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分手,不能退休,你缺的是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離開人際關係之後 你真正喜歡做什麼 

我們常覺得自己很忙,但都是在忙別人的事情,一旦情況突然轉變,我們才發現脫離人際關係後,自己不知道「我可以做什麼事情」。例如:處於離巢期的母親說「孩子去外地念書之後,不用做早餐帶便當,我突然不知道自己早起要幹什麼?」;分手後的女人說「到處都是跟他去的地方,每一個朋友都是我們共同的朋友,我突然不知道自己一個人能做什麼?」;大病一場被迫退休的主管說「我還可以動,還有生產力,不去工作賺錢要幹什麼?」,這些迷茫背後都是沒有與自己相處的能力。

親子關係裡無法放手讓想飛的孩子成長,感情關係裡明知不適合卻無法乾脆分手,退休之後無法開拓屬於自己新的人生里程,許多人生重要議題的背後,缺的是獨處的經驗,很少培養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就沒有面對關係改變時,幫自己適應的信心

和自己相處的能力建基於你對自己的了解和耕耘,你有沒有專屬於自己的目標、活動跟興趣?不是因為跟誰在一起才想做的事情,不是為了賺錢或其他目的才做的事情,不是因為你有某些角色才需要做的事情。

raw-image

如上圖所示,在生活中自我會扮演不同角色,為了不同目的做很多活動,比如在親子關係中,身為照顧者你會為了子女而做飯,在伴侶關係裡,你和對方一起做喜歡的活動,在工作時,你為了專業的需要而看新聞或回信等等。但是有一塊自我,不用承擔角色,不為其他目的,不和任何關係重疊的自我,在那個專屬自己的部分,在這塊自我裡,你會想做什麼?什麼事會帶給你快樂?這需要你用心思考並細心培養,找到自我充實與自我取悅的方法

同一件事情可以是為了關係裡的別人而做的事,也可以是出於讓自己快樂而做的事,好比做飯,身為照顧者,你可能需要為了孩子早起做飯帶便當,挑選菜式時考慮他們年紀所需的營養和個人口味,倘若你只需要考慮自己,烹飪本身會不會帶給你快樂呢?如果一件事情可以幫你紓壓也可以帶給你樂趣,那這件事就是你獨處時最好的良伴

如果沒有跟伴侶一起的話,你還喜歡衝浪、爬山、看電影嗎?如果不是為了工作,為了賺錢等目的,你還會持續你現在做的某些活動嗎?你可以列舉出現在生活裡你常做的幾項活動,看看摘掉關係和角色後,這些事物是不是你真正喜歡的事。

你可以在獨處的時候,練習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你平常會做的活動,例如:本來都是跟男友去看電影,需要考慮兩個人的喜好,偶而自己去看電影,試著為自己挑選喜歡的類型,體驗看看自己喜歡什麼方式;平常都為家人做菜,偶而只為自己烹飪,做自己喜歡想吃的東西,試試看能不能把一件為別人付出的事情,轉化成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有時候我們在培養自我取悅,增進獨處能力上會遇到困難,從晤談經驗裡我整理出幾個常見的困難,如下:

第一、了解別人卻不認識自己

一個剛面臨離巢期的母親,因為長久披著媽媽角色,很少有自己的時間,她很熟悉先生和孩子的口味、喜好和興趣,她接收家人挑剩下的選擇,只能運用家庭時間以外的零碎時間,當伴侶和小孩各自有更多自我時間,母親也要學習為自己大把的時間做自由的選擇。

一開始很不容易,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沒什麼創意,只想睡覺,或繼續做一些原本就有的小休閒,像是看看電視、逛市場、逛網拍、打小遊戲等,只要能帶來放鬆跟愉悅,都可以嘗試。

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楷模,看看他們怎麼和自己相處,可以豐富你的靈感;嘗試一些自己過去不會做的事情,也是很好的方向,漸進式地接觸可以幫自己脫離舒適圈,給大腦和心靈一些刺激與挑戰,你會發現很多事情和你預想的不一樣,而有豐富的收穫。離巢期的母親變回女人,她學會自己旅行,到處走走看看,不用總是留在家裡等人回來。

第二、獨自享樂的罪惡感

我們只敢把時間和精力花在關係裡,是因為我們不敢把資源用在自己身上,很多人在獨自享樂時都有罪惡感,「媽媽為了我們犧牲那麼多,我怎麼可以只顧自己!」、「先生在外努力賺錢,我多做一點家事會怎麼樣?我為什麼這麼愛計較!」、「我過得這麼好,是不是該讓他們也過好一點?」諸如此類的思考,你是不是很熟悉?

