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勞?移工?我們應該關心的不應該只是稱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些區別就過於政治性,譬如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這樣的人種區別,是隨著西方帝國主義的興起而確立的。……類似人種區別這樣的事情,其最大的問題就在於,這種區別不僅止於描述一種現象,還對這種現象加以評價。想想『奴隸』這個詞吧!『奴隸』一詞不只是用來描述某種特定現象,還發揮了評價的作用。…… 
正如英國思想史學家昆廷‧斯金納(Quentin Skinner)所說,評價性的詞彙反映了一個社會的意識。因此,單純在詞彙上加以變化,並不代表該社會隨之有所改變。」

                 ──金英敏《學習不會背叛你》第61頁




我似乎可以理解為什麼台灣會有一群人致力於摒棄「外勞」且呼籲改為「移工」了。但即使能理解,我卻不認為將「外勞」改稱為「移工」,會為這群勞工帶來什麼顯著的改變。我始終覺得「外勞」不過是「外籍」與「勞工」兩個中性詞彙的組成,不具備任何貶義,因此本文我仍然會以「外勞」稱之。

 

事實上,我就算再怎麼覺得「外勞」是個中性詞彙,但它在國人心中,還真的具備相當程度的貶義,包含我自己在內。這句話聽起來似乎和前一段所說的互相矛盾,沒錯,我不否認。在單純的「文本」上,也就是指「外勞」或「外籍勞工」這個純粹表面上的詞彙而言,我認為它是中性而不具貶義的;但在社會與文化的濡染下,在我心裡對於「外勞」(這裡我只針對「外勞」而不包含「外籍勞工」,這待會再說明)的偏見至深,比如:外勞就是專指來自東南亞國家的勞工,不包含來自其他區域的移入勞工、外勞就是擁有自己的小團體、外勞就是會使用有點難聞的濃厚香水、外勞來台灣賺夠了就會逃跑……等難以根除的偏見,甚至幾近於歧視。

 

相信這些範例,很多人心有戚戚,但平常卻不會表現出來。因為我們內心的自律與自制,不會允許自己將這些偏見或歧視表露出來,成為傷害他人的工具,但這些惡的種子,都根深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只是被抑制。

 

為何對於「外勞」有這麼嚴重的偏見與歧視,對於「外籍勞工」四個字反而不會有過多的感受?我認為其中一項原因是,在諸如新聞媒體或網路資訊等我們所能大量接觸資訊的管道裡,對這群外籍勞工的稱謂一律是「外勞」,比如社會新聞中常見的「逃逸外勞」(官方稱為「失聯移工」),絕不會出現「逃逸的外籍勞工」。因此,我們對於「外勞」的印象遠遠比「外籍勞工」要深得多,而以外勞為主角的新聞,多半都是社會事件,沒看過幾件溫馨感人的,這種情況又讓「外勞」這個詞彙的劣化程度雪上加霜。

 

前陣子到屏東旅遊,午餐找了一家評價不錯的台越美食店,老闆娘說著還算流利的中文,想必是成為新住民許多年了,為了生活而從業賺錢,這種越南餐飲店全台到處都有;公共公園倘若看到推著輪椅帶年邁者外出散步、曬曬太陽的,也幾乎都是從事家事服務的勞工;更別說那些待在既悶熱又吵雜的製造業工廠內的勞工了,他們所付出的勞動力,我們又怎麼能去否定呢?

 

要根除偏見與歧視,是不切實際甚至違反人性的。但我們能不能雖然內心藏著偏見,仍然能夠跟外勞們怡然共處呢?我認為是可以的,甚至這件事情在台灣更容易實現。台灣不比世界上其他有種族主義的國家,普遍的台灣人民對於外來人口(範圍涵蓋非本國籍的所有人口,如勞工、留學生、觀光客等)其實是相當友善的。台灣的體制固然對外勞有諸多不便,甚至導致了嚴重的逃逸問題,也孳生了勞工的黑市場(這又是另外的議題了),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很容易看見努力工作的外勞,他們可比不思進取的山道猴子們值得嘉許得多。

 

以這個角度去看待,「外勞」就不算什麼貶義詞了,反而還有種勤懇的味道,與其執著於以「移工」取代「外勞」,倒不如相信台灣人的熱切與善心。昆廷‧斯金納(Quentin Skinner)說:「單純在詞彙上加以變化,並不代表該社會隨之有所改變。」能夠改變社會的,應該是無視個體差異,人與人基於友善而互相關愛的純粹吧。

