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置若罔聞的學術道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去年大選至今爆發許多學術上的抄襲醜聞,從根源論其實就是道德層面的問題,正常的邏輯在於學位的授予應該是建立在實質的研究成果及論文發表,抄襲者不可原諒的地方在於,把道德良知置若罔聞,以至於私德有虧爆發醜聞,而更可惡的地方在於開方便之門的共犯結構,當神聖的學術殿堂變這樣的醜聞汙染,又豈能期待授予的學位有其含金量?抑或是獲得學位的人期待他的道德良知?特別是這些私德有虧的人最後進了政府機關個個高官厚祿,這其實是一種荒誕的諷刺。

 

當抄襲的醜聞爆發後,學校把關的程序正義,還有上下相賊的共犯結構紛紛浮上水面,學術殿堂蒙羞,所謂的學術成就與學位,一夕之間如同贓物一般蒙塵,事出必有因,無風不起浪,上下相賊的共犯結構豈是一朝一夕鑄就?當政治人物爆發抄襲醜聞,意味著所謂的私德不堪一擊,特別是以這樣的手段獲得高官厚祿,誰能想到這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政治人物,居然連學位跟論文是抄來的? 學術上的抄襲醜聞接二連三的爆發,不光是道德的墮落,更有甚者是上下相賊及文官任用體系的價值崩壞。

 

仔細去思考,何以在學術上抄襲成風不學無術?,歸根究柢不過是道德被置若罔聞,就邏輯上來說學位代表學術研究的成就,論文是驗證學術研究的嚴整性,當產生抄襲醜聞時,意味著學術上正常邏輯的崩壞,可怕的地方在於想要取得學位,不思嚴謹治學,利用抄襲的方式來做為手段,當這樣的風氣開始助長,甚至政府官員帶頭以此作為晉身手段,試想學術倫理何在?道德何在?還有在這種醜聞中浮上水面的上下相賊問題,試想如果學校沒有開方便之門縱容,抄襲的人如何順利得逞,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開漏洞的學校,抄襲的政治人物,在道德上都具有難以推卸的責任,若要遏止抄襲醜聞的風氣,首先學校必須從嚴把關甚至對政治人物要從嚴審查,再者想取得學位的人,尤其是想以此做為晉身手段的政治人物,要有道德良知,更要記住一件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愛惜羽毛才是正道,抄襲的歪風本身就不該存在,是人性與利益成為醜聞的燃料,學校應該要學到教訓,學生更應該引以為戒。

 

