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轉輪王”:掌晶片者得天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美國發動對中國的“新冷戰”,貿易戰證明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挑起台海衝突是在摧促大陸“武統”的日程—美國本身怯戰,若能惹中國先啟戰端,導致全球性制裁,同時讓它接收一個焦土台灣成為千鈞負擔,即足以給予中國的“和平崛起”一記致命打擊,然利用他人火中取栗並非勝算在握之事。最能致敵於死命的莫如科技戰,川普只在國際間掐死一家華為,未脫貿易戰窠臼,待拜登下重手禁運高階晶片,可謂直擊要害。
人類文明史並非只是科技史,也是文化史。不論古今,科技發展如抵關鍵性突破,傾向進入“神話”的想像,幻化為“法力無邊”。今日忝為“除魅”的科技理性時代,其實中國的封神榜和印度的《往世書》大系(Puranas)之類神話長篇仍以“超級英雄”文類延續,有些且直接“古為今用”—例如北歐神話裡的索爾和洛奇之進入漫威宇宙。如果有一個當代神話法寶可象徵正在進行中的科技戰的核心技術晶片,當為《驚奇隊長》(Captain Marvel)裡的“宇宙魔方”!
這個現象有先例,那就是有輻條的車輪之成為宗教符號“法輪”。按理說:輪子的發明處於新石器時代與文明時代的分水嶺,理應比有輻條的車輪在人類集體記憶中更留下“法力無邊”的想像,反倒不是。究其因,當是輪子的用途是庶民化的,它用在運輸和製造陶器之上。美洲的古印地安文明沒發明輪子,因無車遂欠缺馴服野牛的動機,西班牙人來臨之前也沒有馬,進一步發展就遇到過不了的關卡。有輻條的車輪之成為“法力無邊”,乃因被武器化,直接關乎征服、統治和權力。
法輪之武器化
歷史地說,有輪子的車在蘇美爾時代已出現,也用於戰鬥,主要用來運載主帥,以及當弓箭手的平臺,但沒形成戰車部隊。兩河流域不產馬,軍用民用車輛多用毛驢拖拉,主因是車輪並非空心有輻條,而是實心木板合成的,笨重而又不牢固,如真的用奔馳的馬拖拉,則會散架。
蘇美爾時代的戰車
馬之馴服最早的證據見於哈薩克草原的柏台(Botai)遺址,時當公元前3700年至公元前3500年。柏台卻非遊牧經濟,而是騎馬的採集與狩獵經濟,蓋其無牛羊,騎馬主要是為了獵殺野馬作為食物。草原上的狩獵經濟也演進至畜牧經濟,至“游牧帝國”則是這個演化的最終也是最高階段。
柏台在哈薩克斯坦的地點
最早的具輻條車輪的戰車則出土於今哈薩克斯坦以北俄境內之辛他什塔文化(Sintashta culture, 2100–1800 BCE)。然而,世界史卻不見建立在戰車之上的“草原帝國”的蹤影。草原並無人力財力維持“萬乘之國”甚至“千乘之國”的規模,窮人對馬的運用偏向坐騎,應用在畜牧業上、與同業作戰上,皆綽綽有餘。
辛他什塔文化的戰車的重建
史家多忽略南方定居帶的“戰車帝國”對草原的“遊牧帝國”的塑造作用:從地中海到東亞,戰車應用之普及使南方文明帶對草原馬之需求陡增,促使遊牧群為了擴充營業、擴大與爭奪地盤,走上戰爭之路。這是草原軍事化之濫觴,但還未威脅及農耕地帶。早期的草原騎士無馬鞍、無馬鐙並使用會誤傷馬的耳朵的長弓而非後來發明的短小而射程遠的複合弓,其戰鬥力不如立在戰車上投槍的戰士。是進階的“騎”與“射”配套才促成草原帝國的崛起,屬後戰車時代的現象。“胡服騎射”傳入定居帶亦導致世界史上戰車時代的收場。
“胡服騎射”
在世界史上,配備輻條車輪的戰車的黃金時代是青銅時代後期,在古代近東是從公元前第二個千年中前期至末期,在印度和中國結束稍晚。舞台則是定居的文明帶,其代表為埃及新王國、赫梯帝國和殷商。根據我的同事郭靜云的研究,新型戰車的傳入,締造了一個與前期殷商截然不同的新殷商,新型戰車和馬作為王陵的墓葬品,時代特色鮮明。作為一個“戰車帝國”,埃及的新王國也是有異於古王國與中王國的一個簇新的動物。新王國的這個突變,是由於先前希克索斯人的入侵帶來了戰車。舊說以為他們是從草原南下的印歐族群,新說視其來自敘利亞北部與兩河流域上游的閃語族群,該地較近歐亞大草原,似從草原吸收戰車與馬政。
殷墟的戰車墓葬
古代近東偏北的還有古印歐系的赫梯帝國(主要在今土耳其東部)。作為一個大型的戰車帝國,赫梯與埃及新王國爭霸於列凡特,兩個超級強權在卡迭什(在今敘利亞)的戰車大會戰(1274 BCE),可媲美德蘇戰場的庫斯克坦克大會戰(1943)。耐人尋味者,敘利亞與兩河流域北部還有一個中型強權曰“米坦尼”,該地的一位訓練駕馭戰車的教練替赫梯人寫了一部技能手冊。建立米坦尼的胡里安人屬南高加索語系,但其統治階層膜拜的竟然是古印度《吠陀經》裡的神明,今學者因此揣測該國是被印度伊朗人的僱傭兵篡了權。
