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2)因為我的能力不是市場所需要的—價值不等於市場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可以的勞動力可以被視為是種商品。我們不一定認同的這個假設,但從商品的角度來看,工作的適合與否有確實可以從市場和價值的角度切入。價值不等於市場,這句話是個很重要的原則,價值和市場是分開的:能力有價值不代表有人要買。很多東西有價值不代表有市場,比方說別人送的卡片對我來說很有價值,但不會有人要買,或是像我自己寫的日記,對我來說很有價值,也沒有人要買。價值取決於看的人,因此我們可以從幾個角度來思考,從市場思考商品,進而設定可能的買家。從買家的特性思考價值。

聚焦在特定市場,思考可能的買家

思考市場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容易落入一種說法,就是「社會需要什麼?」這句話本身並沒有錯,但社會這麼廣大,怎麼可能每一個人都需要相同的商品呢?因此我們需要聚焦到特定的市場。同樣的道理,對這個特定市場來說,什麼能力是特別被注重視的呢?比方說,如果我今天想要做跟數學有關的市場,可能需要數學的人有誰呢?最容易想到的對象可能是學生,因此數學系的學生很快會想到的就是家教,或是數學系畢業之後,當老師做研究,是很常見的路數。

但當我們反過來思考,如果一個特定市場所需要的能力,是大家一開始就沒有看到的,這就是機會的來源,也就是所謂的藍海策略。所具備的能力怎麼轉換成買家看見的優勢?這並不容易,第一步是「看見買家真正的需要」。我們思考買家的時候,重要的不僅僅是買家需要的東西而已。一個很老詪的故事說到兩個銷售員看到非洲的人都沒有看到有人穿鞋子,一個認為沒有市場,一個則認為市場很大,我們可以從這個故事當中看到,思考事情觀點是一個可能的道德教訓,而另一個解釋叫做所謂的「創造需求」。

覺得有價值和願意掏錢是兩回事

在商品的市場的當中,這是非常常見的說法。對於創業者,或是提供服務者來說,最重要的大原則之一是「覺得有價值和願意掏錢是兩回事」。我們都知道心理健康很重要,但多少人願意花時間和金錢去經營自己的心理健康呢?諸如此類的覺得有價值和願意掏錢不一致的現象,其實讓創造需求這件事情變得複雜許多。而在就業市場當中,這就再困難些。因為消費者可以因為單純喜歡和預算限制,就得出是否要購買的結論。

我們所提供的技能和服務,如果對聘僱者來說,需要考量的,更多有對公司回報的程度和成長性。有些公司的面試人員不具備判斷得主導權,因此篩選人的時候,也只能退回到學歷和實習這些顯而易見的指標來做判斷。這個情況底下依舊在於,尋找願意消費你的能力的子群體

創造需求的藍圖

尋找願意消費的子群體,看見買家的需求之後的第二步是「創造需求的藍圖」。其中的一種途徑是,找出現有的問題與解法,比方說有的人的做法是,點出公司的困境,公司需要什麼解方,以及我能提供什麼解方。這個做法的優點是,如果受到器重,很快能肩負重大的任務,缺點是,對低階的勞工和應聘者來說,這幾乎是個天方夜譚,如同很多成功學的書中提到的,很多提出建議的人,都是因為剛好遇到總經理或董事長,馬上被拔升到很高的位置。

另一種常見的途徑,則是從買家從願意掏錢的項目回推有價值的東西,從而看待自己能發展的能力與性格,這個做法其實是很多人在大學選科系的做法,這個做法的優點,就是你很快知道願意購買能力的子群體,如果這個產業正在起步,未來會蓬勃發展,自然是個有效的方法。缺點則是,市場的運作提供服務和勞動力的人,可能有穩定的收入,卻很難在這個環境的利多中,獲得相應的分配。


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時只是沒有看清楚這個群體的需要,以及自己怎麼樣創造需求的藍圖。下集中,崔斯坦會更多從能力本身開始思考,怎麼樣去拆解能力以及如何看待能力相對市場的需要。

