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為什麼修行從易變難? 什麼是活在當下? 是問題、在解題,同時也是答案。 為你展開脈絡來說明。

活在當下其實就是讓一切透過我,感受著一切。 因此才會意識到人間甚至是大環境,都會越來越難修行。 因為在二、三十年前,所有感受到的一切大部分都是美好的,彷彿在滋養著一切,以人為目的,而在當下會經歷種種,而多少可以知道未來的走向。
那麼當讓一切透過自己時,以中立的角度來說,是會發現自己的特別,甚至是天賦。 但若大部分的感受是美好的時,就會有被滋養與接納的感覺;若大部分的感受都是惡意時,就會有被剝奪的感受。 而在民主、自由、獨立的現在,大部分人的篩網與保護罩都很強大。 當新生的生命,不小心就碰到保護罩與篩網時,就會覺得被刻意屏蔽,更何況有些人是在用惡意來保護自己的領域。 這很正常,但是對修行來說,相對而言是變得不容易的。
會有人建議活在當下要有方向性,是充分但非必要的。 這邊可以接受並藉此可以分成兩種人,一種是自帶使命的,而另一種是透過此過程中,自己找到使命的。 當然要再延伸也是有的,就是自帶使命,後來又透過過程,將各種使命給串連,於是路徑清晰、清楚明確;也有自帶使命可是因為某些因素必須遺忘,才不會冒犯神聖的人,後來透過活在當下的過程獲得使命,甚至在進行中才回想起來,但自己會清楚的明白自然排好優先級。 (註1)
這邊要說清楚我對使命的定義,很多人看到上面那一段,會以為我說的使命是後天所授予的。 但其實使命是先天就被吩咐好的,可能自己有切割成里程碑,所以來人生的路上,就像是在挖寶藏,但其實也是在進行回家的路,生命就是如此奇妙而美好。
活在當下是動態,而不是靜態;會看見循環,而非只專注於自我。 人是要透過自己展現生命,才是活,那麼展現生命於大環境時,無論旁邊是否有人,都是活在當下。
謝天! 記憶與記得是永恆美麗的事,尤其是在大腦未發育完全時,甚是是在母胎裡。 假的也行,科學也證明越早被驅動的大腦越好用,越聰明,成熟後再透過良善的心地來成長為智慧。 但若是真的記憶,自己的存在就成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每個人的生命也因此多了無窮,多好~
找出天賦的同時,還能判斷是否合乎時宜。若是已知用火,那就代表自己已經活在理想的境地;若是差距越大,則會發現使命越重,而此時自己其實就只是聽天命,生命就會來到不可承受之重與不可承受之輕的疊加態。

註1: 方向性是充分且非必要的。 因為若人沒有使命,也會有夢想、理想與嚮往,能有以上的寶藏,只是力度、韌性與強度,在起始點會比較高而已。 活在當下若沒有這些,生命還是作為瑰寶的一種動態存在。 就像創作、留言、分享,在各大社群,彷彿每個生命都在用盡心思留下自己存在過的痕跡,想活在他人的記憶裡,不只自己。 我想這就是區塊鏈的本質去核心化後,如今昂貴的比值充實呈現出了它帶給人們的生活的影響。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所以最喜歡始力拼。 虎頭蛇尾有衝勁,奇美拉是Ugly,每次都能走到底,初心方能現美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