在健康的關係裡,我們讓自己愈好,你自己的圓裡面愈有能量愈豐富,你和別人交集的部分,也會愈來愈好,比方說,你投資自己,投過進修讓自己更有能力,透過購物與搭配讓自己更有魅力,你花時間經營自己,不只是讓自己變好,你和其他人的關係裡也會有益處,你會是更有智慧的照顧者或子女,你會成為優質的上司或下屬,你會是更風趣更吸引人的伴侶。

在不那麼健康的關係裡,對方很可能只想永遠依賴別人,只想盡其所能吸取他人的資源,如果你真的順從對方的渴望,不堅守界線,不為自己著想,那麼你的圓會變得不健全,你無法自給自足,最終也變得依賴,那麼所有的關係鏈都會陷入負向循環。

第三、擔心失去在關係中的價值

我曾經和一個國中男生討論如何分配時間,我們在想是不是可以減少上網或看手機的時間,他說「我時不時就要看一下手機,我怕大家聊到什麼話題我沒跟上,或是有人丟我訊息,我太久沒回,我有想過考前三天完全不要上網專心唸書,這樣效果一定很好,但是我怕三天後我的朋友都忘了我。」以國中生的年紀來說,他精準地理解到自己內心的困難。

我們擔心如果自己不持續對關係付出,就會失去在人們心中的價值,這阻礙了國中生衝刺學業,也是許多屆齡退休或已退休人士的擔憂,如果我不再有工作能力,我就失去價值了嗎?

我們一生中為了某個目的或承擔某個角色的時間,可能隨著不同階段而消長,與我們產生交集的每一個圓,都有各自需要我們的時刻,也有為了實踐他們的自我而遠離我們的時刻,親情是如此、愛情是如此、職場也是如此,我們需要發展自己的生命軸心,時時刻刻記得培養專屬自己的部分,才能坦然面對其他圓在自己生活中的進與退。


初刊於良醫健康網 2021/04/28


歡迎追蹤「心理師與女人聊心室」

FB: https://www.facebook.com/female.psycho

IG: @PSYFORFEMALE

 

