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觀察日誌:關於「優秀」與「獨特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我是特別的,那我不一定是「優秀的」。

因為社會世俗所追求的「優秀」是有著既定框架的「成就」:你比其他人都好。

你只有超越了所有人,才符合「優秀」的定義。

小時候父母像是講述童話一般,告訴孩子他們是多麼特殊且獨一無二,而我們確實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論是由唯物主義或是唯心主義而論,每個個體實實在在都是有異於其他個體的。動物是如此,透過知覺歷程來建立自身價值觀的人類更是如此。

既然我們生而不同,為何要以這麼狹隘又制式的方式來定義「優秀」呢?

又或者說,在知道個體存在差異,且世俗(社會)對「優秀」的定義又如此偏頗,是否父母可以在擁有這樣的認知下,不去要求自己的孩子是「優秀的」?

孩子可以是「聰明的」:

雖然不是最厲害的,但是有自己的理解邏輯與思考方法;

孩子可以是「好學的」:

雖然不一定在行,但是總是對新的問題躍躍欲試;

孩子可以是「文靜的」:

雖然不太喜歡群體活動,但是喜歡透過文字與其他方式來理解世界與環境;

但孩子不一定要是「優秀的」,不一定需要在某項成績上打敗了所有對手,並且只有這樣才能算是「成功」,才是值得稱讚的。

許多人都抱怨我們從小被教育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長大了才從童話中醒來,發現每個人都是平庸的。

其實不然。

只是現在社會對優秀的定義太過狹隘,以至於我們如果追不上大眾所定義的「好」與「成功」,就只能將自己打落到「泛泛之輩」,認為自己只是個平平凡凡的工蟻,泯然眾人間。

就像那個著名的比喻,如果你讓一名游泳健將(此處的游泳健將是「擅長游泳的人」,不一定代表他「贏過多少獎牌」)去跳芭雷,那你或許只能收穫一位在芭雷舞者生涯中經歷各種挫敗的人。

或許「快樂」也可以成為優秀的定義。

當我們在做擅長的事或是在擅長的領域中發揮能力時,必定是如魚得水,且充滿愉悅的,而這個愉悅會讓我們願意在類似的事情上不斷嘗試,從而增長自信,而不斷擴張這個「快樂的舒適圈」去嘗試新的事物,並且循環反覆,到最後成為一個-雖然不一定有「優秀」(此為狹隘層面的優秀)的成就,但是快樂、勇於挑戰、且多方(不斷)嘗試的人。更有甚者,一個不怕失敗的人。

又或是其他不同的特質。

認真的、有趣的、有禮的、謙虛的、可愛的、穩重的。

大部分人都會認同這些特質是優秀的,是好的。

但是在談到個人經歷與能力時,我們卻只在乎狹隘的「優秀」:他拿過多少第一、他是否出生名校、他得過多少認證或獎章。彷彿只有這樣「超越眾人」的優秀才代表人生活得成功。

而這樣「狹隘的優秀」勢必是一條窄道,只有少部分的人能獲得如此成就,而造就大部分眾人成為「其他人」,成為普通平凡、沒有特別之處的人。

我們的確都是平凡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而這樣廣泛的獨特性讓我們落於平凡,卻不代表我們並不優秀。

世界這麼大,整個地球都是一個社會,每天有數以萬計的事情在發生,也有數以萬計的新知識在產生。

希望未來父母們介紹與理解孩子的方法不再只有「優秀」這一個詞彙。

又或是,也許「優秀」這個詞的定義可以再更擴大、更包容一些。

人類觀察員 ,於10/29, 2022

感謝你的到來,希望你能從中獲得新的思考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類觀察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比起人類,我更喜歡動物與植物等其他(人類以外)的生物,同時我也總是在懷疑且疑惑「智人」這個種屬之於地球的必要性。     作為人所產生的必要性需求如成就感、購物慾望(所有欲)、知識與身分的追求,這些與生存無關的目標與使命卻是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動物與其他生命最主要的使命就是「生存」。讓個
作為一個「人類」的局外人,我從試圖逃脫,感到迷茫孤獨,到現在學會了保持距離的觀察。
    比起人類,我更喜歡動物與植物等其他(人類以外)的生物,同時我也總是在懷疑且疑惑「智人」這個種屬之於地球的必要性。     作為人所產生的必要性需求如成就感、購物慾望(所有欲)、知識與身分的追求,這些與生存無關的目標與使命卻是人類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動物與其他生命最主要的使命就是「生存」。讓個
作為一個「人類」的局外人,我從試圖逃脫,感到迷茫孤獨,到現在學會了保持距離的觀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雖然多數家長都知道「成績、分數」不是唯一,我們也會試圖從社會各行各業中找出優秀卓越的人來「安慰或說服」自己,孩子即便成績不好,也會有他的一番天地,只是真正豁達開朗的家長還是不多,因為家長們就是從「考試、成績、排名....
Thumbnail
我們時常會聽到有人稱讚某個孩子非常「優秀」,多半講的是這個孩子的學業成績,也顯示出社會普遍對於「優秀」的定義仍著眼於可以用數字量化的成就。 但我們可曾想過,難道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可以稱之為「優秀」嗎?比如謙遜有禮,抑或是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其實都是更難能可貴的人格特質,也能幫助孩子在人際關
Thumbnail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努力的天才」這一聽起來矛盾的詞,讓我第一次在《火影忍者》裡面看到時就感到非常的震撼。一方面來說,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往往還能在每件事情上面做到更好;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努力」聽上去容易,但願意一直努力追求進步、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每個厲害的背後,都有著艱辛的過程。
Thumbnail
我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個有用的大人.... 但是成為大人的我們有幾個成為了有用的大人?
Thumbnail
雖然多數家長都知道「成績、分數」不是唯一,我們也會試圖從社會各行各業中找出優秀卓越的人來「安慰或說服」自己,孩子即便成績不好,也會有他的一番天地,只是真正豁達開朗的家長還是不多,因為家長們就是從「考試、成績、排名....
Thumbnail
我們時常會聽到有人稱讚某個孩子非常「優秀」,多半講的是這個孩子的學業成績,也顯示出社會普遍對於「優秀」的定義仍著眼於可以用數字量化的成就。 但我們可曾想過,難道沒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可以稱之為「優秀」嗎?比如謙遜有禮,抑或是懂得欣賞他人的優點,其實都是更難能可貴的人格特質,也能幫助孩子在人際關
Thumbnail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努力的天才」這一聽起來矛盾的詞,讓我第一次在《火影忍者》裡面看到時就感到非常的震撼。一方面來說,它提醒了我們:我們往往還能在每件事情上面做到更好;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努力」聽上去容易,但願意一直努力追求進步、持續讓自己變得更好,並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每個厲害的背後,都有著艱辛的過程。
Thumbnail
我長大後一定要成為一個有用的大人.... 但是成為大人的我們有幾個成為了有用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