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聽到「老派情書」這個書名,看到浪漫紫色甚至散發微光的書封,我相信應該有不少人會像我一樣被愛情泡泡吸引進書裡。我太想知道老年人的美好戀情,我太想看到一個成功老化途徑的指引,所以我努力看完這本厚厚的書。
這確實是本甜蜜的書,作者的人生故事真的會帶給人希望,但遠遠不止如此。遲暮之年的愛情,是苦藥上的蜜餞,甜蜜是真的,但是這本書真正包藏的良藥苦口,是讓讀者直面了人的老化、病痛與死亡。
我想到安·海瑟薇的love & other drugs,描述一對情侶在經歷疾病的考驗仍決定在一起,那是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但我仍心有疑惑,「光是健康時,疾病的可能對感情就這麼有殺傷力,當女主角真的發病,兩人還能走下去嗎?」
安·海瑟薇沒演出來的下半部劇情,老派情書的作者迪麗亞寫出來了,而且這是她實的人生經驗,她在情人彼得的陪伴下經歷了宛如惡夢的白血病治療,完滿了我對老年生活和人生伴侶的想像。
哈佛教授亞瑟·布魯克斯在「重啟人生」一書提到「五十歲時對人際關係最滿意的人,在八十歲最健康」,我們都知道良好的人際關係會讓我們更快樂更健康,但研究結果跟數據的力道,遠不及真實故事來得強烈。
看老派情書的時候,我都數不清迪麗亞身邊到底有多少給她力量的人,像是伴侶、親人、朋友、同事、鄰居、醫生、照護人員、甚至理髮師,她是個用心於與人交流的人,她有好幾個認識幾十年的友人,在她豐盛的人際花園裡,她灌溉,同時也被滋養。
發展心理學大師艾瑞克森在九十歲所著的「Erikson老年研究報告」,邁入老年生活時我們心裡會有「老年模範」,有些人會將父母作為自己模範,將父母的某些特質與精神活在自己的生活裡,而有些人會跟同齡人看齊,可能是親戚、朋友或者是公眾人物,他們把這些人當作成功老化途徑上的指引。
在我看來,這是建構自己內在基模的過程,我們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老化,我們對老年是陌生的,所以我們需要從各種經驗探索屬於自己的藍圖。
就像青少年為了自我認同而探索,我們也需要直面疾病、老化與死亡,透過面對與探索,讓我們有機會在恐懼的夾縫中,長出綠葉,在老化到來一切逐漸身不由己的時刻,仍然時時刻刻把最後一絲力量,都用來養護你所願所愛的人事物。
關於本書的更多介紹(居然可以用聽的!如此貼心)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8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