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拼湊,創意的漂流:後數位時代的信息氾濫與抄襲風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在進入後數位時代,我們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前所未有的資訊海洋中。每分每秒,數位世界不斷噴發出龐大的資訊,像是無盡的洪流,將知識的碎片拋灑到我們的生活之中。然而,這股資訊的洪流是否真正帶來了我們所追求的智慧,還是只是淹沒了我們的思考力與創造性?

簡單來說明一下,抄襲是指未經授權或未註明出處,將他人的作品或想法,部分或全部地複製或模仿,並冒充為自己的行為。抄襲不僅違反學術倫理智慧財產權,也會損害原作者的利益和名譽,甚至可能觸犯法律。

分享近期知名的抄襲事件,且廣泛引起社會的關注和熱烈討論的,以下兩個關於抄襲的事件:

  • 德國前國防部長茨魯特博士論文抄襲案:2011年,德國前國防部長卡爾-特奧多爾·茨魯特(Karl-Theodor zu Guttenberg)因為其2006年在德國拜羅伊特大學(University of Bayreuth)取得的博士學位被揭發涉嫌嚴重抄襲而引咎辭職。他的博士論文有超過一半的內容是直接抄襲了其他學者、政治家、新聞媒體和維基百科的文章,而且沒有註明出處。拜羅伊特大學撤銷了茨魯特的博士學位,並將他的論文評為「不合格」。
  • 老高與小茉被爆抄襲:YouTube頻道《藍泉媽媽》指控,知名YouTuber老高與小茉的多部影片,其實全篇抄襲了日本YouTube頻道《ヒカルの科学TV2 Hikaru’s Science TV2》和《ヒカルの科学TV Hikaru’s Science TV》等。老高回應稱,他的影片內容都來自網路和書籍,並非原創。他表示自己只是收集這些公共資訊,加上一些個人觀點和想法,再述說給小茉和眾多網友聽。他還說自己從未要求過原創,也不符合本頻道的宗旨。
  • 美國歌手Katy Perry被判抄襲:2019年7月,美國天后Katy Perry因為2013年發行的冠軍單曲《Dark Horse》被控告抄襲了福音歌曲饒舌歌手Marcus Gray在2008年發行的《Joyful Noise》。陪審團認定Katy Perry侵犯了Marcus Gray的版權,判決她必須賠償近300萬美元。Katy Perry方面表示不服判決,並提出上訴


看完上面三個實際的案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數位時代背後,相關資訊量呈現成長的數據:

如果從1750年開始計算,經過了150年後的資訊量約增加了一倍,而到了1950年便發現資訊量已經變成50年就增加了一倍。自1950年代開始,通信科學的知識與技術不斷的更新與突破,造就了資訊量每經過10年就增加一倍,時至今日2020年過後,資訊量已經變成了每73天即增加一倍,這便是我們現在所身處的網路時代,近30年以來所產生的資訊已遠超過過去5000年來的總和(張嘉彬,2004)。

有關資訊爆炸給人所帶來的影響,我們下次再做一篇文來介紹。早上也是因為看到一則在IG上的貼文,兩位版主各自在聲明沒抄襲與被抄襲的立場,也因此觸發了我創作的念頭,不禁思考造成抄襲背後的因素與本質是什麼。思考方向從環境因素再到人為因素做發展,環境因素如我上述所引用的資訊顯示,資訊量的過載已經充斥在網路上的每個角落,很多的創作者或版主的角色,其實是扮演著整理資訊或美編的工作。

如早上看到的故事,當粉絲數比較高的A作者先貼出一篇信用卡資訊的整理文,過了一段時日粉絲數比較低的B作者,也整理了分成上下篇的信用卡實用資訊分享。因為彼此都是各自的追蹤者,眼尖的A作者看到B的貼文,立馬進行封鎖且在自己的IG動態警示,有某作者連之前的動態都在抄而這次真的不忍了。事件爆發後B作者也馬上在自己的貼文鄭重澄清,信用卡的優惠內容確實有部分雷同,並表明自己不是發卡銀行也無法去竄改優惠資訊。看到這邊是不是感覺這樣的答案有點熟悉呢,會不會因為全球化的網路時代,我們的腦迴路與視覺美感,越來越容易形成一樣或類似的思維模型呢,尤其是在音樂的旋律上。

再來聊一下資訊爆炸所涉及的範圍,資訊爆炸簡單來說是指在數位時代,大量的資訊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圍內產生、流通和存儲的現象。這是由於科技的快速發展和數位化的普及所導致的。如以下6點:

