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林鐵本線的最後難關:屏遮那探險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阿里山林鐵本線自2008年中斷至今已經15年,期間還遭遇八八風災(2009年)與杜鵑颱風(2015年),讓路線全通的希望一再破滅。讓路線全通最大的挑戰,莫過於在前述的後兩次風災中一再發生大坍方的屏遮那前後路段。趁著上山拍火車的機會,場長走訪了從過去到現在都頗為神秘的屏遮那車站,記錄下今日的現況。

站房現在已變成工地的打卡棚

站房現在已變成工地的打卡棚

屏遮那車站位於本線60.18公里,居於現今通車終點十字路與第一分道之間,海拔約1711公尺。屏遮那在日本時代寫作平遮那(ヘイシヤナ),根據教育部以本土語言標注臺灣地名計畫的研究,其地名來自於當地鄒族族語,地名涵義據計畫團隊成員之一的黃偉嘉學長上次來臺大火車社演講的內容,是指當地某種原生植物所在的地方之義。屏遮那在1927年臺灣日日新報社出版的《阿里山登山者のために》案內書中描述,當時火車經過之後車窗外便開始出現紅檜巨木,給人阿里山檜木森林玄關的印象。

從屏遮那到1912年通車終點的二萬平之間水平直線距離僅僅約1公里左右,幾乎是可以直接看到對方的距離,離有著豐富林木資源的阿里山林場可說只有一步之遙,不過兩站之間的高低落差卻將近300公尺!即使是登山步行恐怕也會對眼前陡峭的山壁望之卻步吧,更何況是載著重物的火車呢?為了在陡峭的地形上盤山展線,路線從屏遮那開始採取經由第一、二分道兩個折返式路線的方式爬升高度(也就是大家印象中「阿里山碰壁」乘車體驗的起始點),足足走了7公里才讓火車能夠順利爬上這片大山壁。

屏遮那與二萬平之間水平距離很近,但之間的高度落差相當大(取自1924年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

屏遮那與二萬平之間水平距離很近,但之間的高度落差相當大(取自1924年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陸地測量部))

過去屏遮那車站周邊完全沒有聚落和聯外道路,除非循林間小徑否則無法抵達,比大家熟悉的三貂嶺車站還要更加的秘境。從上圖的日治五萬分之一地形圖上可以發現,屏遮那前後都被繪有裸露岩壁,百年來也一直都是山崩的好發區域。2009年八八風災之後,屏遮那車站前後的42號、46號隧道便遭受山崩而嚴重損毀,由於當時委外經營的宏都公司遲遲不願處理災後重建,林務局遂於隔年終止委外契約、收回自辦重建。為了災後重建工程進行,工程單位從阿里山公路舊線、今日的阿里山垃圾轉運站後方開闢工程便道,以利工程資材進出屏遮那,才意外讓這座秘境車站有了聯外道路。

從今日阿里山公路往二萬平的「產業道路」有一小段其實是以前台18線的舊線。紅色圖釘的位置則是今日垃圾轉運站的位置,也是工程便道的起點。(取自1985年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

從今日阿里山公路往二萬平的「產業道路」有一小段其實是以前台18線的舊線。紅色圖釘的位置則是今日垃圾轉運站的位置,也是工程便道的起點。(取自1985年二萬五千分之一經建版地形圖(第一版))

垃圾場後方舊公路(往前)與工程便道(往右)分歧點

垃圾場後方舊公路(往前)與工程便道(往右)分歧點

工程便道坡度十分陡斜,回程步行上坡一下子就累得氣喘吁吁

工程便道坡度十分陡斜,回程步行上坡一下子就累得氣喘吁吁

從垃圾場到屏遮那車站一路上都是陡斜的下坡,不過因為路幅不寬,所以得隨時注意進出的工程車輛。經過十多分鐘的森林漫步,頓時視野豁然開朗,映入眼簾的是有著陡峭、裸露岩壁的塔山,右手邊的屏遮那大崩壁上方就是探訪當天上午才去過的二萬平車站。面對將近300公尺的高度落差,不知道當時的鐵道技師是用什麼樣的心情望向這片山壁?

