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思考的覺醒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如今社會紛擾,重度社群黏著的現代人,是否常因為社交軟體上的各種消息、各種言論、各種紛擾而焦慮著?

誰人設翻車?

誰侵害過他人?

誰表裡不一?

誰待人接物的方式惹議?

誰教育方式不合理?

種種大至足以危害社會秩序、足以犯下法律刑責,或小至他人事務、不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只要有任何風吹草動,或者以為是可受公評之事的大大小小,都能讓人在螢幕前、鍵盤敲打下留下批評,有時事情尚未水落石出、有時不見得為單方面錯誤、有時不知內情真相,即大肆批評,用著正義、道德、改善社會的名號,合理的傷害或許根本不認識的人。這樣的文字、言論接觸久了,人心的健康變得岌岌可危。

《內在思考的覺醒》作者內海聰在書中寫道:

「相較於表層心理,深層心理是更基本的、更欲望的、更本質的,也更天命的。我們日常生活中便是如此靈活運用表層心理與深層心理。

就結論而言,『行為』乃是評判一個人的唯一標準。只有習於逃避或深層心理扭曲的人才會說『每一個人都有各自的價值』、『人類期望與和平共存是很美好的事』、『這不是你的錯,不要苛責自己』。或者反過來找一堆藉口說「我的能力不夠,所以辦不到」。

分析一個人的深層心理並無他法,唯有觀察他的所有行為與事情結果。因為人的話語僅是表面的醜陋面具,而人的行為則是深層心理的體現。」

這並不是說每個人說出來的話都是藉口或表面,而是「話語」雖有力量,但也能成為人設的假象,文字亦然。

「一個人的話語、主張等要素,不能成為判斷的依據。我對花言巧語的人一概不信任,主要是因為我能看穿他們背後的深層心理。滿嘴花言巧語的人一旦被人戳破本質,就會以齷齪言行加以反擊。當他們態度丕變的那一瞬間,對我來說有種莫名的快感,這世上似乎把這種反應稱為惱羞成怒。

若是了解深層心理如何反映在人的行為,就能以不同的角度觀察世上發生的所有事情。舉例來說,『偽善』是最能代表深層心理的詞語及行為,世上比惡更惡、更不誠實的莫過於偽善。所謂的惡,是好是壞或許還有待商榷,但換個角度來看,它無疑是最誠實的。」

是故,我們在觀察或了解一個人之時,不能光靠言語而是需要對於內在的觀察。明明是想堅持己見的人,用話語包裝成「我是替你著想」;明明是喜愛評斷別人,用話語包裝成「為了正義發聲」。

這社會已經太多紛爭與虛假了,不需再用自身的標準影響他人,不如反觀內心真正的想法,人有七情六欲愛恨情仇都是正常,承認原來的樣貌比假裝善良顯得可愛多了,一旦拿下面具直視內心幽暗,方能治癒真正的傷口,有著灑脫自在的未來人生。