  1. 數位科技的發展: 科技的快速發展導致了資訊生產和傳播的加速。互聯網、智能手機、社交媒體、網絡通信等數位技術的普及使得人們能夠在短時間內產生龐大的數據和內容。
  2. 多元的內容形式: 資訊爆炸不僅包括文字,還涵蓋了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的內容。人們可以通過不同的媒體來傳遞信息,這擴展了信息的呈現方式。
  3. 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 社交媒體平台的興起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這導致了大量的用戶生成內容,並將其分享到全球範圍內,形成了信息爆炸的局面。
  4. 知識傳播的挑戰: 雖然資訊爆炸帶來了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知識的碎片化和真假難辨的問題。人們需要學習適當的資訊檢索、評估和選擇技能,以從海量的資訊中獲取真正有價值的知識。
  5. 隱私和安全問題: 資訊爆炸使個人數據容易被收集、分享和利用,引發了隱私和安全方面的關切。保護個人數據和信息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
  6. 創新和機會: 資訊爆炸也帶來了創新和機會。人們可以從龐大的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用於商業決策、科學研究、創作等方面。

所以總的來說,資訊爆炸是一個雙面刃,可以帶來便利和挑戰。我們需要學會有效地處理和利用這些大量的資訊,以確保我們能夠從中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和洞察。生成式AI也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發展出來,因為人腦已經無法負擔如此龐大的資訊,得靠神經網路來處理這些複雜的數據。

最後再回來關於抄襲的議題,來談談抄襲現象的出現涉及了哪些因素,而這些因素可能包括文化、經濟、技術和心理等層面。以下整理7點是一些可能導致抄襲現象的主要原因:

  1. 知識普及和便利性: 數位時代的來臨使得資訊的流通和獲取變得極為容易。人們可以輕鬆地在網絡上搜索和複製他人的內容,這增加了抄襲的機會。
  2. 時間壓力: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可能面臨時間壓力,需要迅速獲取資訊並產生內容。這可能導致一些人選擇複製和粘貼現成的內容,以節省時間和努力。
  3. 競爭和成果壓力: 在學術、工作、創作等領域,競爭壓力可能促使一些人嘗試通過抄襲來迅速獲取成果。一些人可能認為抄襲可以獲得更快的成果,而不願意投入充分的努力進行原創性工作。
  4. 缺乏意識和教育: 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抄襲的概念,或者對引用和參考的正確方式缺乏認識。缺乏相關的教育和培訓可能導致人們無意間從事抄襲行為。
  5. 經濟因素: 一些人可能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試圖通過抄襲來獲取他人的成果。這可能涉及到盜版、偽冒等行為。
  6. 文化觀念: 在某些文化中,抄襲的觀念可能沒有被充分重視,甚至被視為尊敬和學習的方式。
  7. 社會壓力: 一些人可能受到社會壓力,希望在短時間內取得顯著的成果。這可能導致他們選擇抄襲而不是花更多的時間進行原創性工作。

抄襲的現象涉及到個人的價值觀、動機、知識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解決抄襲問題需要從教育、法律和個人意識的層面進行綜合性的努力。在後數位時代,我們需要思考如何在信息氾濫的環境中保持原創性和創新性。這可能包括更好地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評估和選擇我們所遇到的信息。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對知識保護和版權的意識,鼓勵原創性的創作,並尋求更好的方式來激勵創作者。


最後,資訊的氾濫在許多方面為我們帶來了便利,我們能夠從網絡上輕鬆地獲取各種知識和資源,無論是學術論文、新聞報導,還是各種實用的技能指南。然而,這樣的便利是否將我們的思考變得更為淺薄?在這個資訊快餐的時代,我們可能更傾向於碎片化地吸收知識,而忽略了對於深度思考和全面理解的追求。知識的拼湊,彷彿是一個無限的拼圖,我們不斷地嘗試將各個碎片湊合在一起,卻可能錯過了拼湊過程中所能夠帶來的真正洞察力。

「知識的拼湊,創意的漂流:後數位時代的信息氾濫與抄襲風險」這個主題呼籲我們關注資訊爆炸的影響,特別是在創意和知識領域的脆弱性。在這個時代,我們可以迅速獲取大量的資訊,但同時也容易將這些資訊拼湊成片段化的知識,而缺乏對整體的深入理解。這種碎片化的知識可能導致我們缺乏對於真正創新的能力,而只是不斷地重複、複製和粘貼現有的內容。


感謝每一位點進來閱讀的朋友們,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All the best.

