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老師忙線中】如何點燃學習動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學生在校上課及小孩學習時,不可能隨時都那麼有趣好玩,但是小孩回家後,我們很常這樣問:「學校好玩嗎?有交到朋友嗎?」容易讓小孩覺得上課就是要趣味、來交朋友的。相反,我們卻很少好奇:「今天有學到什麼酷的知識嗎?」「有沒有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原來如此啊!」適當的問句,才能夠幫小孩關注在學校該注意的事情。

雖然說學習確實不可能一直那麼趣味,但還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小孩在學習的時候,試著去創造自己喜歡的感覺,增加學習的動機。

首先,我們得先觀察或詢問小孩,通常他們會喜歡做一件事情,是什麼原因?例如,問問小孩為什麼喜歡拼樂高?小孩的回答可以大致分成幾個層面:

1.因為人家會覺得我會很厲害啊!(動機:喜歡被稱讚
2.因為拼樂高好玩啊!(動機:喜歡有趣、新鮮的事物
3.每次可以越拼越難,覺得自己越來越會拼樂高。(動機:喜歡進步的感覺)4.我學會拼樂高後,就可以去教別人了!(動機:喜歡有能力幫助別人
當我們大概抓到小孩喜歡事物的動機之後,就可以試著帶小孩去創造學習的動機。我們來試想兩種情境,分別是家中和學校,演練一下吧!

在家寫作業簡直是戰爭

每天晚上在家寫作業,都是一場戰爭,我該如何增加我小孩寫作業的動機呢?
1.喜歡被稱讚的小孩:明確地給予小孩寫作業回饋:你今天寫作業態度很認真耶!你今天的字很不一樣,我有看到你的改變唷!
2.喜歡趣味、新鮮的小孩:可以給他們多點選擇權,例如:變化寫作業的位置、變化寫作業的文具用品,或者是善用闖關集點卡,讓小孩把寫作業想成在闖關。
3.喜歡進步的感覺:善用紀錄讓小孩知道有進步。例如:昨天寫作業錯了5個字,我們今天來試試看,有沒有辦法錯字變少,變厲害!
4.喜歡有能力幫助別人的小孩:小孩寫作業時,對他的作業感到好奇,請小孩說明作業;小孩寫完後,可以請小孩擔任小老師,教我們作業是怎麼寫出來的。

上課無聊,不想去學校

還有第二種很常見的狀況,就是小孩反應學校上課很無聊,不想去上課,我們可以怎麼做?
1.喜歡被稱讚的小孩:讓小孩知道,如果課堂中可以控制好自己的表現,老師及同學眼中的他會很不一樣,並麻煩老師如果有發現小孩課堂中有好行為時,可以給予學生回饋或告訴家長,讓家長也可以一起具體稱讚小孩。

2.喜歡趣味、新鮮的小孩:我有學生,會將老師說出來的內容,轉成趣味的圖像在腦海中跑,讓自己上起課來更好玩。也有學生說,他會想像自己是不同的角色在上課,例如:想像今天自己是一位老闆,過來聽員工幫他上課;想像自己是校長坐在台下,聽老師怎麼上課。這些都是讓課堂變趣味的好方法。

3.喜歡進步的感覺:如果是相當上進,喜歡自己一直進步感覺的小孩,也可以讓小孩記錄自己不小心發呆的次數有沒有減少舉手發言的次數有沒有變多。有了實際的數據,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持續進步中。

4.喜歡有能力幫助別人的小孩:這類小孩很容易演變成熱心過度的里長伯,因此老師要適度地讓他們「正確的忙」,忙的事務可以少量且目標明確(幫忙老師打開投影機按鈕、幫忙老師關燈等等)。

