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好好讀書,找份工作,出社會後好好工作,好好賺錢,這個社會的要求很單一。
離職後的人生彷彿才是真正認識自己的開始。除去了職銜、履歷、公司之後的我,還剩下的是什麼?
離開職場也很像某種「解毒」過程的開始,辦公室職場帶給我很多學習及社交經驗,同時也為我的身心靈帶來了很多不好的習慣,我逐漸意識到這些習慣帶來的不良影響,也還在緩慢地脫離這些毒素
比如說,對於訊息的迫切。明明離開了職場,不再需要時時刻刻關注工作群組(實際上也已經不在工作群組內)但對於訊息,卻存在「我不能落掉任何訊息」的焦慮,因此我焦慮著看即時新聞、看朋友動態,擔心著不屬於我的課題,害怕著那些不是我能解決的困難。時至今日,我還時不時有著「訊息接收不夠及時」的焦慮。
如何改變呢?我試著改變自己的習慣改為主動式接收訊息,我想要知道什麼,再去接收,盡可能地把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想想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這麼聽來或許有點自私,但這麼做的情況下,我的心靈狀態的確比較好。(儘管現在的演算法有時候不允許你事事主動搜尋,演算法會自動推送訊息)
再來是人際上對於輩分的框架,基於我所經歷過的職場文化都是有清晰位分階級的,因此在離開之後還是存有過往的習慣。以往長官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就算會試著溝通,但妥協的比率還是比較高,而現在脫離了那樣的場域,再被提出一些不合理要求的時候,我會直接提出自己的觀點及想法,試圖達到平衡的溝同而不再繼續吞忍或無底線的妥協包容。要改善這樣的行為模式著實不容易,直至現在我還在持續努力,但我認為對於找到「我」是誰,踩住一些底線是重要的行為改善。
離開之後的我多了很多的時間來摸索人生,曾經我對於人生的想法是「成就與達到」意指不斷訂立目標並且達成它們,但近期,我對於人生目標是什麼的答案,成了「探索與經歷」。我相信這個世界很大而人生就像是一場旅程,值得探索與好好經歷,而所有經驗到的,都是專屬於自己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