我們下篇文章見~



參考資料:

  1. 德國防部長爆論文抄襲 黯然辭職 | 公視新聞網 PNN (pts.org.tw)
  2. 指控「老高與小茉」抄襲日YTR! 他揭對比片段:小茉反應也一樣 (yahoo.com)
  3. 音樂創作是抄襲還是模仿?法律認定上仍存在難度 - 放言Fount Media


avatar-img
11會員
22內容數
一旦我們成功打破一個又一個牢籠,我們將感受到無比的自由和成就感。我們能夠發現,原來我們可以遠比自己想像的更強大,更有能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我們能夠以全新的角度看待生活,尋找更多可能性,並在追求目標的路上持續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四十而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決斷力不僅改變你的選擇,更塑造了你的人生。" 這句話強調了決斷力對個人人生的深遠影響。當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決定時,我們的選擇不僅會影響當下,還會在未來產生連鎖反應,影響我們的道路和成就。
莉莉面臨逆境和困難的時候,她像是處於黑暗之中,但正是在這段黑暗的歲月裡,她發現了自己的光芒和堅韌的意志 ...
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英文簡稱AQ,是評估一個人處理壓力或是挫折的能力,因此也稱為是韌性的科學。- wikipedia. 人生在世所經歷的逆境似乎無所不在?連午餐要吃什麼飲料要點什麼都有可能遭遇到逆境的襲擊。那麼人為何會遇到逆境呢?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逆境是指人們
"決斷力不僅改變你的選擇,更塑造了你的人生。" 這句話強調了決斷力對個人人生的深遠影響。當我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決定時,我們的選擇不僅會影響當下,還會在未來產生連鎖反應,影響我們的道路和成就。
莉莉面臨逆境和困難的時候,她像是處於黑暗之中,但正是在這段黑暗的歲月裡,她發現了自己的光芒和堅韌的意志 ...
逆境商數(adversity quotient)英文簡稱AQ,是評估一個人處理壓力或是挫折的能力,因此也稱為是韌性的科學。- wikipedia. 人生在世所經歷的逆境似乎無所不在?連午餐要吃什麼飲料要點什麼都有可能遭遇到逆境的襲擊。那麼人為何會遇到逆境呢?這是一個很深刻的問題。逆境是指人們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即便原作者不在意(或基於其他理由不追究),或許作為閱聽人的我們還是要多少在意一下。如果你是老高的粉絲,繼續喜歡他當然也是你的自由。但至少我們不要去說「抄襲也沒關係,我們就是喜歡聽你講」,如果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社會有更多原創性的話。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學術界一直以來都秉持着嚴謹、求實、創新的學術精神,這是推動人類知識進步的重要基石。然而,鄧聿文抄襲他人作品的事件,卻讓人們對學術界的誠信産生了質疑。鄧聿文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本應以身作則,堅守新聞職業道德,但他卻背離了這一準則,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首先,抄襲行爲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爲。作爲新聞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即便原作者不在意(或基於其他理由不追究),或許作為閱聽人的我們還是要多少在意一下。如果你是老高的粉絲,繼續喜歡他當然也是你的自由。但至少我們不要去說「抄襲也沒關係,我們就是喜歡聽你講」,如果我們都希望我們的社會有更多原創性的話。
Thumbnail
當今網路科技進步,帶來了處理大量資訊的挑戰,對個人如此,對企業更是如此。本文探討了從企業決策到日常生活都適用的資訊處理流程,以及因應之道,協助你對資訊「接收≠接受」,避免盲目接受資訊而做出錯誤決策!
Thumbnail
資訊爆炸的時代給人帶來了巨大的衝擊。無論是數位化進程還是社交媒體,資訊過載都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年輕人來說尤為重要,他們面臨著價值觀變化、迷失方向和享樂主義等挑戰。為了應對這些問題,人們需要學會信息篩選、培養批判性思維、保持專注和平衡生活。
Thumbnail
隨著數位科技的迅猛發展,資訊爆炸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現象。從網際網路到社交媒體,從手機應用到網路搜索,我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量遠超過過去任何時代。 這篇文章探討了資訊爆炸對於多元性與挑戰、專注力與分心問題以及心理健康和壓力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我們談過幾次資訊過剩的問題。在這個時代,快速多變的資訊朝我們的五感無止盡地衝過來,我們幾乎無法避免去接收。但這並不等同於「資訊流通得更好、更完整或更順利」,我們能知道世界各地的資訊,但總是被篩選過、甚至被掐頭去尾,重新詮釋過。  
Thumbnail
本文探討科技發展史以及與能源和資訊的相關性,討論歐洲和東方在科學和技術方面的發展。文章還比較了不同時期在能源利用和資訊技術方面的差異,從機械方法論到原子能和資訊技術的發展。此外,還提出摩爾定律對科技發展的影響,並討論了工業革命以及現今科技的發展方向。
Thumbnail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怎麼檢驗或相信自己獲得的資訊,是真的還是假的?而當我們沒有經過驗證,便將收到的資訊向外傳播,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俗話說「三人成虎」,這古老的成語寓意,竟也可能發生在現代社會。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學術界一直以來都秉持着嚴謹、求實、創新的學術精神,這是推動人類知識進步的重要基石。然而,鄧聿文抄襲他人作品的事件,卻讓人們對學術界的誠信産生了質疑。鄧聿文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本應以身作則,堅守新聞職業道德,但他卻背離了這一準則,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首先,抄襲行爲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爲。作爲新聞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