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書中的奇葩建議
avatar-img
貓想享

職場書中的奇葩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7月,對多數的畢業新鮮人來說,不是剛踏入職場,就是在尋找職場入場券的路上。相信有些人是不假思索地,直接帶著就學期間的做事模式上場,以自己擅長的方式面對工作。相對地,也會有不少人先到書店的商管區,翻找跟未來工作領域相關的職場工作守則,或是更一般性的職場應對建議,希望營造出符合社會期待的第一印象。

不過,工作久了之後,我發現這些職場書給的建議,逐漸發散、分歧。如果能找到「努力不懈、勤奮向上」的建議,也不難找到「適當軟爛、斷捨離」的建議。有不少以「公司、主管的利益優先」當作執行方針,自然也有「回歸自我實現」的指引。

畢竟要同時顧及上層管理、下層勞動階級的想法,想想也挺合理的,只是以前的風向比較明顯倒往某一邊。

想當初我在第一份工作升上小管理職,那時我的上級主管就送了我一本職場書,希望對管理小組業務有所幫助。詳細的書名跟內容已經忘了,但我很確定它是以「公司、主管的利益優先」的書,幾乎通篇給的都是「上對下」的建議——主管應如何要求下屬達到預期表現,下屬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回應主管或公司的需求等等。天真的我就照著書中的描述,弄垮了整個小組。

直到最近一份工作,即使沒有當管理職,也收到了上級主管送了我一本職場書。因為當時工作表現不太穩定,我也希望自己能夠進步,所以就順勢收下了。書名我就不透露了,但顯然地那也是一本以「公司、主管的利益優先」的書。我都懷疑這些當主管的是不是都有一份這類書籍的清單,怎麼送來送去都是同個類型的。

當時覺得,距離第一份工作也快10年的時間,這段時間的歷練或許會讓我對職場書中的內容,有些不一樣的感想,所以找了一天好好讀了一下......非常可惜,再次應證我非常討厭這類型的職場書,看來我跟管理職愈來愈無緣了。

過了快10年,這類型的書千篇一律,「主管好,你才會好」的基調依然透過這些書持續傳頌。以下是我當下看到非常傻眼的一段(因為是直書,所以畫面話有點長😅):

oh...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oh...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首先,這一段的開頭,先說了上、下雙方合作的模式,沒有一體適用的法則,但後面又說讓主管覺得能夠掌握你的潛規則,要自己想辦法弄明白。只有一方需要努力,怎能稱作合作?為什麼只有主管能掌握下屬,主管難道不需要也讓下屬能夠掌握?三天兩頭就在改變主意,甚至朝令必夕改的主管,下屬天天在重頭做起就累翻了,更遑論把事情完成。

再者,中間提到身為部屬的我們,讓主管覺得該讓他知道的事不報,不該讓他知道的事卻報一堆,會讓自己死得不明不白。這難道是要下屬觀落陰?主管也該跟下屬表明他希望知道的事情,才不會互相猜來猜去浪費時間吧?在沒有表明的情形下,下屬猜錯要報告的事,也不該用「你怎麼不知道」的態度回應,而是明確告訴下屬想知道的事,讓彼此都能把該說的事說完、該了解的事了解清楚,任務才得以繼續執行。

或許是因為公司政策,導致主管不得不變成如此模樣?的確有可能,畢竟我也當過小主管職,只是階級分到三層以上,總會有從上至下層層壓榨的現象。但我認為,主管不能只是當個貓頭鷹,單純把上層政策佈達,然後雙手一攤說「這就是公司政策」,放生下屬不理,又期待他們如期達到目標。

「雙向的溝通」是我覺得最低限度要做到的事。主管除了傳遞上層訊息,也要主動從下屬了解目前的狀況、困難、以達成目標的前提下能做到的事。當然,下屬也能主動提出這些議題,這時主管也該好好了解,跟下屬討論具體能改善、可執行的方案,讓彼此對政策也好、任務調整方式也好,都在有共識的條件下繼續執行。