在卡迭什戰役中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
印度伊朗人是印歐系下的分支,其原鄉就是前面提到的哈薩克草原(古代的大斯基泰、中古的欽察草原),屬歐亞大草原西段,東段則為蒙古草原。印度伊朗人南下奠定了今伊朗和印度的基礎,故名。今日學術界已修正了前人將他們看作“征服者”的刻板印象。伊朗人並非駕著戰車浩浩蕩蕩地進入伊朗高原,乃驅著畜牧群移入的移民。他們的表親雅利安人進入北印度情形大致相若。草原上從無出現“戰車帝國”,伊朗與印度發展出戰車政權,當是定居農耕帶後擁有大規模生產力的結果。
印度伊朗人的南遷(9、7B),有一支西抵米坦尼(7A),5C為辛他什塔文化
印度教的聖書《薄伽梵頌》就是一位戰車馭者在戰場上和他的戰將阿周那講授的生死哲學,馭者黑天是神明毗濕奴的化身。整部聖頌是被包含在印度教史詩《摩訶婆羅多》裡,成書雖然晚於佛教的誕生,故事背景則是北印度雅利安史曙光期的俱盧之野大戰。
阿周那及其御者黑天
在雅利安人的古代印度,他們的《吠陀經》中已出現把有輻條的車輪當作太陽符號。待至公元前一千年間,早期佛教提出“法輪”的概念,其形象就是有輻條的車輪。該信仰尊以宇宙大法治理人世間的統治者為“轉輪王”,共有4位:首位是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其後是一位大夏國王,兩位貴霜國王,其實功在弘揚佛法。中國南北朝時代,弘揚佛法的君主也被尊為“皇帝佛”或“皇帝菩薩”,至武則天則自稱"彌勒下生",卻是統治手段,在佛教史上並無"轉輪王"地位。
佛教的法輪
佛教的"轉輪王"在印度境內無以為繼,第二位已經是大夏的希臘人,第三第四位是月氏人,以後的模仿者都在中國,划出了佛教去本土化蛻變成絲綢之路的宗教之軌跡。在佛教誕生地的印度,王權的神界楷模變成印度教的毘濕奴,他作為神界統治者的權杖和寶球就是有輻條的車輪,也是祂的法寶和武器,並被微型化為環。
毘濕奴的環
今日的印度已經是印度教的印度,但阿育王既然是印度史上第一位"聖王",因此他的具"法輪"圖案的獅子石柱仍成為現代國家的國徽。在印度化的東南亞,王權論述亦出現"法輪"的蹤影。中南半島的古國“林邑”原本乃東漢交州下轄日南郡的象林縣,獨立建國仍保留漢名,在《新唐書》中改稱“環王”,透露已經服膺印度的王權觀。毗濕奴乃凡間王權之神界楷模,其手轉之環在梵文裡曰“茶克黎”(Chakri),仍保留在今日泰王室的朝代名稱裡。
印度的國徽
印度的國旗
泰國的茶克黎王朝
輻條車輪在今日已不是甚麼先進技術,其法力卻被凍結在神話符號裡。好比在今日自動化的時代,共產黨的黨旗和黨徽仍是工人的槌子和農民的鐮刀,乃俄國十月革命時"工農民主專政"這個顯聖時刻沈澱在歷史中的晶石一般。
現代“轉輪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6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孫隆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賈平凹的《廢都》的外文被誤譯為The Abandoned Capital或Ruined City,作為匡誤,我在此將這部小說正名為The Decadent Capital。這個新譯名反有助消減原著書名的歧義:它既非“棄都”、亦非“毀都”,而是“頹廢之都”。
美國這個國家本來是英裔建立的,而且長期以來都是男性領導,如今“白種男性”在自己的國家裡,不論走到哪裡,都被指著鼻子罵“政治上不正確”,預期會有怎樣的反應? 已明朗化的是他們充實了利用族群仇恨起家的川普運動。同一股怨氣是否和日益變本加厲的大規模槍擊案有關聯,則耐人尋味。
美國並非在"內政"上儘是"性別政治",乃是國民缺乏地理常識,沒有國際政治意識,因此"性別政治"就是"政治"。它已從20世紀下半葉的女性主義演變為今日的"多元性別"政治,台灣亦步其後塵,但在台灣至少知道世界地圖,對許多美國人來說,唯一能辨認的“地理方位”則是自己的胯下。
海峽兩岸的“中國現代史”恍如兩個平行宇宙。國共的成敗交叉在抗戰時代,長期以來雙方都指控對方不抗日。今日共方已將國方算入全民族對日抗戰史的一部份。國府遷台後,以日本為反共盟友,製造了全景式認知失調。至今日台灣縱使寫成像樣的抗戰全史,已非“國家記憶”,“去中國化”的根苗已植於長期錯亂的“國家記憶”中。