崔斯坦的的新詩,分享崔斯坦對生活的觀察,感情的點滴,以及自我成長的創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內向或是需要比較長時間展現自己人格特質的人,在家人或是熟悉的朋友才能侃侃而談的人,在面試的時候就會吃很大的虧,怎麼辦呢?
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可能源自於能力無法在面試時充分展現,行銷是個重要的技能。
內向或是需要比較長時間展現自己人格特質的人,在家人或是熟悉的朋友才能侃侃而談的人,在面試的時候就會吃很大的虧,怎麼辦呢?
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可能源自於能力無法在面試時充分展現,行銷是個重要的技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們都是以一種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為代價,自願換取另一種他認為價值更大的東西。從任何一方來看,交換都不是平等的,因為雙方對價值的判斷不一樣。
Thumbnail
別想著一步到位。 工作的本質是他人以財物換取你有價值的勞動,市場的影響與你的能力是否有價值佔了很大的比重。 先從不討厭與合理待遇的開始嘗試與探索,先求有、再求好、也許成為事業、再者成為志業。
Thumbnail
標題講的並非是附加價值。 業務,很多人第一直覺就是個賣東西的人,這樣說看似正確,其實不全然正確。 業務賣的是一個「產品」沒錯,但更深入去探討,其實業務所販售的並非是產品本身,而是該產品被客戶使用後,所能產生出「對購買方有吸引力的價值」。 舉例來說: 房仲業務 產品:房子本身 價值:如,一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們都是以一種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為代價,自願換取另一種他認為價值更大的東西。從任何一方來看,交換都不是平等的,因為雙方對價值的判斷不一樣。
Thumbnail
別想著一步到位。 工作的本質是他人以財物換取你有價值的勞動,市場的影響與你的能力是否有價值佔了很大的比重。 先從不討厭與合理待遇的開始嘗試與探索,先求有、再求好、也許成為事業、再者成為志業。
Thumbnail
標題講的並非是附加價值。 業務,很多人第一直覺就是個賣東西的人,這樣說看似正確,其實不全然正確。 業務賣的是一個「產品」沒錯,但更深入去探討,其實業務所販售的並非是產品本身,而是該產品被客戶使用後,所能產生出「對購買方有吸引力的價值」。 舉例來說: 房仲業務 產品:房子本身 價值:如,一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感覺,在這物質豐富的現代,人們不必煩惱下一餐在哪時,心理開始追求更深層次的面向。而身為2024的創業者,一昧追求低價的結果是可能撐不過今年…
Thumbnail
內在的追求,是看見事物的本質及自我的價值,而不是沉溺於精神世界而忽視一切物質的生活。是了解自己真實的需求、根除潛意識的認知,重建屬於自己的價值體系。 人最難能可貴的是懂得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有些事其實一直都知道,只是沒有認真面對內外在之所以衝突的原因。 真我的價值觀與小我的價值觀存在的衝突。沒
一直以來沒有思考過金錢與自己的關係? 不知道金錢留不住的原因在哪? 你從未檢視過消費習慣,或嘗試思考過卻找不到貓膩? 沒有深入思考過自己與工作的關係,不知如何開始? 你已經很努力賺錢卻永遠靠近不了自己的理想生活? 《跟錢好好相處》,從你的錢怎麼來,到你的錢怎麼去,都有全面性的檢討,他適用任何人。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在金裕鎮的《其實你可以再賣貴一點》一書中,向我們展示了從「需要」到「想要」的轉變過程,以及如何透過策略性的創新思維來創造和提升商品的市場價值。他的思考邏輯主要是運用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即人類的行為基本上是根據「需求」賦予動機,有有二個原則:原則一:如果需求被滿足後,就不會再做出行為,且需求是有階級
Thumbnail
工作的底層信念,承載著我們對於生活的理解和期許, 它如同一條細線,將我們與世界連結在一起。 從遠古的以物易物,到現代的金錢媒介,工作背後的信念一直在不斷演變,塑造著我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 唯一不變的是,之所以能享受到各式各樣的食衣住行,都來自大家的幫助(工作)。 你能想像現在世界,還能用以物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