遠遠地就可以看見二萬平車站的護欄

遠遠地就可以看見二萬平車站的護欄

沿著便道繼續走,左手邊是目前進行中的42號隧道重建工程的土石堆置場,再往下還有工寮、資材場等設施。面向工程計畫告示牌的左邊,如同工寮一般的小小鐵皮屋,這裡就是十四年來一直等不到客運列車的屏遮那車站。不過,在長1141公尺的新46號隧道於2015年完成之後,路線在抵達屏遮那車站站房之前就會進入隧道,一舉繞過車站與前方的大崩壁,未來重新通車之後屏遮那車站是否會搬遷仍是未知數。

隧道工程挖出來的土石採階梯狀堆置,避免再次崩塌

隧道工程挖出來的土石採階梯狀堆置,避免再次崩塌

原屏遮那車站東側站場,但以後火車不會走這了

原屏遮那車站東側站場,但以後火車不會走這了

阿里山林鐵本線一度在2015年全通進行試運轉,不過就在正式通車前遭受杜鵑颱風襲擊,原本在八八災後評估只需修補結構與前後路基的42號隧道,在這次坍方後隧道結構受損。路線再次中斷的六年間,林鐵管理單位歷經動盪,許多重建行政程序也都要從頭來過,但在林務局及林鐵處的努力下,重建工程終於還是在2021年順利開工。新建的42號隧道預計較舊隧道再往山裡移動,東口將在43號隧道的中間接上;為了方便工程車輛進出,43~45號隧道的軌道也都已移除,作為工程便道使用。屏遮那不僅是阿里山檜木森林的玄關,也是見證鐵道與自然共存的環境教育場域。期待未來屏遮那車站恢復營運之後,社會能更加認識這處林鐵本線的最後難關之地。

屏遮那車站站房,再往前就是隧道工地

屏遮那車站站房,再往前就是隧道工地

參考資料:
1.《鐵道情報》213~215、225~228、256期
2.臺灣總督府營林所,《阿里山登山者のために》(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27)
3.臺灣總督府阿里山作業所,《阿里山鐵道》(臺灣總督府阿里山作業所,1913)

探訪時間:2022.3.
完稿時間:2022.5.(初刊登於時光土場Blogger)
最後更新:2023.7.