在19世紀,俄國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以涅洽耶夫案為本,用人背離上帝的道德律來解釋"邪惡"的本質。近日,台灣仍有人把共產主義抽離了20世紀的歷史。用東正教神學去解釋它。即使將共黨"青埔寨化”為暴力詐騙集團,仍需用台灣的貧富兩極化,青年沒出路去解釋"青埔寨”現象,而不能用抽離時空的神學概念。
本文批判進入21世紀仍有些人番炒冷戰時代的反共八股,將大陸中國描寫成魑魍魍魉的世界,雖然過了1970年代以後已經缺乏說服力。這裡並非單指法輪功,而是台灣的"史學"著作,雖然目的是助長台獨,但繼承的卻是國民黨時代的反共八股。
賈平凹的《廢都》的外文被誤譯為The Abandoned Capital或Ruined City,作為匡誤,我在此將這部小說正名為The Decadent Capital。這個新譯名反有助消減原著書名的歧義:它既非“棄都”、亦非“毀都”,而是“頹廢之都”。
美國這個國家本來是英裔建立的,而且長期以來都是男性領導,如今“白種男性”在自己的國家裡,不論走到哪裡,都被指著鼻子罵“政治上不正確”,預期會有怎樣的反應? 已明朗化的是他們充實了利用族群仇恨起家的川普運動。同一股怨氣是否和日益變本加厲的大規模槍擊案有關聯,則耐人尋味。
美國並非在"內政"上儘是"性別政治",乃是國民缺乏地理常識,沒有國際政治意識,因此"性別政治"就是"政治"。它已從20世紀下半葉的女性主義演變為今日的"多元性別"政治,台灣亦步其後塵,但在台灣至少知道世界地圖,對許多美國人來說,唯一能辨認的“地理方位”則是自己的胯下。
海峽兩岸的“中國現代史”恍如兩個平行宇宙。國共的成敗交叉在抗戰時代,長期以來雙方都指控對方不抗日。今日共方已將國方算入全民族對日抗戰史的一部份。國府遷台後,以日本為反共盟友,製造了全景式認知失調。至今日台灣縱使寫成像樣的抗戰全史,已非“國家記憶”,“去中國化”的根苗已植於長期錯亂的“國家記憶”中。
在19世紀,俄國作家陀斯妥也夫斯基以涅洽耶夫案為本,用人背離上帝的道德律來解釋"邪惡"的本質。近日,台灣仍有人把共產主義抽離了20世紀的歷史。用東正教神學去解釋它。即使將共黨"青埔寨化”為暴力詐騙集團,仍需用台灣的貧富兩極化,青年沒出路去解釋"青埔寨”現象,而不能用抽離時空的神學概念。
本文批判進入21世紀仍有些人番炒冷戰時代的反共八股,將大陸中國描寫成魑魍魍魉的世界,雖然過了1970年代以後已經缺乏說服力。這裡並非單指法輪功,而是台灣的"史學"著作,雖然目的是助長台獨,但繼承的卻是國民黨時代的反共八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經驗的乍生乍死、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內裡,本該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家,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中。
威力從電視上觀看美國總統的演講。總統宣布美國成功擊倒荒川企業,開啟技術共享的新時代。然而,威力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新的壟斷者只是換了一副面孔。
Thumbnail
從輕型飛機到越洋船艦,人類能夠上天下海,全是小小釘子的功勞? 輪子怎樣開啟了人類的探險時代,讓我們的足跡遍布地球,甚至踏足宇宙? 不只是導航,磁鐵還幫助我們打破空間限制,讓距離不再窒礙溝通與交流? 從取水工具到人工心臟,人類如何發明出各式各樣的泵浦來延續與挽救生命? ……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五萬年前的亞特蘭提斯-科技發展到極處,道德淪喪的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科學家告訴我們,在五萬年之前地球上的科技也非常發達,可能還超過現代。那個時候地球上出現一個大西國,能源是從太空當中取來的,沒有染污,沒有聲音,飛機、汽車統統都沒有聲音,沒有染污。