avatar-img
7會員
187內容數
攀附權貴簡單,但是卻會失去做人的脊梁,不管誰當權,只要有任何的失道寡助,老夫絕對不會視而不見,我腦後的反骨專為當權者而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建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國民法官參審的案件,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雖然政府覺得目前已經判決的兩個案件,導入國民法官的制度有不錯的效果,判決似乎合於所謂社會期待,但這個新上路的司法制度依舊有一定程度的隱患,其實簡單的邏輯來說,以目前看似嚴格但封閉的司法官養成制度,都有機會造成冤錯假案,甚至侵害訴訟權益的情況,讓平民來參審是
一直以來綠營乃至整個泛綠陣營,沒有一個把中華民國當回事,甚至天真的認為把中華民國消滅改成台灣,國際就會支持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之後國際地位名正言順,但可能嗎?事實總是殘酷的,民進黨已經執政多年也只敢體面意淫吃吃政治豆腐,縱然已經掌握國家機器,甚至立法院席次壓倒性的過半,對於所謂的正名依舊停留在體面意淫
能源問題可以說是掐住台灣生存命脈的議題,其中核能的存廢問題變成火線上的議題,同時也是一場精心編織的政治謊言,很多政客所謂的反核其實都是政治正確式的為反而反,毫無邏輯及科學性,甚至對核能的基本了解都付之闕如,更有甚者式政客為了切身利益而反核,想一想一個反核政客背後的家族居然有十幾家投資綠能的公司,如此
成語掩耳盜鈴,形容的是一種把別人當傻瓜,以為別人都不知道的愚蠢行為,在政壇的亂象中掩耳盜鈴的政客如過江之鯽,自以為選民都是傻瓜,裝傻就能頭過身就過,殊不知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如同成語掩耳盜鈴中掩住耳朵的盜賊一樣,自作聰明的以為掩住耳朵自己聽不到別人就聽不到,政治是現實的,從政客的言行到提出來的政策,
近日傳出警政署高層官員要出國參加2023世界警消運動會的選手,不得展示中華民國國旗,理由是所謂的『奧會模式』但發噱的地方來了,執政的民進黨集體沉默,如果是發生在國民黨時代民進黨底下那幫側翼爪牙豈會放過這一次見獵心喜的機會?不把事情弄得滿城風雨雞飛狗跳,民進黨就不是民進黨了,但問題就在這裡,問題的是非
一直以來所謂「台灣有事,他國介入」的政治迷信,如同幽靈一般壟罩在台灣的政壇,而現實真的如此美好?周邊國家真的會在台灣陷入戰爭時真的變成「台灣有事,他國介入」的態勢嗎?所謂一廂情願式的政治迷信其實是害人害己的,核心問題在於憑什麼其他國家理所當然地介入,台灣自己政治冒進軍事準備不足引火燒身產生的戰爭呢?
最近國民法官參審的案件,成為社會輿論的焦點,雖然政府覺得目前已經判決的兩個案件,導入國民法官的制度有不錯的效果,判決似乎合於所謂社會期待,但這個新上路的司法制度依舊有一定程度的隱患,其實簡單的邏輯來說,以目前看似嚴格但封閉的司法官養成制度,都有機會造成冤錯假案,甚至侵害訴訟權益的情況,讓平民來參審是
一直以來綠營乃至整個泛綠陣營,沒有一個把中華民國當回事,甚至天真的認為把中華民國消滅改成台灣,國際就會支持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之後國際地位名正言順,但可能嗎?事實總是殘酷的,民進黨已經執政多年也只敢體面意淫吃吃政治豆腐,縱然已經掌握國家機器,甚至立法院席次壓倒性的過半,對於所謂的正名依舊停留在體面意淫
能源問題可以說是掐住台灣生存命脈的議題,其中核能的存廢問題變成火線上的議題,同時也是一場精心編織的政治謊言,很多政客所謂的反核其實都是政治正確式的為反而反,毫無邏輯及科學性,甚至對核能的基本了解都付之闕如,更有甚者式政客為了切身利益而反核,想一想一個反核政客背後的家族居然有十幾家投資綠能的公司,如此
成語掩耳盜鈴,形容的是一種把別人當傻瓜,以為別人都不知道的愚蠢行為,在政壇的亂象中掩耳盜鈴的政客如過江之鯽,自以為選民都是傻瓜,裝傻就能頭過身就過,殊不知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就如同成語掩耳盜鈴中掩住耳朵的盜賊一樣,自作聰明的以為掩住耳朵自己聽不到別人就聽不到,政治是現實的,從政客的言行到提出來的政策,
近日傳出警政署高層官員要出國參加2023世界警消運動會的選手,不得展示中華民國國旗,理由是所謂的『奧會模式』但發噱的地方來了,執政的民進黨集體沉默,如果是發生在國民黨時代民進黨底下那幫側翼爪牙豈會放過這一次見獵心喜的機會?不把事情弄得滿城風雨雞飛狗跳,民進黨就不是民進黨了,但問題就在這裡,問題的是非
一直以來所謂「台灣有事,他國介入」的政治迷信,如同幽靈一般壟罩在台灣的政壇,而現實真的如此美好?周邊國家真的會在台灣陷入戰爭時真的變成「台灣有事,他國介入」的態勢嗎?所謂一廂情願式的政治迷信其實是害人害己的,核心問題在於憑什麼其他國家理所當然地介入,台灣自己政治冒進軍事準備不足引火燒身產生的戰爭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問題一點都不小,可說是破壞既有階級架構的方法。在台灣由於分數跟學校的篩選關聯很重,若我今天考上的是名不見經傳的私校,學習門檻低,教授放水兇,玩了四年後畢業,這張文憑價值在哪?但若我真認為有這文憑,就具有知識分子的水準,會發生何事?
Thumbnail
