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3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羅洛.梅《愛與意志》I─性與愛

「愛的相反不是恨,而是冷漠」(Rollo May,1969)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句話,但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呢,又有什麼樣的意思呢?在讀了Rollo May(中譯:羅洛梅)的《愛與意志》(Love and Will)之後,才明白這句話遠遠不只如此而已。我們都曾經歷過一段關係的分離,無論是哪種,這種恨、忌妒、痛苦,讓人往往難以承受,但Rollo May指出這種狀態的存在,與所謂愛的關聯,並強調這些感受不是愛的對立面,只有當冷漠─也就是「不存在」的狀態─才是愛的相反,因為這是一種可有可無、虛無縹緲的狀態。

因為這本書實在太硬了,也有點厚,難啃到我必須搭配酒精服用,所以會分成幾個部分來談談這本書跟我的看法,今天第一個部分是愛與性的關係。

當代社會我們對愛與性的理解是一種自由主義式原子化個體性的論述,也就是把性獨立出來成一個功能,把愛獨立成一個功能,就像進食與上班一樣,是相互獨立的功能。所以我們才會爭辯諸如約砲合不合理的議題:既然這是我的自由,我對我的個體自主性享有百分之百的掌握與控制,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在有性慾的時候選擇發生性行為但不要其他關係呢?(註)

Rollo May指出,這種將性單獨從愛抽離出來的行為,是一種對「理性社會」的對抗,是一種對「文明社會」的焦慮,在20世紀中後期,自由、理性、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發展出安全享受性行為的方式,使我們在工業社會中準時的運轉,但也因為這些發展,使我們異化成了冷漠的個體。
現代社會理性到了極致:幾點幾分上班,幾點幾分下班,什麼時候享樂,什麼時候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都是被規定好的,因此我們對自我價值的理解其實鑲嵌在這些體制之下,我們不能也無法超越這個限制,否則就不被社會所接受,這是Rollo May所說的其中一個「冷漠社會」的象徵。
而愛─精確一點說,是愛慾(eros)─是一種慾望、渴求跟創造,是生命的尋求、擴張、重新定義的過程,他牽涉到了現代社會理性不可觸碰的一面,愛慾使人與他人、萬物乃至真、善、美甚至生命重新結合,賦予我們各種微不足道的瑣事嶄新的意義。但這是當代社會的逆鱗,生產線式社會的規訓不允許我們創造這樣的生活,不允許我們尋找新的意義,我們被迫在機械式的規則下日復一日的活著,而不是熱情、奔放,充滿創造力的去過著「愛」的生活。

換句話說,這是一個冷漠的社會,所以我們被冷漠地活著。

所以我們放棄愛,放棄面對因為愛而存在的焦慮,我們選擇用性來替代。Rollo May認為,愛有四種:愛慾(eros)、肉慾(lust)、友愛(phila)、及無私之愛(agape)。在我們沒辦法得到有著愛的生活時,我們被迫用性─也就是肉慾─來代替,但性的本質是一種需求、滿足,用Rollo May的說法,他是一種「理由」;而愛慾則是一種目的、渴望,Rollo May說這是一種「目的」。
理由是推動我們去做什麼事情的動力,所以我們尋找性,並從中得到滿足,但滿足的理由消解之後,好像就不繼續存在「愛」的理由,而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性行為、性高潮中逐漸找不到刺激跟存在的理由。
目的與之相反,如果理由是在我們後面推動我們向前的動力,那目的則是召喚我們向前的目標,他跟創造力、打破規則、重新結合這種新的可能性有關,進一步讓我們有能力將想像化為現實,這是一種積極的愛。理由是一種對過去的考慮,目的是一種對未來的渴望,當理由與目的結合之後,我們才能將時間線上的過去、現在解釋並結合,進而去定位未來在光譜上的位置,得以解釋很多事。
所以性跟愛不能分離,Rollo May認為性不能跟愛慾分離,一旦脫離則喪失活力、想像、創造與激情的來源,造成欠缺我們往前的動力,只是被動地推著往前。

那麼為什麼我們選擇拋棄愛慾而擁抱性?Rollo May指出,因為現代社會的冷漠、理性、機械式生活,使我們對於愛慾這種可能導致自己不再像自己的形式感到焦慮,除了囿於自我存在感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能背叛這樣理性的社會體系,所以我們只能以性來代替愛慾,甚至是完全放棄自己仍有愛慾的可能。但因為愛慾的特性,我們放棄了它,雖然保護自己不會經歷那些痛苦的過程,也不會因此被社會給拋棄,但同樣代表我們放棄了與愛相連的新世界,以及那個新世界可能毀滅的焦慮。                     
所以當代的我們索性放棄愛慾,用性來作為愛的代名詞,用網路上的說法,叫做愛無能。

註:這個問題的對或錯,我不在此下定論,只是想碎念一下自由主義其實不談道德,只要不妨礙他人就好。但這能否是道德的判準,肯定值得更多討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