人迷於科學技術,對於神聖、古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大家可能聽說過,十六、十七世紀戰亂頻仍的東亞,無論是日本戰國時代、朝鮮壬辰戰爭,還是明清易代大戰,歐洲人帶來的新銳火藥兵器都大放異彩。不過,在當時,傳播新式槍砲科技的不只是歐洲人,還有他們的死敵:伊斯蘭世界的霸主之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在蒙兀兒帝國草創時期,中亞、印度的軍隊不用火藥兵器,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智慧輪其實不太算是一種狂想,它實際上是個反覆推出,但又屢屢遭市場淘汰的商品。但也許一次正確的市場定位,就能讓智慧輪起死回生;如同電動車一般,僅是在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點。 智慧輪是泛指將馬達、控制器及電池全部整合於車輪中的產品,是一體式(All in one,AIO)的設計概念,定位應當如同電腦業界
Thumbnail
賽馬,一個看似離台灣人很遙遠的活動,只會出現在電視上或是某政治人物(?)的口中。但實際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也曾站在馬場邊,觀看馬兒載著騎手在跑道上奔馳,並期待著自己下注的馬兒能替他們贏下獎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實際上不是〈降生十二星座〉式的終極之問:而是「信長」式經驗的乍生乍死、倏起倏滅:「好像少了點什麼應該要有的情緒一樣,所有事物都閃耀著無聊的光輝」〈接技〉。如果說努力習練情感、操演同儕關係的時間裡面,還包裹著一個反線性、無延續性的「信長」時間內裡,本該將世界持存的存在者家,被捲入機械化的機制中。
威力從電視上觀看美國總統的演講。總統宣布美國成功擊倒荒川企業,開啟技術共享的新時代。然而,威力對此表示懷疑,認為新的壟斷者只是換了一副面孔。
Thumbnail
從輕型飛機到越洋船艦,人類能夠上天下海,全是小小釘子的功勞? 輪子怎樣開啟了人類的探險時代,讓我們的足跡遍布地球,甚至踏足宇宙? 不只是導航,磁鐵還幫助我們打破空間限制,讓距離不再窒礙溝通與交流? 從取水工具到人工心臟,人類如何發明出各式各樣的泵浦來延續與挽救生命? ……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營養級越高的行業越複雜,越具創新性,增長越快。中國電動汽車獨霸全球即是中國完整供應鏈的全面開花。但中國仍遠落後無完整供應鏈支持的美國SpaceX星艦飛船。關稅壁壘、尖端技術(如AI算力)、及晶片管制只能影響全球化貿易的公平競爭。
五萬年前的亞特蘭提斯-科技發展到極處,道德淪喪的果報(2)    淨空法師講述 科學家告訴我們,在五萬年之前地球上的科技也非常發達,可能還超過現代。那個時候地球上出現一個大西國,能源是從太空當中取來的,沒有染污,沒有聲音,飛機、汽車統統都沒有聲音,沒有染污。人迷於科學技術,對於神聖、古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大家可能聽說過,十六、十七世紀戰亂頻仍的東亞,無論是日本戰國時代、朝鮮壬辰戰爭,還是明清易代大戰,歐洲人帶來的新銳火藥兵器都大放異彩。不過,在當時,傳播新式槍砲科技的不只是歐洲人,還有他們的死敵:伊斯蘭世界的霸主之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 在蒙兀兒帝國草創時期,中亞、印度的軍隊不用火藥兵器,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智慧輪其實不太算是一種狂想,它實際上是個反覆推出,但又屢屢遭市場淘汰的商品。但也許一次正確的市場定位,就能讓智慧輪起死回生;如同電動車一般,僅是在等待一個成熟的時機點。 智慧輪是泛指將馬達、控制器及電池全部整合於車輪中的產品,是一體式(All in one,AIO)的設計概念,定位應當如同電腦業界
Thumbnail
賽馬,一個看似離台灣人很遙遠的活動,只會出現在電視上或是某政治人物(?)的口中。但實際上在日治時期,台灣人也曾站在馬場邊,觀看馬兒載著騎手在跑道上奔馳,並期待著自己下注的馬兒能替他們贏下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