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9/06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豐盛實驗│Ep13. 豐盛形式:接受禮物

上一篇分享了關於我體驗的豐盛形式之一:給予他人禮物,這篇要分享的是另一邊「接受禮物」。
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聽過一句在台灣滿常見的諺語:「施比受更有福」
由於我的教育背景與成長環境的影響之下,我人生中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於「受」的認知與定義一直處在:施是更有福的,然後自動將「受」定義為相較於施是較為「不好的」。
大概從幾年前開始吧!只要我想到,我都會不斷的跟靈魂許願:我真的很希望能夠打從心裡的體驗「豐盛富足」的感受。
在我寫這個專題的某篇文章我才徹底的體悟到,原來我的靈魂一直有在實現我的願望,只是在還沒寫這個豐盛實驗專題之前,
或許我潛意識的某些認知仍舊停留在「認為某些特定形式」才是我所認定的豐盛,我認為豐盛的最基礎,至少我得衣食無憂吧?(雖然我確實是衣食無憂)
好吧!直白一點,我認為豐盛的基礎應該得是戶頭裡面有很多錢吧?
但就在某天深夜我打著豐盛實驗系列文章,才有種當頭棒喝的發現,這麼懶得我,倘若一開始我跟靈魂許願想要體驗豐盛,而靈魂若直接讓我戶頭滿到溢出來,
那麼我根本就不會有這系列的生命經歷啊!我的認知也仍舊會跟以前一樣「狹隘的認為金錢是豐盛的唯一形式」
而在這個被實現的體驗豐盛其中一項生命經歷便是這篇主題「接受禮物/接受別人的饋贈」。

施跟受同樣有福
起初在實踐這個豐盛實驗時,由於在我的教育背景與成長環境影響下,我認為「給予別人」對我而言是相對容易的。
應該滿多父母都會教育子女:「盡量不要接受別人的饋贈」、「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諸如此類的思維
因此長大後我認為,只要自己的經濟物資還算豐足,那麼把自己豐沃的金錢與物資給予出去,對我而言這些都是只要有意願就可以達到的。
或許也因為這樣的集體意識(施比受更有福)之下,時常給出去的人所獲得的讚賞會多於那些接收禮物的人更加容易獲得正面評價。
然而,也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過去的人生經歷,當我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時,我對於「接受饋贈」隱隱會有著特有的「偏見」,
例如:以前每當面臨朋友無緣無故請我吃飯或者贈與我認為頗具價值的禮物,我都會感到有些愧疚跟不好意思,並且會一直想盡辦法「還」回去,總覺得該為對方「做」些什麼,
所以以前每當我收到價格不斐的禮物時,其實我心理壓力很大,因為我必須得想辦法「還」回去。
直到某天我跟友人閒聊有關「送禮思維」的話題,我跟她說以前要是我的朋友或者當時的伴侶,在我生日時送給我價格不斐的禮物時,我都會感到很有「壓力」,
因為當時的我還是個經濟拮据的學生,這樣的禮物我必須得極度省吃儉用大半年我才有辦法買得起相似價值的禮物「還」給對方。
我的友人感到很訝異的說:天啊!這真是拓展我的認知耶!為什麼會有人有這種想法啊?那這樣送你禮物的人該有多抱歉?人家的一片好意反而還造成你的困擾(笑)
我說:我也不知道我這樣信念從哪來的,我只知道我的家人似乎也都跟我有相似的「收禮思維」,所以或許是來自我的家庭背景吧?
友人問我:那倘若如果立場顛倒,你今天是送禮的人,你會希望你贈送禮物的對象收到你的禮物感到「壓力」,甚至拒絕你的禮物嗎?
我說:當然不希望啊!我希望對方輕鬆對待或者開心地收下就可以了~不過我還真沒有在這方面換位思考過耶!
友人:對啊!那如果收你禮物的人跟你一樣感到備感壓力,甚至不收你的禮物你感覺怎麼樣?
我說:我大概會感到有點難過跟受傷吧?因為我不想要給造成對方的壓力啊~
友人:那你為什麼要這樣對別人?
(哈哈哈哈哈哈哈)
在體驗「接受禮物」的豐盛形式我才體悟到:施跟受同等重要,哪一邊都很有福,
施可以有福,相同的受也可以有福,只是大多數的人能夠輕易看見的是「物質層面」的給予,
我所忽略的是,我完全沒有意識到「非物質層面」的能量能夠給予對方的影響力雖然無法被我們肉眼看見,但是影響力卻是不凡的。