很多人來晤談室處理關於職場的困擾,我在這裡分享一些大家在心理治療之後,自己在職場上的領悟與改變,如果能對正在閱讀文章的你有所助益,那就再好不過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兩年中國新出了「蹲族」這個名詞,描述一群高學歷卻無業的年輕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租房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既不熱血也不奮鬥,稱作蹲族。 許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做「蹲族」的一段歲月,聽過幾個故事後,我發現「蹲」這段時期,是人們將原生家庭經驗和出社會經驗的打散整合期,也是人們重新練習面對權威的過渡期。
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他們是挺過來的一群人,要是沒有生命中許多貴人和機緣相助,轉眼就成了新聞裡那些走不出來的孩子。這些年輕而憂鬱的靈魂,可能出現在公車上、電梯裡、與你工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婆媳關係是一門學問,不同專業有不一樣的建議,而不同角色看待這件事的觀點也不同,這一篇我要分享的是「心理師給未婚男性的建議」,談如何透過調整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係,來預防未來的婆媳問題。
當紅宮鬥劇的女主角被人拍到像骷髏人般的照片,所謂的纖細苗條再多瘦一點就顯得可怕又可憐。那樣的影像讓我想起曾在晤談室裡的幾個一樣單薄的身影,表面上他們都跟食物有仇,不是食慾很淡泊,就是對吃進身體裡的東西斤斤計較,然而在吃與不吃背後,他們藏在心裡的事卻不見得和食物有關。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這兩年中國新出了「蹲族」這個名詞,描述一群高學歷卻無業的年輕人,他們在競爭激烈的城市租房生活,終日無所事事,既不熱血也不奮鬥,稱作蹲族。 許多人一生中都有過做「蹲族」的一段歲月,聽過幾個故事後,我發現「蹲」這段時期,是人們將原生家庭經驗和出社會經驗的打散整合期,也是人們重新練習面對權威的過渡期。
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他們是挺過來的一群人,要是沒有生命中許多貴人和機緣相助,轉眼就成了新聞裡那些走不出來的孩子。這些年輕而憂鬱的靈魂,可能出現在公車上、電梯裡、與你工
「心理師,醫生說我媽失智了,這怎麼可能呢?她到現在還每天唸我之前去美國沒讓她跟的事情,時間一到就吵著要吃飯,失智的人怎麼可能這麼精明!」年前母親突然變得精神恍惚,嚇得她趕緊帶媽媽去看醫生,後來媽媽的狀況逐漸穩定,她一時半刻接受不了醫師的診斷,難以面對高齡七十歲的老媽媽大腦已經退化的事實。
婆媳關係是一門學問,不同專業有不一樣的建議,而不同角色看待這件事的觀點也不同,這一篇我要分享的是「心理師給未婚男性的建議」,談如何透過調整家庭成員間的人際關係,來預防未來的婆媳問題。
當紅宮鬥劇的女主角被人拍到像骷髏人般的照片,所謂的纖細苗條再多瘦一點就顯得可怕又可憐。那樣的影像讓我想起曾在晤談室裡的幾個一樣單薄的身影,表面上他們都跟食物有仇,不是食慾很淡泊,就是對吃進身體裡的東西斤斤計較,然而在吃與不吃背後,他們藏在心裡的事卻不見得和食物有關。
很多受婆媳議題困擾的媳婦來晤談時焦點是婆婆,但身為婆婆的女性在晤談時多半都在談兒子,其實「婆媳」問題骨子裡是「母子」議題,一個女人會變成怎麼樣的婆婆,取決於她做母親時如何看待與兒子的分離,有些人比較放得下,走得順利輕鬆,有些人則傷痕累累,變得焦慮又憂鬱,有些人不光自己不開心,也把苦牽連到家人身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爸媽退休了,原本把上班與責任當作人生做重要的事的他們,找不到人生方向與重心,除了每天打開股市去看今日漲幅,或看著時下新聞隨口回應幾句,大部分的重心就放在生活小事裡,念著小事的規矩,希望小孩聽他們的話行事。 問他們說:『人生還有什麼其他想做的事嗎?』爸便會回答:『把房子一個一個處理掉,減輕負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Pooh分享了她最近閱讀的書籍《對自己也當個好人》。這本書以輕鬆的語調探討了孤獨、自我接納和追求真實自我的重要性。作者通過自身經歷,分析了與他人分享脆弱的感受,並強調在生活的每個階段都應學會接受失敗和孤獨,進而成長。Pooh的感想也鼓勵讀者勇敢嘗試新事物,讓人生更加充實。
Thumbnail
時常在腦中產生許多思緒,可是卻沒能很好的整理出來變成文章分享,一部分可能是時間不夠用。 我通常在思緒產生的當下,會用手機記事本App-Google keep或notion紀錄,想說之後再統整好,寫成文章來分享,可是遇到很大的狀況是,其實根本沒有後續的創作,想著想著也覺得很可惜。 突然靈光一閃,或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爸媽退休了,原本把上班與責任當作人生做重要的事的他們,找不到人生方向與重心,除了每天打開股市去看今日漲幅,或看著時下新聞隨口回應幾句,大部分的重心就放在生活小事裡,念著小事的規矩,希望小孩聽他們的話行事。 問他們說:『人生還有什麼其他想做的事嗎?』爸便會回答:『把房子一個一個處理掉,減輕負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通過離婚、有小孩和母親同住的生活經歷,開始尋找真正的自己。作者自省過去的選擇,並且決定要過一種不被社會期待的生活。這是一個關於自我覺醒和成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