職場是由很多面向組成,而人並非天生熟練所有面向。如果能多一點溝通、坦承,少一點自以為是、預設立場,也許在看那些職場負能量的貼文時,就不會看了笑中帶淚。

avatar-img
貓想享
11會員
40內容數
世界不斷變動,總有些新奇的事物,等待我去發掘、剖析與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貓想享 的其他內容
在準備轉職期間,為了能更接近數據分析的領域,首先決定要進修的領域是程式語言,首先從門檻相對不高的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開始。在此分享目前為止學到的一些小小心得。
會知道《彼岸花盛開之島》這本書,是因為我的朋友圈裡有人宣傳它——旅日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作品。加上我對書名中引用「彼岸花」,更好奇書中的劇情為何。這裡分享我讀後對於「彼岸花」在此書中不同層次的含義。
在重新當個學習者的期間,我還同時準備了TOEIC檢定考試。仗著自己的英文底子,加上曾經參加過GEPT的經驗,以為準備起來很容易。這裡就談談我準備的經驗,以及記錄未來還能努力的方向。
《取材.執筆.推敲》對創作必經的三個階段,提出了應該要注意的重點,雖然不見得對所有的寫作文體、題材都適用,但其中仍有許多讓我產生共鳴之處。
決定離開現職後,想要重新發展自己的技能樹:數據分析。在此記錄思考的歷程,以及接下來準備轉職的策略。
自從ChatGPT更新到第四版,討論度更甚以往。在回應內容品質提升的同時,大家開始擔心它對學習的影響。以評量為例,我對ChatGPT帶來的影響並不悲觀。
在準備轉職期間,為了能更接近數據分析的領域,首先決定要進修的領域是程式語言,首先從門檻相對不高的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結構化查詢語言)開始。在此分享目前為止學到的一些小小心得。
會知道《彼岸花盛開之島》這本書,是因為我的朋友圈裡有人宣傳它——旅日作家李琴峰獲得芥川獎的作品。加上我對書名中引用「彼岸花」,更好奇書中的劇情為何。這裡分享我讀後對於「彼岸花」在此書中不同層次的含義。
在重新當個學習者的期間,我還同時準備了TOEIC檢定考試。仗著自己的英文底子,加上曾經參加過GEPT的經驗,以為準備起來很容易。這裡就談談我準備的經驗,以及記錄未來還能努力的方向。
《取材.執筆.推敲》對創作必經的三個階段,提出了應該要注意的重點,雖然不見得對所有的寫作文體、題材都適用,但其中仍有許多讓我產生共鳴之處。
決定離開現職後,想要重新發展自己的技能樹:數據分析。在此記錄思考的歷程,以及接下來準備轉職的策略。
自從ChatGPT更新到第四版,討論度更甚以往。在回應內容品質提升的同時,大家開始擔心它對學習的影響。以評量為例,我對ChatGPT帶來的影響並不悲觀。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我膽小怕鬼,也幸好是個麻瓜,至今唯一的親身經歷,發生於大三時期在美國租住的公寓。
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是斯洛維尼亞的首都,位於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區域。這座城市擁有美麗的建築、古老的城堡和迷人的河流。以其綠意盎然的公園和悠閒的氛圍而聞名,並以其文化活動、美食和友善的人們吸引著遊客。 在這麼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我在它的街道見證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這個觀光客頻繁走動的街道上,
這是我在法國度蜜月時,同團團員遇到的故事。只能說法國阿伯這個構圖之巧妙,無人能及呀!
我膽小怕鬼,也幸好是個麻瓜,至今唯一的親身經歷,發生於大三時期在美國租住的公寓。
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是斯洛維尼亞的首都,位於阿爾卑斯山腳下的區域。這座城市擁有美麗的建築、古老的城堡和迷人的河流。以其綠意盎然的公園和悠閒的氛圍而聞名,並以其文化活動、美食和友善的人們吸引著遊客。 在這麼一個充滿魅力的地方,我在它的街道見證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在這個觀光客頻繁走動的街道上,
這是我在法國度蜜月時,同團團員遇到的故事。只能說法國阿伯這個構圖之巧妙,無人能及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