avatar-img
43會員
175內容數
隨著日本進入令和時代,日本國鐵分拆民營化已超過三十年的歲月。這段期間不少國鐵時代的路線與車輛一一退場,成為我這個平成人類未曾參與到的旅行經驗。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日本旅行,我希望能在旅途中回味那些逝去的鐵道元素,抓住過去的鐵道風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時光土場 的其他內容
位於塔山東側的塔山裏線有著許多神秘傳說,有人說裏頭埋藏著黃金,也有人說藏著阿里山林鐵下落不明的蒸汽火車。藉著阿里山林鐵處舉辦《再建祝山─祝山車站改建紀念活動》的機會,時光土場與長期合作夥伴《鐵道情報》便一同上山進行踏查,接下來就跟著場長的腳步一揭阿里山林鐵廢棄路線的神秘面紗。
近年來,行政院積極推動開放山林政策,大幅簡化了入山手續,越來越多人往山上出發。昔日被中國遊客塞滿的阿里山在外國人來不了之下,今日則被大量的國內遊客取而代之。要說阿里山眾多景點中最受歡迎的「秘境」景點,大概非眠月線莫屬!在出發前往這段秘境鐵道跡之前,不妨跟著場長的腳步來神遊這段秘境吧!
阿里山林業鐵道被稱作是台灣的國寶級鐵道,除了從平地到高山72公里的盤山展線之外,還有美國以外仍可動態運轉的Shay蒸汽機車。在阿里山的木材運輸歷史中,以鐵道作為運輸主力,甚至分岔出多條支線,可說是相當有趣的地方。因此這次趁著追火車的空檔,場長我就跑去踏查了一段當年的林內鐵道。
位於塔山東側的塔山裏線有著許多神秘傳說,有人說裏頭埋藏著黃金,也有人說藏著阿里山林鐵下落不明的蒸汽火車。藉著阿里山林鐵處舉辦《再建祝山─祝山車站改建紀念活動》的機會,時光土場與長期合作夥伴《鐵道情報》便一同上山進行踏查,接下來就跟著場長的腳步一揭阿里山林鐵廢棄路線的神秘面紗。
近年來,行政院積極推動開放山林政策,大幅簡化了入山手續,越來越多人往山上出發。昔日被中國遊客塞滿的阿里山在外國人來不了之下,今日則被大量的國內遊客取而代之。要說阿里山眾多景點中最受歡迎的「秘境」景點,大概非眠月線莫屬!在出發前往這段秘境鐵道跡之前,不妨跟著場長的腳步來神遊這段秘境吧!
阿里山林業鐵道被稱作是台灣的國寶級鐵道,除了從平地到高山72公里的盤山展線之外,還有美國以外仍可動態運轉的Shay蒸汽機車。在阿里山的木材運輸歷史中,以鐵道作為運輸主力,甚至分岔出多條支線,可說是相當有趣的地方。因此這次趁著追火車的空檔,場長我就跑去踏查了一段當年的林內鐵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阿里山森林鐵路(下稱林鐵),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原定2015年通車,又遇杜鵑颱風,致42號隧道崩塌,後決定新建42號隧道,於2021年初動工,2022年底貫通。今年七月終於迎來中斷15年的全線通車,七月底因凱米颱風又短暫停駛,好在九月恢復通車,才不致影響這趟身為臺灣人一生必朝聖的「臺灣麥
Thumbnail
屏風山,一座因名列百岳素有中橫四辣之一而小有名氣的山峰 早期攀登屏風山舊路-合歡金礦山屋路線,因危險性因素山友另開一條從松針營地越過塔次基里溪沿稜而上的路,也意外發現一處紅檜巨木群落,也就是本文紀錄對象屏風山神木群。
Thumbnail
由於颱風影響,北迴鐵路遭到部分路段中斷,對於無論是從北部還是從花蓮前往的朋友們來說是相當不便的。但願能夠盡快恢復正常,讓交通恢復順暢。 機票訂不到,只好來個台灣大環島。經歷了長達七個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了花蓮。為了明後天的工作雖付出這麼辛苦的旅程,但想到第一線原住民朋友們為族語復振的擺上,這樣的付
Thumbnail
松林書局這場「2421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新書發表講座,以阿里山森林鐵路為動脈 串流阿里山的脈動講座,吳明翰老師,把鏡頭下的故事分享,經過六年的時間,記錄著當代阿里山林鐵,人文情懷,非常期待,阿里山林鐵自從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毀損,復建之路漫長,杜鵑颱風又來攪亂,全線通車之日延宕,挺過全台有感
Thumbnail
