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7/06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點菜就開始的品嘗

翡冷翠一家兼賣肉類熟食與火腿的老餐廳櫥窗菜單,那四張牛皮紙菜單寫的是,右上方/燉牛肉醬尖管麵,右下/ 酒渣白蘭地烤牛肉與燉馬鈴薯,左下/燉豬腳,左上/菌菇手工寬麵,牛肝菌喔
翡冷翠一家兼賣肉類熟食與火腿的老餐廳櫥窗菜單,那四張牛皮紙菜單寫的是,右上方/燉牛肉醬尖管麵,右下/ 酒渣白蘭地烤牛肉與燉馬鈴薯,左下/燉豬腳,左上/菌菇手工寬麵,牛肝菌喔
提及吃美食,許多人都能侃侃而談風味如何如何,大多數的人也都贊同美食的感受很主觀,但其實「品嘗」料理這件事,是從今天想吃什麼就開始醞釀,依著許多資訊與心情才決定吃哪家餐廳,最後在點菜時,便真正進入品嘗的過程。
一般來說,點菜除了事先做好功課、有專門針對的料理之外,會從自己以為熟悉理解的菜色、食材、醬汁開始,這是飲食慣習使然、也是一種行為模式或認知程序的開端,以這張義大利麵餐廳的菜單來說;
  • 以醬汁類別來選 / 因為是選擇到義大利麵餐廳,所以會有部分人對傳統、或常見的義大利麵醬有所熟悉,可以直接找喜歡的醬進行選擇,然後在用餐的過程中跟以前的品嘗經驗進行比較,萬一喜歡的醬卻沒有搭配喜歡的食材時,如想吃有肉類的青醬麵,當菜單上沒有提供這個選項時,只能遷就於其他醬汁,如此就會讓品嘗的期待值下降,妥協的心態直接造成品嘗時的不耐不願,這餐嘗起來很可能就不美,除非另選的醬汁恰好成為新寵,嗯,這是另一段開發品嘗想像力的故事。
話說回來,目前市場上的青醬義大利麵,至少有七成都是做成海鮮或蔬食口味,從九O年代義麵進入台灣市場的發展軌跡來看,早期的美式義麵餐廳便只供應海鮮青醬麵,而在最初的那十幾年裡,市面上為數不多的中文義麵食譜裡,青醬也是只做成海鮮口味,雖然可以說成是青醬適合搭配海鮮,但當年廚界的創作量能與消費者(品嘗者)意識都尚有不足,因此「海鮮青醬」更是一個美式、亞洲(主要是日本)業界的傳統,直到二O一二年後,因體驗消費、社群媒體等的崛起,「我要吃肉」的市場心聲,才逐漸被重視,才開始有餐廳弄個炸雞炸豬、烤個雞腿薄牛、炸個軟殼蟹中卷···放青醬麵上就是了嘛,純粹商業化操作,誰管料理品味有沒有脈絡呢 !
其實有些肉類還是可以搭配青醬麵的,臘肉、羊排、竹筍等都是。
  • 以食材來選 / 這是很多追求口腹之慾者的主要點餐法,吃肉、還是吃海鮮,蝦子有幾隻、肉有多重、蛤蠣干貝給多少等等,當他發現奶油培根麵的培根,不像早餐店那麼長長地幾條,而是只有幾塊小小的脆丁,初見一上桌的麵,就是滿滿的失落感,更不用說牛乾菌麵裡找不到什麼「牛」,更教何處話淒涼 !
  • 以性價比來選 / 普遍被消費者提到的「性價比」,通常指的都是以划算的價格買到超值的事物,點餐時的考慮,大抵會拿料理中的食材成本與售價做比較,比如這菜單裡的雞肉寬麵,「雞肉,一塊大雞腿不過百來元,這麵裡也沒幾塊肉,怎麼賣四百多元啊 ?」,殊不知雞肉品質的價格差異很大,即使不用桂丁雞、薩索雞這些高價雞,一般的仿土雞要能嚐得出來有好的風味的話,至少都得養個三個半月以上,這樣的雞肉價格可是直接翻倍,遠非無味的常見肉雞可比,何況一道麵裡還有其他的食材成本,並且最重要最貴的成本在於料理的技藝,廚師的經驗、創意、堅持、良心、熱情、美感素質等等,都決定一道料理的神韻品味,只是廚師的這些價值,常常被用餐消費者給無視,創意無價。
選擇這道蘑菇雞肉麵,嗯,雞肉我知道,常吃,蘑菇我也知道,奶油醬就是奶奶的,最後看到上菜時不多的雞肉,就覺得貴,覺得無聊。
  • 其他 / 僅有少部分的人,能從菜單中推測料理的完成度,從而判斷美味的程度,例如剛剛提到的雞肉寬麵,這外文菜單上寫的是寬帶麵(pappardelle),因此這麵應該會搭配濃重的醬汁,因此這道麵的問題便在於如何保持濃郁同時又要吃不膩,方法很多端看廚師如何掌握。
上述這些點菜時出現的幾種點菜態度,其實反映出了個人對這一餐的視角,這是一種被稱為「期望的疆界」的心理機制,可以說是個人的主觀偏見、更可以理解為想要得到自己期待的感受,潛意識裡用來指示想吃到好吃的醬、想吃到許多食材、想吃到很道地義式、想吃到跟市面上不同的創意等等,每一種出發點,都會在點餐時形成期望,進而影響品嘗的理解與欣賞,將品嘗劃地自牢形成疆界,讓品嘗的感受從一開始就是終點的呈現,就跟站在同一個角度只能欣賞一種風景,但其實只需原地轉個幾度,就能擁有不同的視野,品嘗的開始與過程,都包容許多層面的美感,不必在用餐的體驗中,刻意剝離任一種理解、愉悅、或享受。
目前有許多的精緻美食,創作者已逐漸形成某種風格,因此菜單上只寫著幾樣主食材,便是希望讓點菜者能打破期望的疆界,自由自在地招喚自己的美感經驗,能充分體驗主客觀的料理判斷,獲得用餐的樂趣與美感。
稍微複雜的菜單,又該是如何啟動點菜、如何品嘗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