── 背前科、被判刑,比你想像中的還容易 🚨 ​ 抄襲行為,追究的本質是「商戰」。 只是,祭品是你的刑事前科。 ​ 在法律武器和道德準則夾擊之下,身為接案者的你毫無勝算。​ 我就問:為了接案,賠上你的前科,值得嗎? ​ ▋抄襲起訴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解法,忽略自身的探索與實踐: - 許多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往往會花大量時間搜尋「最佳解法」或參考前人的經驗。然而,這些解法終究是針對他人的需求與環境設計的,未必完全適用於自己的研究項目或個人情境。過度依賴這些他人的方案,會導致學生在實踐中缺乏主動性與自我探索的精神,
1. 持續展現出來自學歷的優越感: -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甚至進入研究所,往往因為考入特定的名校而感到自豪。這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可能會導致學生對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同儕產生不必要的偏見,影響了團隊合作與知識交流的品質,也可能在無形中限制了自己接受新觀點的機會。 2. 在社群
1. 缺乏批判性思維與科學訓練: - 許多學生在面對資訊時,容易輕信陰謀論而不加以驗證,缺乏科學素養。他們往往只看表面,沒有深入研究背後的證據和邏輯,導致對錯誤信息的盲從。這種現象在缺乏指導和輔導的學術環境中尤為常見,進一步影響他們的研究質量和學術誠信。 2. 過於依賴情感而非理性分析
這就是一種墮落。職場讓人現實、不願耐著性子努力。但是,人又貪求學位帶來的好處。 如果你念不下書,至少,你可以選擇清清白白,不要拿學位。造假作弊的人,還說服自己 "大家都這樣",而能力和文憑,早已脫鉤了,當造假的人們吃香喝辣,這種個人的貪婪,逐漸傳染為群體的墮落。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學術界一直以來都秉持着嚴謹、求實、創新的學術精神,這是推動人類知識進步的重要基石。然而,鄧聿文抄襲他人作品的事件,卻讓人們對學術界的誠信産生了質疑。鄧聿文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本應以身作則,堅守新聞職業道德,但他卻背離了這一準則,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首先,抄襲行爲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爲。作爲新聞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問題一點都不小,可說是破壞既有階級架構的方法。在台灣由於分數跟學校的篩選關聯很重,若我今天考上的是名不見經傳的私校,學習門檻低,教授放水兇,玩了四年後畢業,這張文憑價值在哪?但若我真認為有這文憑,就具有知識分子的水準,會發生何事?
Thumbnail
── 背前科、被判刑,比你想像中的還容易 🚨 ​ 抄襲行為,追究的本質是「商戰」。 只是,祭品是你的刑事前科。 ​ 在法律武器和道德準則夾擊之下,身為接案者的你毫無勝算。​ 我就問:為了接案,賠上你的前科,值得嗎? ​ ▋抄襲起訴
1. 過度依賴他人的解法,忽略自身的探索與實踐: - 許多研究生在進行專題或研究時,往往會花大量時間搜尋「最佳解法」或參考前人的經驗。然而,這些解法終究是針對他人的需求與環境設計的,未必完全適用於自己的研究項目或個人情境。過度依賴這些他人的方案,會導致學生在實踐中缺乏主動性與自我探索的精神,
1. 持續展現出來自學歷的優越感: - 在台灣的教育環境中,學生從高中到大學,甚至進入研究所,往往因為考入特定的名校而感到自豪。這種根深蒂固的優越感可能會導致學生對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同儕產生不必要的偏見,影響了團隊合作與知識交流的品質,也可能在無形中限制了自己接受新觀點的機會。 2. 在社群
1. 缺乏批判性思維與科學訓練: - 許多學生在面對資訊時,容易輕信陰謀論而不加以驗證,缺乏科學素養。他們往往只看表面,沒有深入研究背後的證據和邏輯,導致對錯誤信息的盲從。這種現象在缺乏指導和輔導的學術環境中尤為常見,進一步影響他們的研究質量和學術誠信。 2. 過於依賴情感而非理性分析
這就是一種墮落。職場讓人現實、不願耐著性子努力。但是,人又貪求學位帶來的好處。 如果你念不下書,至少,你可以選擇清清白白,不要拿學位。造假作弊的人,還說服自己 "大家都這樣",而能力和文憑,早已脫鉤了,當造假的人們吃香喝辣,這種個人的貪婪,逐漸傳染為群體的墮落。
Thumbnail
成大歷史系申請入學人數0人的事件再次引發了「文組無用論」戰火,但比起人文與自然科學,筆者更想藉此反思科系與知識之間的關係,以及大學教育對學科專業與學科跨域的思考。
Thumbnail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
學術界一直以來都秉持着嚴謹、求實、創新的學術精神,這是推動人類知識進步的重要基石。然而,鄧聿文抄襲他人作品的事件,卻讓人們對學術界的誠信産生了質疑。鄧聿文作爲一名新聞工作者,本應以身作則,堅守新聞職業道德,但他卻背離了這一準則,走上了抄襲的不歸路。 首先,抄襲行爲是一種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爲。作爲新聞
Thumbnail
學術文化、數位科技,人工智慧發展的進步非常神速。海量的資訊迎面而來、各式各樣的創作成品,透過數位搜索工具,很容易被取得,也容易辨識作品是抄襲或原創。有志氣的寫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越來越傑出,在各自領域出人頭地。抄襲是個罪行,很容易理解,也被絶大多數創作者視為不能觸碰的「天條」。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