學習這件事情的樂趣及必要性,終究還是需要小孩自己體會。但在那之前,我們可以先靠這幾個方法,跟小孩一起靠這幾顆火種,點燃動機的火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灰寒的沙龍
50會員
82內容數
我是一位特教老師,透過專題紀錄課程、學生們的烏龍事件、家長以及導師們關心的議題。這個專題也提醒自己,對於周遭發生的事物要更有感、減少麻木不仁。
灰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11
過動小孩經常出現不專注的經典表現,或因不集中的注意力而引起笑料。這篇文章描述了老師與學生間在課堂上的互動,展現了過動小孩的特點。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3/01
談論孩子在學校的問題時,需要注意家長的感受,並且提出解決方法。溝通是複雜的,開會目標要清楚,並且以友善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2024/02/15
禮拜一早自修的課,我們都會一起討論週末做了些什麼事情?有沒有出遊?有沒有出去外面吃飯?這位小孩很特別,他說他會用google搜尋,然後只去評價高的景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給學習貼上「玩耍」的標簽 換名字- 「來做數學題怎樣?」 改為 「來做一個圖形猜謎遊戲如何?」 數學、物理、化學 稱為「猜謎遊戲」 語文、歷史、地理 稱為「知識比賽」 利用給學習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幫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孩子還沒學完,就讓他停下來,對學習產生”心動的感覺” 如同大人看劇看到一半進
Thumbnail
給學習貼上「玩耍」的標簽 換名字- 「來做數學題怎樣?」 改為 「來做一個圖形猜謎遊戲如何?」 數學、物理、化學 稱為「猜謎遊戲」 語文、歷史、地理 稱為「知識比賽」 利用給學習取一些有趣的名字,幫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孩子還沒學完,就讓他停下來,對學習產生”心動的感覺” 如同大人看劇看到一半進
Thumbnail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不喜歡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在面對挑戰時,顯得尤其難以應對。然而,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並不一定需要採用強硬手段。以下方法將告訴您,如何通過理解、營造積極環境、激發內在動機和發揮創意,來引導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了解孩子心理,建立信任 在培養
Thumbnail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孩子不喜歡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在面對挑戰時,顯得尤其難以應對。然而,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並不一定需要採用強硬手段。以下方法將告訴您,如何通過理解、營造積極環境、激發內在動機和發揮創意,來引導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了解孩子心理,建立信任 在培養
Thumbnail
學生在校上課及小孩學習時,不可能隨時都那麼有趣好玩,但是小孩回家後,我們很常這樣問:「學校好玩嗎?有交到朋友嗎?」容易讓小孩覺得上課就是要趣味、來交朋友的。相反,我們卻很少好奇:「今天有學到什麼酷的知識嗎?」「有沒有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原來如此啊!」適當的問句,才能夠幫小孩關注在學校該注意的事情。
Thumbnail
學生在校上課及小孩學習時,不可能隨時都那麼有趣好玩,但是小孩回家後,我們很常這樣問:「學校好玩嗎?有交到朋友嗎?」容易讓小孩覺得上課就是要趣味、來交朋友的。相反,我們卻很少好奇:「今天有學到什麼酷的知識嗎?」「有沒有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原來如此啊!」適當的問句,才能夠幫小孩關注在學校該注意的事情。
Thumbnail
🍎情境 「不看著他寫作業就寫好幾個小時」「沒事就在那邊發呆」 孩子只想逃離那個地方,我只好陪著 IG影片 你家的孩子是左邊還是右邊呢? 🍎怎麼了 作業應該很無聊吧,對於孩子來說 看不到終點,應該很煩吧 用掉他玩的時間,應該很討厭吧 #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作業嗎? 老師出
Thumbnail
🍎情境 「不看著他寫作業就寫好幾個小時」「沒事就在那邊發呆」 孩子只想逃離那個地方,我只好陪著 IG影片 你家的孩子是左邊還是右邊呢? 🍎怎麼了 作業應該很無聊吧,對於孩子來說 看不到終點,應該很煩吧 用掉他玩的時間,應該很討厭吧 #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作業嗎? 老師出
Thumbnail
今天在車上聽《下一本讀什麼》是關於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的作者訪談,裡面提到要用獎勵、點數、排名的遊戲化去讓教學變有趣,這種兌換獎品的制度其實很常見,但效果不是不持久,就是新鮮感不夠,吸引力不夠。那還有什麼新把戲呢?
Thumbnail
今天在車上聽《下一本讀什麼》是關於 #遊戲化教學的技術 的作者訪談,裡面提到要用獎勵、點數、排名的遊戲化去讓教學變有趣,這種兌換獎品的制度其實很常見,但效果不是不持久,就是新鮮感不夠,吸引力不夠。那還有什麼新把戲呢?
Thumbnail
學習有三種:人生、知識領域、考試成績的學習。家長要確保孩子在人生找到好角度、對知識有熱情、考試成績當下過得去。 我認為學習的動機來自於情緒(喜怒哀樂、痛苦、自尊等),而絕非理智;孩子絕不會被你說服,如果他被說服,只是當下要討你歡心。孩子激發出學習熱情的動機,有時是來自同儕間羨慕的眼光(這也是情緒),
Thumbnail
學習有三種:人生、知識領域、考試成績的學習。家長要確保孩子在人生找到好角度、對知識有熱情、考試成績當下過得去。 我認為學習的動機來自於情緒(喜怒哀樂、痛苦、自尊等),而絕非理智;孩子絕不會被你說服,如果他被說服,只是當下要討你歡心。孩子激發出學習熱情的動機,有時是來自同儕間羨慕的眼光(這也是情緒),
Thumbnail
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學習的重要及找到學習動機?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因應不同年紀的孩子,從小以不同的方式去培養和訓練,並透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來相輔相成…
Thumbnail
如何幫助孩子認識學習的重要及找到學習動機?這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因應不同年紀的孩子,從小以不同的方式去培養和訓練,並透過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來相輔相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