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8/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我是特教老師我是ADHD】從過動兒身上學會單純

作者是一位老師,也是一位ADHD,過動兒。透過回顧就學及生活的跌跌撞撞,昇華成可以分享給大眾的心法。在教學現場中,過動兒也是數一數二常見的類別,這本書成了我相當珍貴的寶庫-更加瞭解過動兒的限制以及優勢。

什麼是ADHD?

所謂ADHD就是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屬於一種慢性長期的神經生理疾病,原因可能是神經傳導物質異常、遺傳以及腦傷,主要症狀為:不專心、過動及衝動。而這些症狀通常開始出現在童年的早期,半數以上會持續到成年以後。成年以後是成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醫療介入會有效改善生活與社會適應的品質。

就學時的崎嶇道路

小學時,因為作者的肢體不協調、衣衫不整以及不愛乾淨,讓她被欺負的狀況相當嚴重。到了國中,狀況仍舊沒有改善,在班上人緣仍然不好,所幸她有體育上的優勢,可以透過參加比賽擁有自信。到了五專,甚至開始翹課、拒絕與人往來,健忘的特質不斷的困擾作者,每天都在找鑰匙、手機等物品,房間嚴重髒亂,導致室友大力抗議。

翻轉作者人生的關鍵

在作者二技的時候,她遇到當時的室友,這位室友患有ADD,注意力缺失症,讓作者覺得,出現了和自己同一國的族群!他們兩個互補、互相教導及扶持,彼此都是彼此重要的支持力量。 另一關鍵則是,她認識了信仰,有了極大的改變。她被信仰所感動,發現自己不應該再繼續防衛,當一位獨行俠。慢慢的,明白了信仰不是獨自追求,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埋怨、接受到認同

作者確診為過動兒後,一開始也經歷了萬丈深淵。為了想要證明自己沒有這麼糟糕,作者並沒有準時服藥,聽到有人說到過動兒就會渾身不對勁,覺得被針對,或覺得自己很可憐。但是後來她總算認清了:沒有藥物,很難靠自己維持清醒的狀態,才開始真正面對過動兒的現實。 透過轉念,作者想到自己的生活也許一團亂,但是自己還是有很棒的優勢:和小孩相處、運動表現佳、知識豐富等等。作者建議過動兒可以多看不同的故事、交一些狀況相似的朋友,會更容易走過這段歷程。

ADHD行為特質及因應策略

專注力
專注力包含了好幾個面向,集中力(抵制分心的能力)、啟動力專注轉移的能力(能不能在工作間轉換)、持續專注力(持久力)。解決專注力不佳的對策:1.陪孩子寫作業,利用簡單的話反映孩子所聽見,幫助孩子盡快回到原本任務上。 2.父母可以提前提醒時間快到了,給予孩子一段緩衝時間,不要強行打斷,可能導致情緒失控。 3.孩子在做事或玩耍中,盡量不下指令。 4.交代孩子事情,確保孩子有足夠的注意力在聽。 5.將時間拆成一小段一小段,用短時間進行單元性的學習。 6.立即記錄:隨身攜帶小筆記本和筆,記下重要的事情。

組織能力
過動小孩通常因為執行能力弱,導致組織能力差。常見的有無法整理東西、生活一團亂,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造句及作文有困難。組織能力不佳的對應之道: 1.幫助孩子進行物品分類,不用分得太細。 2.教導孩子東西要放固定地方。 3.製作物品的擺放地圖,讓孩子自己將物品送回家。 4.書包的部分,建議讓孩子每天都重新整理一次。也可以設立特別的資料夾,讓孩子在時間緊迫的狀況下,先把東西都丟進去,等到時間充裕時,再督促孩子整理。 5.做事情時,陪孩子一起做計劃,平常可以從簡單的事情規畫起(日常生活順序、規劃家庭旅遊、招待朋友到家裡玩) 6.教孩子使用檢核表,幫助孩子提高事情的完成度。 7.多帶孩子做大量不同性質的事情,接觸越多,經驗越多,可以思考的參考值也越多。 8.寫作文時,可以讓孩子先就主題想一些相關的問題、句子或關鍵定,讓孩子先回答問題,再將答案及句子進行篩選,接著拼湊句子,最後修飾句子。

思考模式
大多數ADHD是視覺圖像、動作或操作模式取向,透過身體力行,幫助留下深刻的學習印象。善用圖像式思考: 1.用漫畫記歷史、用圖畫記國文、心智圖記社會科目 2.外化思考:將腦子想的從嘴巴說出來

過動及衝動
固執、缺乏彈性、急躁,也常是造成ADHD衝動的原因。過動的應對之策: 1.幫孩子找出口:例如運動。 2.藥物擔任安全樞紐,減少玩到發生災難的情形。 3.不要讓妳的孩子沒事做太久。學習無聊的時候可以怎麼自我安排。 4.忍不住想插話時,就很輕很小的說話。 5.帶著孩子多用不同角度思考事情。 6.使用遊戲、狀況劇、繪本來啟發小孩。也可以創造專屬的提醒語,當小孩陷入沮喪時,提醒語可以帶來承受挫折的能力。 7.要求孩子收拾好自己破壞的現場,並鼓勵小孩仍要持續學習控制自己。

另一面的詮釋

想想孩子身上有多少讓你想抱怨的缺點?而這些缺點背後又擁有那些優點及另一面的全是呢?試著將我們觀察到的另一面正向特質傳遞給孩子,讓孩子感受之後,觀察孩子對自己的觀感是否有所轉變?過動兒總是單純,對於世界不會有太複雜的想像及情緒,這也是他們的一大優點。
明白自己擁有那些好特質的孩子,自然擁有自尊心,自然會有好的行為及健康情緒,也會帶動好的循環,使孩子的負向行為自然減少。

結語

這本書中最棒的地方在於,針對過動兒方方面面可能遇到的困難皆有因應之道。在教學現場中,面對導師及家長的諮詢,我們會就學生本身的行為加以討論,並激盪因應之道。但是,我們應該要更進一步的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優弱勢,才能更全面的幫助學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