而容易為其所誤。
況且古人的見地勝過今人見地的極多,即使有不及今人的也只是極少數而已;而現代人的見地不如古人極多,即使有勝過古人的也只是極個別罷了,何不把古人的注疏姑且保存著。
譬如世間學藝的人,必先遵從老師的教導作為規矩準繩,假以時日不斷磨礪,待自己的神機妙手超過老師時,任由你盡情發揮,誰還能限制得了你?何必在目前就急於求勝呢?更何況儘管自己怎麼樣想求勝,終究脫不出古人的範圍呢!
良因贊曰:
問:為何禪宗祖師不讓先看註解?
答:因為經典所說,都在談我們的「心」,
或者染污心,或者清淨心的體用。
如果馬上看註解,容易拘泥於文字相,而忽略了觀心。
所以先靜坐,去觀心。
當看懂得了心,也就容易了解經典所詮「心」的形象,
那時再以古德註解作為印證,則能有所裨益。
因此不是反對看古德著述,而是怕著文字相,而不知所歸。
因此閱讀註解、靜坐觀心並行不悖時,則心能轉經,而不被經轉。
反之,不論是否閱讀註解,都為經所轉,為妄想所轉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7.7.1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有聰明人,以禪宗與儒典和會,此不惟慧解圓融,亦引進諸淺識者,不復以儒謗釋,其意固甚美矣。 雖然,據粗言細語,皆第一義①,則誠然誠然。 若按文析理,窮深極微,則翻成戲論,已入門者,又不可不知也。 【注釋】 ①第一義:佛教稱究竟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有心中隱藏著,害怕的人、事、物。 但是,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那麼怕它呢? 就像怕鬼,但只有極少數的人,真正見到鬼。 我們怕某一個人,但往往有時他也其實更怕我們。 我們害怕失去某個東西,但是真的失去了, 我們卻更自在....其實,反觀內心, 我們最怕的,還是心中創造出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需要心中的「家」,縱然聖人不與萬法為伴侶, 也是悠遊於空性的智慧中,沒有透過訓練的心, 自然的便以五欲為家,就像渴鹿追求陽焰, 至死不休,這樣的心,永遠像流浪漢一樣, 經歷一次次地努力追求五欲,又一次次的心靈空虛、幻滅。 阿姜查說: 「見不到真理,那麼我們依舊像流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覺的境界在干擾我們的修行, 殊不知相由心生;紛亂的境界, 是我們紛亂的心的影像。 當心的投影,現種種紛亂相時, 我們接著在攀緣它,起種種貪,瞋,癡,愛 因此的惡性循環, 使得我們作繭自縛,越陷越深。 唯有了解一切不過是心的幻影, 釜底抽薪,將心與此境分離, 才有解脫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 「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 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 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2017.7.1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有聰明人,以禪宗與儒典和會,此不惟慧解圓融,亦引進諸淺識者,不復以儒謗釋,其意固甚美矣。 雖然,據粗言細語,皆第一義①,則誠然誠然。 若按文析理,窮深極微,則翻成戲論,已入門者,又不可不知也。 【注釋】 ①第一義:佛教稱究竟圓滿的真理為「第一義」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有心中隱藏著,害怕的人、事、物。 但是,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那麼怕它呢? 就像怕鬼,但只有極少數的人,真正見到鬼。 我們怕某一個人,但往往有時他也其實更怕我們。 我們害怕失去某個東西,但是真的失去了, 我們卻更自在....其實,反觀內心, 我們最怕的,還是心中創造出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需要心中的「家」,縱然聖人不與萬法為伴侶, 也是悠遊於空性的智慧中,沒有透過訓練的心, 自然的便以五欲為家,就像渴鹿追求陽焰, 至死不休,這樣的心,永遠像流浪漢一樣, 經歷一次次地努力追求五欲,又一次次的心靈空虛、幻滅。 阿姜查說: 「見不到真理,那麼我們依舊像流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覺的境界在干擾我們的修行, 殊不知相由心生;紛亂的境界, 是我們紛亂的心的影像。 當心的投影,現種種紛亂相時, 我們接著在攀緣它,起種種貪,瞋,癡,愛 因此的惡性循環, 使得我們作繭自縛,越陷越深。 唯有了解一切不過是心的幻影, 釜底抽薪,將心與此境分離, 才有解脫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 「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 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 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 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法華經》,都已經結下《法華經》的殊勝成佛因緣。況且一日之內要受八關齋戒;同時恭誦一部《妙法蓮華經》,這功德大得不可思議。」觀音山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登記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共同助印《妙法蓮華經》精裝版2000冊。
Thumbnail
《妙法蓮華經》之功德殊勝廣大,無法用世間數字量測說明,想要快速累積功德,成就解脫道者,應該多讀誦,一切的靈妙皆在經中,不可言說。邀請您把握難得因緣隨喜助印,福不唐捐!免費索取《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歷朝歷代以來,無數的大師們無不極力維護、弘揚《楞嚴經》。此部經典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稱《血漬經》,在中國佛教經典中,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敬邀十方善信法友一同線上參加十日楞嚴大法會,登記「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本期最新法寶流通】《大佛頂首楞嚴經》歷朝歷代以來,無數的大師們無不極力維護、弘揚《楞嚴經》。太虛大師說:「《楞嚴經》對中國人的根性有甚深因緣。」在中國佛教經典中,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共同助印《大佛頂首楞嚴經》精裝版1000冊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把固有的成見放下_禪七開示節錄9v2_方丈開仁長老 一、現代眾生的根性,較難專注於學習 二、把握好因緣,將固有的成見放下 其實,學佛的人如果沒有在聽聞佛法,雖然可能學到很多修行方法、很多方式,也都認為自己是在實修,但是帶著這種根深蒂固的身見、我見在修,實際上是很難有成就的。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 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法華經》,都已經結下《法華經》的殊勝成佛因緣。況且一日之內要受八關齋戒;同時恭誦一部《妙法蓮華經》,這功德大得不可思議。」觀音山 《妙法蓮華經》祈福除障法會,登記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共同助印《妙法蓮華經》精裝版2000冊。
Thumbnail
《妙法蓮華經》之功德殊勝廣大,無法用世間數字量測說明,想要快速累積功德,成就解脫道者,應該多讀誦,一切的靈妙皆在經中,不可言說。邀請您把握難得因緣隨喜助印,福不唐捐!免費索取《妙法蓮華經》
Thumbnail
歷朝歷代以來,無數的大師們無不極力維護、弘揚《楞嚴經》。此部經典全名為《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又稱《血漬經》,在中國佛教經典中,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敬邀十方善信法友一同線上參加十日楞嚴大法會,登記「祈福除障祿位」、「超薦蓮位」!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Thumbnail
【本期最新法寶流通】《大佛頂首楞嚴經》歷朝歷代以來,無數的大師們無不極力維護、弘揚《楞嚴經》。太虛大師說:「《楞嚴經》對中國人的根性有甚深因緣。」在中國佛教經典中,可說是最為殊勝的一部經典。共同助印《大佛頂首楞嚴經》精裝版1000冊
Thumbnail
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一切行門。以淨心為要。然則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復次淨心之要。亦無如念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如此。念佛非淨心之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