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死神編導的一場鬧劇。
文藝是一種華麗的蒼涼。
常常進入文藝思情,
可以將人生變成一場華麗蒼涼的鬧劇。
人生不可避免的是一場悲劇。
哲學是一種高貴的愉悦。
常常作哲學思考,
可以將人生變成一場高貴愉悦的悲劇。
哲學思考具有反思性、致極性與超越性, 講求追本溯原、刨根究底, 可以訓練培養人的理性能力和理性精神-懷疑與批判的精神。
哲學思考使人不滿足於對事物僅有感官表象的認識及常識思維, 而要求深入到一切事物背後去探究其普遍本質、意義、基本原則等。例如,
本體論: 探究宇宙萬有存在的本質 (或形式)、本原 (或始基、開端、太初);
認識論: 從主體與客體 (或思維與存在、意識與物質) 的關係如差異性、同一性等出發, 探究自我的認識能力, 以及知識的起源、範圍、真理性和方法學等;
倫理學: 探究人和人、人和家庭、人和社會、人和自然之間的理想應然關係等。
人生哲學: 探究人之所以為人、人為何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即生命的意義及其理想價值等。
哲學思考可以逐漸地變化人的氣質, 將淺薄輕浮的人變為比較深刻莊重, 將粗心大意的人變為比較嚴謹縝密, 即符合法蘭西斯.培根 (1561-1626) 所言:「凡有所學, 皆成性格」。
(以下參考《哲學概論》-杜保瑞與陳榮華, 2023, 五南出版)
人經常在思考, 但思考過程大多不嚴謹不縝密, 混亂有錯誤, 並非哲學思考。
哲學思考本身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或特性: 清晰性、批判性、體系性和評價性。
清晰性: 命題要清晰、推理要合乎邏輯。若我們只能用一些模稜兩可、模糊不清的概念去陳述命題或結論, 則表示我們對它的思考和理解都很淺薄。
批判性: 要保持開放兼容的態度; 反權威主義, 反教條主義 (本本主義), 批判質疑別人, 也批判質疑自己。 一個愛真理的人在主張己見時應當有所保留而抱着幾分懷疑, 避免獨斷, 不認為已經得到絕對真理, 時時作出自我修正。
體系性: 哲學思考不能是零碎片段和凌亂無章的, 而是要對研究課題建立一個整體的、前後連貫的解說-即建立一個有合理秩序的知識體系, 才能深入課題的意義。
評價性: 要從一個廣大的視域中, 了解各種主張之間的關係, 評價並斷定其是非優劣, 區別它們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