接受豐盛(物質),給出豐盛(能量)
我曾經看過《巴夏》的一則傳訊關於「接收禮物/贈與」,以下為引用影片當中內容:
「收到禮物或者給予禮物,免費給予支持某個人,這樣他們就可以做他們需要做的事情,或者給予你,這樣你就能做你需要做的, 禮物絕對是富足的一種有效形式,
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人會出現,給你一些東西, 那麼你就不一定需要金錢來買或者需要交換來換,除了你在收到禮物的時候表達感激之情,這也是一種交換的形式。
有時候,有些人當談到送禮或收禮的時候有點不情願那麼做,有時候他們喜歡服務給予,但不願意接受,因為他們認為這可能有問題,但這完全沒有什麼問題,
事實上,如果你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允許別人給予你禮物也是給予他們禮物的一種形式,因為他們從給予中得到的快樂和你收到禮物一樣多, 所以當它自然地發生時,願意接受也是給予的一種形式,因為你允許他們給予你,並體驗那種感覺。」
在深刻體驗贈與/接受的豐盛體驗過程中,我曾經對於給予和接受持有矛盾的立場,
當我在「給予別人」的時候,別人接受的同時我所得到的是一種:因為我有,我不乏這個物質,我能夠給你的一種「富足」感,
這是一種跟宇宙宣告「我有」的行為。然而,如果今天對方不願意接受我的贈與,我將無法體驗到這樣的感覺。
舉例來說:
如果有個人他平白無故覺得很想用金錢或物質支持你去實現你的夢想,你認為自己"平白無故"得到了金錢物質的支持。
然而,以遠觀視角來看,你更多的是提供了非物質的能量反饋。當你接收到金錢或物質支持時,當下肯定感到無比開心與感激,
而「感激的力量」是這個宇宙中非常強大的能量振動頻率之一,所以你真正給予的實際上是感激的力量回饋給那個贈與你的人。
那麼,基於宇宙的平衡法則,儘管看似對方給予你金錢/物質,表面上你會認為對方是「損失」了,但其實不然。
因為對方給出的同時,便是在跟宇宙宣告「我有(我是)」,那麼根據萬物皆振動的物理法則下,宇宙只能吸引更多的相似振動頻率的物質、資源、感受經歷等等來讓對方證明「我有」,因為祂無法不這麼做。
所以你看似是接收,覺得自己沒有「做」什麼,但實際上你做的可多了!你做的正是給予對方一個讓對方宣告自己是「豐盛富足」的機會,只是那些是發生在你看不見的維度上,但並不代表它們不存在。
因此,文章的最後,當你想要為那些贈與你豐盛資源的人「做」些什麼時,你能做的最好的回饋便是:提供一個機會,讓對方能夠跟宇宙宣告「我有」的豐盛機會,
欣然接受並且用積極(正面)的能量感激對方與你分享豐盛資源,這是你當下能給予最大的豐盛回饋了。
雖然你無法看見,但感激能量能夠替對方和你帶來更多無與倫比的喜悅並讓宇宙給予彼此更加豐盛的頻率。
最後,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訂閱追蹤
如果你從我的文章分享當中受益希望能給予能量回饋或者想支持我無憂無慮的持續創作,歡迎隨喜打賞,感恩,祝福大家 ❤
若以上的內容與觀點有疏漏或者與你的認知解讀有不同也請多多包涵,選擇讓你感到最舒服的觀點才是最重要的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Intern Human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