小百岳#094 好久沒更新了,這次來到台東來解鎖小百岳 從台東火車站租完車後,直接驅車前往金針山木馬步道,本來以為會是座好騎上山的山,但沒想到上山路段比預想中崎嶇且狹窄,還剛好遇到道路整修,所以沒有很好騎,但也沒想到可以一路騎到山頂點下,基本上抵達雙乳峰地標後,沒走幾步路就到山頂點了。 山頂點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全長27km,從阿里山到杉林溪,
經過失落的森林鐵道「眠月線」與仙境「水漾森林」。 因921加上阻斷了石鼓盤溪上游野溪,意外形成夢幻的堰塞湖。 杉林長期泡水枯死,枯樹的線條與死沉的湖面讓人有種說不出的詭異美感。可能再過幾年枯樹倒光就沒有此美景了。要去的儘快~~
Thumbnail
阿里山,是許多觀光客指名必訪的旅遊勝地,尤其搭小火車上山更是個難得的體驗,但是,其實目前阿里山林業鐵路本線,因為部分路段還在修復的緣故,只能從嘉義火車站搭到十字路站,之後就得轉搭接駁車,也就是無法全線通車,甚至這個情況已經長達15年之久。
Thumbnail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及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
Thumbnail
  阿里山森林鐵路(下稱林鐵),2009年因莫拉克颱風,原定2015年通車,又遇杜鵑颱風,致42號隧道崩塌,後決定新建42號隧道,於2021年初動工,2022年底貫通。今年七月終於迎來中斷15年的全線通車,七月底因凱米颱風又短暫停駛,好在九月恢復通車,才不致影響這趟身為臺灣人一生必朝聖的「臺灣麥
Thumbnail
屏風山,一座因名列百岳素有中橫四辣之一而小有名氣的山峰 早期攀登屏風山舊路-合歡金礦山屋路線,因危險性因素山友另開一條從松針營地越過塔次基里溪沿稜而上的路,也意外發現一處紅檜巨木群落,也就是本文紀錄對象屏風山神木群。
Thumbnail
由於颱風影響,北迴鐵路遭到部分路段中斷,對於無論是從北部還是從花蓮前往的朋友們來說是相當不便的。但願能夠盡快恢復正常,讓交通恢復順暢。 機票訂不到,只好來個台灣大環島。經歷了長達七個小時的車程,終於抵達了花蓮。為了明後天的工作雖付出這麼辛苦的旅程,但想到第一線原住民朋友們為族語復振的擺上,這樣的付
Thumbnail
松林書局這場「2421m的迴聲阿里山林鐵全線紀行」新書發表講座,以阿里山森林鐵路為動脈 串流阿里山的脈動講座,吳明翰老師,把鏡頭下的故事分享,經過六年的時間,記錄著當代阿里山林鐵,人文情懷,非常期待,阿里山林鐵自從莫拉克颱風造成嚴重毀損,復建之路漫長,杜鵑颱風又來攪亂,全線通車之日延宕,挺過全台有感
Thumbnail
小百岳#094 好久沒更新了,這次來到台東來解鎖小百岳 從台東火車站租完車後,直接驅車前往金針山木馬步道,本來以為會是座好騎上山的山,但沒想到上山路段比預想中崎嶇且狹窄,還剛好遇到道路整修,所以沒有很好騎,但也沒想到可以一路騎到山頂點下,基本上抵達雙乳峰地標後,沒走幾步路就到山頂點了。 山頂點
Thumbnail
這是第二次造訪外表破舊的枋山車站,距離前一次來已晃過五年時光,卻是在同樣的時間、光線。車站彷彿沉睡在歷史裡,無論何年何歲走進來都不曾改變輪廓,沒有任何聲響能驚動它,我們的到來亦是如此。 人間喧囂止在山腰,此地反成為綠意的樂園。它是個孤僻的老者,隱居在寂靜而荒蕪的幽徑深處,若非實際在此搭乘過列車,很
Thumbnail
全長27km,從阿里山到杉林溪,
經過失落的森林鐵道「眠月線」與仙境「水漾森林」。 因921加上阻斷了石鼓盤溪上游野溪,意外形成夢幻的堰塞湖。 杉林長期泡水枯死,枯樹的線條與死沉的湖面讓人有種說不出的詭異美感。可能再過幾年枯樹倒光就沒有此美景了。要去的儘快~~
Thumbnail
阿里山,是許多觀光客指名必訪的旅遊勝地,尤其搭小火車上山更是個難得的體驗,但是,其實目前阿里山林業鐵路本線,因為部分路段還在修復的緣故,只能從嘉義火車站搭到十字路站,之後就得轉搭接駁車,也就是無法全線通車,甚至這個情況已經長達15年之久。
Thumbnail
2011年起不短的10年裡,泰安舊站經歷曇花一現的復駛,而後陷入發展停滯的時光裡;這也使當年自己曾與旅伴走過,自車站循鐵路走向大安溪鐵橋的500公尺路途,變得雜草叢生、綠樹成蔭,就連百年鐵橋也早已封閉且大面積生鏽。
Thumbnail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及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