avatar-img
5會員
29內容數
放下過謙,去除羞赧,讓「我好棒」成為理所當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幸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句話出自劉潤的新書《商業簡史》,在人的一生中,所有事都離不開商業,有句話說:「要先愛錢,錢才會愛你。」說起來庸俗,但即便是視財富為無物,認為夠用就好、存款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人生的人,更應該懂商業。 所謂夢想,所謂前途,所謂人生規劃,哪件事不和商業有關,所以劉潤在書中提到,與其問「我有輝煌的前
前幾年有部很受歡迎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月薪嬌妻),這句前後有著衝突情緒的話當時蔚為流行,贊同的人彷彿因為「有用」兩字而得到解脫,但與其說「逃避有用」,不如說是冷靜或者暫停。 在前陣子閱讀的小說中,印象很深的是《不便利的便利店》和《在森崎書店的日子》,兩本書同樣談到「暫停」這件事。每個人在社會
每個人都是由不同的碎片組成,雖然身而為人,五官身形有一定的樣貌,但當拆解個一片片凹凹凸凸的拼圖碎片之後,即由五官不同的大小、身形的胖瘦,長處、短處、興趣、喜好組成,倘若我們能理解包容不同的拼圖該在的位置,一幅美好的成品就能呈現它該有的、預期中的樣子,倘若我們修剪了、拋棄了當中的碎片,那缺了的、多了的
前陣子,有朋友因為自己短暫的怦然心動而懊惱。他說以為幸福將至,終究只是自作多情。這樣的情緒人人有,「自作多情」不僅限於「他人是否對我有好感」的誤判,要我說,「他人是否對我有惡意」的誤判也算在內。 喜歡你的人,一定會讓你知道, 不喜歡你的人,你也不用知道! 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
常聽人說到「厭世感」,每天面對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係壓力感到乏味,每天早上起床想到又是新的一天,有好多事要面對、應付就深覺疲憊,腦子裡沒有夢想、沒有喜好、沒有目標,唯有對周遭一切的抱怨、埋怨和對自我的哀怨。其中,對自我的哀怨,我稱之為「厭己感」。 找到生活中的成就感, 把學習當成樂趣,
所謂「隨緣」不是被運氣牽著鼻子走的意思,而是在「盡力」的基礎上,與結果妥協。人一生中能控制與不能控制的事情很多,「和解」這件事,即用在不能控制的事情上,與其一直自怨自艾不改變現狀,到處抱怨訴苦你受到的不平等,不如在「盡力」這個基礎上與「不完美」「不滿意」和解。 安於現狀並沒有錯,
這句話出自劉潤的新書《商業簡史》,在人的一生中,所有事都離不開商業,有句話說:「要先愛錢,錢才會愛你。」說起來庸俗,但即便是視財富為無物,認為夠用就好、存款多寡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人生的人,更應該懂商業。 所謂夢想,所謂前途,所謂人生規劃,哪件事不和商業有關,所以劉潤在書中提到,與其問「我有輝煌的前
前幾年有部很受歡迎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月薪嬌妻),這句前後有著衝突情緒的話當時蔚為流行,贊同的人彷彿因為「有用」兩字而得到解脫,但與其說「逃避有用」,不如說是冷靜或者暫停。 在前陣子閱讀的小說中,印象很深的是《不便利的便利店》和《在森崎書店的日子》,兩本書同樣談到「暫停」這件事。每個人在社會
每個人都是由不同的碎片組成,雖然身而為人,五官身形有一定的樣貌,但當拆解個一片片凹凹凸凸的拼圖碎片之後,即由五官不同的大小、身形的胖瘦,長處、短處、興趣、喜好組成,倘若我們能理解包容不同的拼圖該在的位置,一幅美好的成品就能呈現它該有的、預期中的樣子,倘若我們修剪了、拋棄了當中的碎片,那缺了的、多了的
前陣子,有朋友因為自己短暫的怦然心動而懊惱。他說以為幸福將至,終究只是自作多情。這樣的情緒人人有,「自作多情」不僅限於「他人是否對我有好感」的誤判,要我說,「他人是否對我有惡意」的誤判也算在內。 喜歡你的人,一定會讓你知道, 不喜歡你的人,你也不用知道! 因為天氣好,因為天氣不好,因為天氣剛剛好。
常聽人說到「厭世感」,每天面對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人際關係壓力感到乏味,每天早上起床想到又是新的一天,有好多事要面對、應付就深覺疲憊,腦子裡沒有夢想、沒有喜好、沒有目標,唯有對周遭一切的抱怨、埋怨和對自我的哀怨。其中,對自我的哀怨,我稱之為「厭己感」。 找到生活中的成就感, 把學習當成樂趣,
所謂「隨緣」不是被運氣牽著鼻子走的意思,而是在「盡力」的基礎上,與結果妥協。人一生中能控制與不能控制的事情很多,「和解」這件事,即用在不能控制的事情上,與其一直自怨自艾不改變現狀,到處抱怨訴苦你受到的不平等,不如在「盡力」這個基礎上與「不完美」「不滿意」和解。 安於現狀並沒有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認識心中的「惡」、認識自我、覺察世界,讓大腦適當的休息,才能再次面對情緒化的世界與快樂生活。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我以為,言行一致是做人基本標準。 我發現,言行不一也是很多人為了融入社會苟且偷生的行為。 總是太認真,也總在遭背叛之後,才會看清,信任的瓦解絕非意外,而是一次又一次付出真心後的傷害。 為什麼我不能一開始就看清,非得要等個2-3年才會摸透那些 自以為善良的人們呢?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Thumbnail
認識心中的「惡」、認識自我、覺察世界,讓大腦適當的休息,才能再次面對情緒化的世界與快樂生活。
Thumbnail
人性是複雜的,但卻有跡可循。有些人窮極一生都在研究人性,有些人則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悟透了人性。 在利己的驅使下,人們往往會做出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利益,會欺騙他人。在利他的驅使下,往往會做出一些幫助他人的事。了解人性,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他人,也幫助我們更好地保護自己。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我們從小學習,就是為了懂更多知識,讓自己更聰明,卻也因此對自己是善是惡,感到糾結痛苦。
我以為,言行一致是做人基本標準。 我發現,言行不一也是很多人為了融入社會苟且偷生的行為。 總是太認真,也總在遭背叛之後,才會看清,信任的瓦解絕非意外,而是一次又一次付出真心後的傷害。 為什麼我不能一開始就看清,非得要等個2-3年才會摸透那些 自以為善良的人們呢?
Thumbnail
Rule No.1 永遠不要相信任何表面看到的表象! 很不幸的,我天生就是所謂的高敏感人,所以對人與人相處中所產生的任何情緒的敏感度非常的感受深刻,又加上後來透過長時間的修行與大量閱讀,於是後來自己便有了所謂開悟的領悟,也因此更對這個世界上人類的種種行為舉止背後的心理因素可以說是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