avatar-img
124會員
54內容數
這個專題裡收錄了筆者自己的職場經驗,以及整體的職場觀察。希望透過這些文章,讓對警察不熟悉的你,能有更深入的理解;讓對警察很熟悉的你,能發自內心地微笑一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律羲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仙人掌固然玲瓏可愛,但它是辦公室的常見植物,我骨子裡就是有股莫名其妙的特立獨行,總喜歡些特別之物,比如我原先看上的是白馬城:一柱擎天、幾片葉面平均分散於莖壁並向外延展,堅挺的硬刺是士兵的槍戟,彷彿從城中一致對外,抵禦任何敵襲。​
犯罪剖繪的技術真的這麼神奇嗎?只要掌握了犯罪剖繪的知識與技術,就能夠像朴海英或夏洛克·福爾摩斯一樣,分析所有蛛絲馬跡,揪出看似毫無留下破綻、實際上卻翻不出手掌心的罪犯的神探?
身為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的第二類人員,我接種了第一劑的AZ疫苗。 在接種前就有聞言:AZ疫苗的副作用,會隨著年齡增大而減少,單位內部也確實有人拿以當做笑談:注AZ是在測試自己的身體機能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
殘酷的事情太多,倘若信仰能在人們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晚安前還能期待明日,何嘗不是件美事。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創作者們大概都堅信一句話:「創作的路途都是孤獨的」。當一字一句構築成一篇文章時,總有股莫名的喜悅,我想這份喜悅,任何文字創作者都是相同的,如果沒有這種心理上的支撐,很難在創作的道路上踽踽獨行,「古道、西風、瘦馬,創作人在天涯」。
仙人掌固然玲瓏可愛,但它是辦公室的常見植物,我骨子裡就是有股莫名其妙的特立獨行,總喜歡些特別之物,比如我原先看上的是白馬城:一柱擎天、幾片葉面平均分散於莖壁並向外延展,堅挺的硬刺是士兵的槍戟,彷彿從城中一致對外,抵禦任何敵襲。​
犯罪剖繪的技術真的這麼神奇嗎?只要掌握了犯罪剖繪的知識與技術,就能夠像朴海英或夏洛克·福爾摩斯一樣,分析所有蛛絲馬跡,揪出看似毫無留下破綻、實際上卻翻不出手掌心的罪犯的神探?
身為公費疫苗接種對象的第二類人員,我接種了第一劑的AZ疫苗。 在接種前就有聞言:AZ疫苗的副作用,會隨著年齡增大而減少,單位內部也確實有人拿以當做笑談:注AZ是在測試自己的身體機能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
殘酷的事情太多,倘若信仰能在人們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晚安前還能期待明日,何嘗不是件美事。
借用徵文裡的一句話說:「書的存在,為了製造知識的狂亂,為了讓讀者患上資訊焦慮症。」而書不過是「知識」或「資訊」的載體,確切來說,製造知識狂亂、讓人焦慮的,正是知識(或資訊)本身。
創作者們大概都堅信一句話:「創作的路途都是孤獨的」。當一字一句構築成一篇文章時,總有股莫名的喜悅,我想這份喜悅,任何文字創作者都是相同的,如果沒有這種心理上的支撐,很難在創作的道路上踽踽獨行,「古道、西風、瘦馬,創作人在天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臺灣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缺乏,從餐飲業到醫療產業都受到影響,甚至航空業也面臨空服員不足的問題。文章關注了外籍勞工帶來的變化,並提出問題:是否可以對於服務人員更友善和尊重?
Thumbnail
華人移居世界各地不是新鮮事物。早於清末年代已經有華人被「賣豬仔」(註一)到海外做苦工。當然許多年以後,這一段歷史被史學家形容為華人血淚史,因為華工生活淒慘,客死他鄉的個案更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和英國沾得上邊的台灣人都有被問過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會因為他是英國人就種族歧視, 有種族歧視的人是這個人的問題, 和他是不是英國人無關. 最近有一個旅英網紅因為交通違規被英國人不友善的對待, 他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因為其他英國人也違規, 就只有他被針對, 那這絕對就是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22)日於行政院會表示,日前台灣與印度簽署勞工合作備忘錄,讓台灣的優質移工來源國再多一個選擇機會,同時也繼續維持台灣的競爭力,然而部分人士污名化受世界所信賴的印度移工,對印度人民相當不公平,也容易造成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誤解,希望各界不要再對印度移工進行污名化作為,也請勞動部持續對相關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常被台派拿來當作否定自身為華人的擋箭牌。他們會開始切香腸:台灣文化中有中華、南島、日本文化等等,所以台灣文化都外來的?真正中立理性的論述方式,應該是將兩者視為對等:『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有相似相異的地方』,只有從這個視角出發,才有可能看出台灣文化更廣更深的發展性。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臺灣面臨嚴重的勞動力缺乏,從餐飲業到醫療產業都受到影響,甚至航空業也面臨空服員不足的問題。文章關注了外籍勞工帶來的變化,並提出問題:是否可以對於服務人員更友善和尊重?
Thumbnail
華人移居世界各地不是新鮮事物。早於清末年代已經有華人被「賣豬仔」(註一)到海外做苦工。當然許多年以後,這一段歷史被史學家形容為華人血淚史,因為華工生活淒慘,客死他鄉的個案更如天上繁星,數不勝數......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和英國沾得上邊的台灣人都有被問過這個問題? 我個人的感覺是一個人不會因為他是英國人就種族歧視, 有種族歧視的人是這個人的問題, 和他是不是英國人無關. 最近有一個旅英網紅因為交通違規被英國人不友善的對待, 他覺得這是種族歧視, 因為其他英國人也違規, 就只有他被針對, 那這絕對就是
探討移工、移工黑數、移工不為人知的下一代⋯⋯
行政院長陳建仁今(22)日於行政院會表示,日前台灣與印度簽署勞工合作備忘錄,讓台灣的優質移工來源國再多一個選擇機會,同時也繼續維持台灣的競爭力,然而部分人士污名化受世界所信賴的印度移工,對印度人民相當不公平,也容易造成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誤解,希望各界不要再對印度移工進行污名化作為,也請勞動部持續對相關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