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7|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面具

    想通了 一些事情,覺得可怕

    前一篇提到我在不同的社交環境會有不一樣社交狀態,但準確地來說,是面對每一個人會有相對應的面具!為個人專屬打造的能量狀態!

    我不確定這在外面的人看起來如何,但對於我來說,我無法很好的在一群人中表達自我,而我由於物慾很低(需求基本沒有),又害怕衝突,因此如果我想配合一群人是可以達到的。但會遇到瓶頸,如自我發展的衝突。

    首先,當我待在一個環境久了,角色會固化,有些新的認知、作為我可能沒辦法表現。因為生活中沒有一個人的專屬面具有這些特點,我需要認識新的人,來重新打造面具。(突然想到有趣的比喻,有點像是成長的黑歷史,與其說是不想被新認識的人知道,反而是自己無法在正視這些缺點的存在,奇怪的完美主義?)

    前幾天我在整理"我為什麼無法面對一個人":

    1.無法改變(對方)

    2.不需要自己(對方)

    3.對方可能會傷害自己(自己)

    現在發現這三點都是很主觀的想法,但我目前處於這樣的行為思考模式中,陷入一定程度的輪迴。

    (題外話)看到昨天摘抄的一句話"喜歡這樣的自己",原話應該是出自一篇戀愛心理討論,讓我腦袋突然陷入空白的思考。

    前面三點加起來,使我陷入關係繼續與否的糾結,或者說doorslam正在悄悄發生。

    doorslam過去我以為指的是突然的絕交,而今天去搜尋解釋的我,發現這個詞更針對是心理上的放下,從內心深處把人拉出來到陌生人,一切歸零。呈現出一種"不期不待,不怕受傷害"的狀態。這就很可怕了。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可以說有預感我的世界觀又要再建構了!

    我又重新走到十字路口,這一次我面對的可能是所有關係的重新思考。

    2023/8/7 2:58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君心剖策 小時候的變化萬千的筆名中, 曾諧音取寓意為居心叵測(心思意圖,難以推測和判斷)。 時隔十年,我的心思仍舊難以被捉摸,但我更了解自己。 一路走來,感慨良多,以君心剖策之名,分享生命小故事, 特以紀念日漸淡忘的記憶。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