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學習設計|加速學習移轉的三架構面

534|學習設計|加速學習移轉的三架構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534|學習設計|加速學習移轉的三架構面

如果AI技術能夠實現推送學習內容,通過自身需求來提供相應的學習內容,這一階段只是將目標知識找出,對於讓學習產生真正效果,還在於學習者的學習意願。

換言之,當學習者對於學習內容沒有興趣、或是對學習內容沒有急迫性的共鳴,即便是提供精準的學習內容,還是無法讓新知識融入到既有的知識體系中,以及後續的學習轉化。

所以學習設計的重點不只是「學習什麼內容?」還包含「怎麼應用?」

後這問題是創造情境,為學習轉化提供表現的場景。

依據前面的描述,在進行學習規劃大致有三大架構面:

第一,學習內容

這就是知識產品的設計,需要從組織目標展開出達成的畫面感,以此找出達成的行為模型,與現有行為之間的落差。從而延伸到相要的學習內容。

這是知識產品的設計邏輯,只有從上到下展開的學習產品,才有機會讓所學的內容與組織發展的需求所匹配。

第二,學習應用

知識產品化後,下一步則是前眠所提到「怎麼應用?」

這需要打造學習應用的場景與使用頻率,並且是創造出「學習遷移(Transfer of learning)」

通常會通過學員的管理者來做引導,給予參與學習的學員有施展的機會,與此同時,管理者也需要具備對新作法的開放,以及接收可能創新的機會;反之,如果缺少學習應用或是因為新做法與現有流程產生衝突,導致學習新事物無法被展開,也就無從看出學習成果的落實。

第三,學習意願

學習意願是包含了個人學習理解程度的匹配,事實上,如果學習衡量的方式仍舊以教學制度的評分來計算,勢必會出現和求學時,學習能力強的人愈有成就感,反之,學習能力較慢的人則無法享受到這種成就,甚至會排斥抗拒學習意願。

這也意味著,當學習變成負擔,反而是阻礙學習文化發展的推進。

回過頭來思考,什麼樣的學習是最能夠激發自主學習的意願?

緊急狀況?需要立即解決問題的需求?或是跟個人長期職業發展有關的內容等?

這些思考都是一條出路,而核心的關鍵在於,學習意願是需要被鼓勵、被看到。所以衡量學習成果就不會只是一種標準,還可以通過學習成長、學習表現、透過不同面向來評量。與此同時,學習內容與成果如果能轉化為學員的獎狀、證明或表彰等形式,讓學員的學習成就成為一種社交貨幣,不僅是創造天然的擴散,同時建立企業的學習品牌的形象。



avatar-img
周建良的沙龍
3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周建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 組織高流動率背後的各種因素,其中最主要來自在職業發展上看不到成長空間,這不僅是對企業產生人才流失的隱患,與此同時也無法看到人才在潛能被開發後的能力增長,進而帶動企業的績效增長。 ​ 如果只是繼續招人,背後的問題沒有被解決,流動率依然是高流動。 ​ 所以再釐清組織流動率是的背後因
539|人力資源的持續定義,從「資源」的消耗性,轉向「資產」價值投資 ​ 從最初人事管理,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到人才資本(human capital)等,這些名稱不斷演進的過程,都代表著對人才管理的認識,不再只是從後端的成本單位,而是要能拉到與企業戰略同樣的層次來思考
這幾天看了《從A到A+》作者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新作《BE 2.0: Turning Your Business into an Enduring Great Company》台版譯作《恆久卓越的修煉》 ​ 看作者幾十年來對企業怎麼發展邁向卓越,已經沉澱下一套系統性的思考
​ 組織高流動率背後的各種因素,其中最主要來自在職業發展上看不到成長空間,這不僅是對企業產生人才流失的隱患,與此同時也無法看到人才在潛能被開發後的能力增長,進而帶動企業的績效增長。 ​ 如果只是繼續招人,背後的問題沒有被解決,流動率依然是高流動。 ​ 所以再釐清組織流動率是的背後因
539|人力資源的持續定義,從「資源」的消耗性,轉向「資產」價值投資 ​ 從最初人事管理,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到人才資本(human capital)等,這些名稱不斷演進的過程,都代表著對人才管理的認識,不再只是從後端的成本單位,而是要能拉到與企業戰略同樣的層次來思考
這幾天看了《從A到A+》作者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的新作《BE 2.0: Turning Your Business into an Enduring Great Company》台版譯作《恆久卓越的修煉》 ​ 看作者幾十年來對企業怎麼發展邁向卓越,已經沉澱下一套系統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